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7.05

到了六月,围城仅仅一个月,城中麦一斗售价银二钱五分,已经比正常价格高出一倍,官府开始问民间买粮但卖者寥寥,城中很快出现了囤积居奇的奸商,官府立斩了数名,却阻止不住粮价的暴涨。

六月二十,巡抚高名衡发银买粮,定价麦一石四两,杂粮一石三两,价格又涨了一倍。两天后,麦一石给银五两或五两三、四钱,杂粮一石四两或四两五、六钱,又涨了25%,依旧无人卖粮,因为大家都预期还要暴涨,谁都不卖。

七月,开封城中的粮食供应出现了严重困难,已经出现大面积饿死人的现象,“十室九空,饿死者十之三”。

出现大批饿殍后,官府不能置之不理,毕竟他们是合法政府,要履行维护人民基本生存的义务,开始出粮熬粥在城内各处放赈,可是人多粟少,日不过清粥一瓯,而且一大群人都挤在粥锅前争抢,根本不是有序的排队领取,年老力弱者挤不进去喝不到稀粥。每日因哄抢践踏而死者数百人。赈济仅仅施行了一个月就草草收场。

听说城中出现粮荒,闯军开始向城下逼近,逐步缩小包围。从黄河大堤前进,占领了离城五里的土城(开封废弃的旧日外城),把土城铲得如同壁立,下掘深沟,以防止城中人出入,中间只留一二条小路。步兵环绕土城,马兵驻扎黄河大堤策应,准备坐而获胜。

城中缺粮,侯恂急忙运粮准备接济。刘泽清这时想出了一个办法,率兵三千渡过黄河南岸,筑起甬道直通开封北门往进运粮,城内明军立即予以接应。可惜好事不长,马上被闯军发现,组织力量予以痛击,刘泽清抵挡不住,狼狈逃过黄河,再不敢出。开封援绝,成了一座孤城。

八月,城中粮草愈发的短缺。高名衡采取了新的办法买粮,由官府出银交给富民、巨商,命这些人从民间买粮若干上交,如买不够规定数量由买粮者补足,把市场风险转嫁给这些奉命收粮者。当时粮价已经涨到二三百两银子一石,而且每日跳涨,买粮者多有收不够数量,被迫拿出私产贴补,叫苦连天。

在飞涨的粮价之下,买粮也很快就无有效用。官府又出台了“报粮”政策。临时任命了很多“管粮通判”,鼓励民间举报有粮之户。凡有举报,管粮通判就带兵入户搜查,获粮一石,奖励报粮者三升。所获之粮,官家照市价补偿。表面上是平买平卖,但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被迫卖粮者拿着卖粮所得的银子一出门就买不到同等数量的粮食,实质上是一种不等价交换,而且无论换来多少银子都不能充饥,给一座银山不如来一碗猪食。

城中饥甚,黄澍每天的任务就是搜斩拒不卖粮哄抬粮价的粮食贩子,一经发现就地正法。一天,衙门中的马饿死了,黄澍命家丁杀马分肉,每人一斤。有一人要分给他两倍的肉,分者不允,该人大怒:“一会儿老子吃了你的脑子。”分者小心赔笑:“好兄弟,有话好好说,奈何至是?”马上割了二斤远远扔了过去,该人心满意足低头拾取,分肉者猛然暴起,以手中之刀猛斫其头,拾肉者立毙。更可怕的一幕发生了,在场之人全扑了上来,要分割这个刚死之人的鲜肉为食。

黄澍实在看不下去了,跪在地上大喊:“速杀我,分肉以饱尔等之腹。”众人才惶怖谢罪,将死者埋掉,不许分食。

黄澍是开封城内核心高干,他家的伙食能得到优先保障,顿顿还有肉吃。某日,黄澍的老婆刚生过孩子,高兴的吃肉包子,正吃的带劲,一口突然咬出一节人指头来,吓得扔掉包子发疯般的大叫,数日后竟惊发病死。

