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7.02

★★★侯恂督师

朱仙镇大败,诱因是左良玉先逃。崇祯杀起大臣来如同砍瓜切菜从不手软,而是杀得手软,袁崇焕那么大的辽东督师,天下闻人说剐就剐,但对左良玉一个总兵却毫无办法,他不是不想杀,而是不敢杀。一则左良玉确实能打仗,怕杀了左良玉后无人剿贼,二则怕其部队哗变,闯贼未平再闹出一个左贼来那可咋地。思来想去,还是下不了手。这皇帝当的也真是可怜。

左良玉成了明朝上下人所共知的跋扈将军。山东总兵刘泽清出来上疏说,原户部尚书侯恂当日有恩于左良玉,左良玉带兵在河南,每次路过侯恂的老家归德都要去拜见侯恂之父侯执蒲,行的是跪拜大礼,宛若家奴,丝毫无有跋扈之气。如果用侯恂督师,左良玉定会听命。崇祯一想不错,就在六月十八把关押了六年之久的侯恂放了出来,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并辖平贼等镇各路援剿官军,命他去解开封之围。

侯恂空手去不行,崇祯当下拨给侯恂十五万两银子,让发给左良玉犒军。这左良玉犯了大罪没被惩处,反而得了一大笔银子,何乐而不为?更视军法为儿戏。

针对朱仙镇兵溃之后的局势,崇祯做了一系列人事部署,除了起用侯恂之外,还拔擢河南三名知县苏京、王汉、王燮为御史,这又是罕有的创举,命苏京入西安监孙传庭军,与孙刻日出关与督师夹击流贼;王汉监左良玉及杨文岳军;王燮监阳和怀来山东山西军,布勒诸将刻期渡河围剿闯贼。如此布置,无非是不信任前线将领,想进一步加强控制。

侯恂蹲了六年大牢,中间只有父亲侯执蒲去世,经崇祯特批回河南老家奔丧见了几天天日。这回沾了跋扈将军的光才得以正式出狱,真有恍如隔世之感。

刘泽清在历史上和侯恂并无关系,其人虽是宿将但并无打仗的本事,而精于钻营,这本事可比会打仗有用得多。戊寅之变中,他是通州总兵,随高起潜转战山东战绩寥寥,事后转到山东临清“充总兵”,算是降了一级。崇祯十四年,山东大饥,土寇蜂起,太监刘元斌奉命率禁军赴山东剿寇,刘泽清很快巴结上了这位没把儿的本家,把禁军剿灭造反军领袖李青山的功劳据为己有向朝廷请功。

周延儒再相之后刘泽清大见信用,又走开周的门路,因侯恂在周延儒再起上出了大力,因此刘泽清壮着胆子向崇祯求情释放侯恂。

侯恂领了圣旨,即日奔赴河南,他手下无有兵马,将数百家丁仆役充作亲军,以资拱卫,传檄各镇即日往中原集结。崇祯拨给他七镇兵马,貌似不少,绝少可按时听用的。山西总兵许定国奉命带兵入豫,走到沁水刚准备过黄河,在一个夜间突然全军皆溃,许定国立马成了光杆儿司令,被逮拿进京下狱。随后,宁武兵又溃于覃怀(今河南沁阳),明朝的军队已经到了脆弱如纸,军法荡然的地步,这是一个政权行将灭亡的典型征兆。

七月,侯恂进至开封东北著名的陈桥,即当年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之地。传令各镇即日来会,应者寥寥,仅有山东总兵刘泽清和河南总兵卜从善两部万余人开到侯恂帐下听用。出人意料的是,朝野寄予厚望的左良玉居然没来。

侯恂还不死心,派了亲信带着亲笔书信去襄阳,想以旧情打动左良玉带兵北上。左良玉很是客气,口口声声不忘侯尚书大恩,情愿以死相报。将使者引入军中,命伤兵伤将一一出来相见,以显示部队损失严重,实在有心无力。