开封城内粮价涨到了一百三十两一石,但是依然无粮可买,无粮可报。种种和平办法均告失败,当局终于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开始使用暴力“搜粮”。

八月初七,高名衡发令箭搜粮。一名名将弁领着数十饿兵,拿着抚院令箭直入民宅逐门逐户搜查余粮,翻箱倒柜,掘地拆屋、连柱子都要掏一个洞检查是否藏有粮食,有的人家一天之内被不同批次的兵丁搜查六七次。从郡王之下,无论宗室、乡绅、一切贵贱均不能免,十室十空,劫掠公行,连妇女怀中藏的一升米、一块饼都被抢去。到了后来,满城都是巡抚令箭,高名衡也搞不清楚哪些是他发的令箭。

守城要靠军队,其粮食供应务必要保证,官府将民间的牛马驴羊等一切牲畜全部杀死充饷,每名士卒一天给肉一斤,折合米一升。又打开城门,把城中妇女三万余人放出城外,任其逃生以减轻粮食负担,一切法子都使尽了。

八月底,城中粮尽,饿死的人已经有七成。一升米价格涨到一万文(13两银子),是正常价格的一千倍。饥饿袭来,人的肚子总是空浪浪的心慌,想吞噬一切东西,哪怕是砖石铜铁,只要能吞进肚内,就为了获得那种原始的填充感。

人们开始吃皮革药材等各种勉能充饥的杂物,牛皮、皮袄、茶叶。药材中山药、茯苓、莲肉为上等食物;何首乌、当归、白术、地黄、黄精、苁蓉、菟丝子等为中等;杜仲、柴胡、白芷、桔梗、蒺藜为最下。这些还算好的,要花大价钱或者有门路才能获得,普通百姓根本见不到这些东西,只能到臭水坑挖掘水草,捕捉水虫。

水坑中一种叫金鱼子的小红虫,捞起来加葱油炒食,味似鱼米,每斤卖八百钱,后来涨到三千钱,还是有价无市。屋顶上的瓦年代久了会生出一种类似于苔藓之物,称之为瓦松,每斤卖二百钱,后至一千二百,也买不到了。

以上诸物好歹还像个能吃的东西,不至于令人过于恶心。这些东西也吃完之后,饥饿驱动人们进行更为猛烈的探索,展示出强大无比的求生欲望,出现了各种难以想象的骇人之事。

有人开始吃胶泥,胶泥毫无营养,吞下肚子只能满足人的填塞欲,吃的久了与观音土差不多,食者很多会腹胀而死。

有人在粪堆中,寻找一种肥肥白白一寸来长的粪蛆来吃,此物貌似富含蛋白,食者望着在臭气熏天的粪便之中蠕蠕而动的粪蛆不但不恶心,而且垂涎欲滴,这是何等大无畏的勇气。

有人专吃新鲜马粪,每日在街上坐等。但有骑马者过,一群人追在马屁股后面,提着篮子捡拾马新拉的粪,回家下锅炒成淡黄色,用水吞食。

人之外的一切能填肚子的东西都被人吃光,饥饿难捱的人又不甘饿死,开封城内毫无悬念的出现了人吃人。

白天行人断绝,如有落单之人走在街巷之中,立刻被埋伏的歹人截杀分肉而食,顷刻而尽,无人来管。到了夜晚,有手执利刃的强人结伙窜入民宅,杀害良民,窃肉以归,哀号之声响彻远近。

粮尽之后,燃料也随之而尽,没有引火之物,无法做成熟食,也是大问题。于是开始拆房取木,一座座精美绝伦富丽堂皇的画栋雕梁,顿成破壁,人家烟绝灶冷,飞鸟远飏绝迹。家家户户躺在家中遭受饥饿的折磨,一个个相继而亡,刚咽气就有邻居进来拿着刀斧将死者分食。更有甚者,父食子、妻食夫、兄食弟、姻亲相食,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伦理在饥饿求生的生物本能面前彻底崩溃“天地冤惨,日月为昏,”繁华天下的开封城成了人间地狱。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3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