为了不驳恩公的面子,左良玉命部将金声桓带兵五千北上充作侯恂的标兵,以保障其安全及威信,同时回信给侯恂表示他本人不日将统兵三十万来会。

侯恂久经宦海聪明绝顶,已经明白左良玉不愿前来,左部就算真有三十万人,朝廷一直按原先核定的两万五千人发饷,这三十万人一来,该如何筹饷?言外之意就是让老恩主知难而退,不要点破那层窗户纸,免得大家脸上难堪。

左良玉不来,侯恂七镇兵马只到了两镇,兵微将寡,无法与闯军交战。侯恂想破脑袋,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上奏朝廷。

侯恂无奈而又坦率的承认,目前闯军的势力极其强大,官军已非其敌手:“寇患积十五年而始大,非可一朝图也。由秦入豫,一败傅宗龙,再败汪乔年,天下强兵劲马皆为贼有矣。贼骑数万为一队,飘忽若风雨,过无坚城,因资于兵。官军但尾其后问所向而已,卒或及之,马隤士饥。”

双方军队的后勤供应又有天壤之别,闯军可以四处劫掠,以战养战,官军却不能公然抢掠百姓(虽然也有很多军队这么干,比如左良玉),要依托地方政府的行政体系,而地方政府公然拒绝给官军提供给养 “甚且以赐剑之灵,不能使闭城之县令出门一见,运一束刍,馈一斛米。”明军的后勤供应无法保障。

军力衰弱,粮饷难继决定了官军当下无法与闯军大举决战,是以屡战屡败。

做了以上敌我之势分析之后,侯恂提出了壮士断腕之策—弃掉腹心之地河南。

“今贼氛告迫,全豫已陷其七八,藩王告救,望若云霓。然自他日言之,中原为天下腹心;自今日言之,乃糜破之区耳。自藩王言之,维城固重;自天下安危大计言之,则维城当不急于社稷。”河南虽然重要,究竟是一隅,如今只有忍痛弃掉河南,保存实力,徐图再举。

侯恂提出了一个御敌方案:把残破不堪的河南扔给李自成,由保定巡抚杨进、山东巡抚王永吉北护黄河;凤阳巡抚马士英、淮徐巡抚史可法南守淮河;秦督孙传庭堵住潼关;侯恂本人率左良玉固守荆襄。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截断闯军奔逸之路,将李自成堵在河南。

根据侯恂的统计,李自成号称拥众百万,保守的以人五十万、马十万计,人日食一升,马日食三升,一天就要消耗八千钟粮米(一钟为五斛,一斛为五斗,八千钟为二十万斗)。而河南赤地千里。望绝人烟,根本无法支持如此庞大的供应,日久天长闯军必将不战自乱,届时定有可乘之机。

侯恂不忘给左良玉说情:“良玉为臣旧部,每对臣使涕泣,有报效之心。三过臣里,皆向臣父叩头。不敢扰及草木。私恩如此,岂肯负国?”此前不服调遣都是督、抚驾驭乖方,兼之兵多食寡,调遣为难。

如果朝廷能让侯恂亲赴左良玉军中督师坐镇,宣谕将士,鼓以忠义,无需户部发饷,以三楚之粮养全镇之兵。皇上不要频繁催战 ,一旦有机可乘,就与孙传庭东西夹击, “(如此)群贼腹背受攻,饥扰驰突无所,不相屠戮,必自降散。”

侯恂警告皇帝:如果舍此不图,不扼守险要,只是着急恢复已溃烂之河南,则“闯军蛇豕肆衅。恐其祸有不止于藩王者。此社稷之忧,而非小小成败之计也。”

坦率的讲,侯恂对形势的判断充满悲观,认为今日官军已非闯军之敌,如果还执迷不悟,仍然以上手的姿态看待闯军,舍不得放弃河南,与闯军进行缠斗,必然是越输越惨不可收拾。明智的做法只能是接受现实暂时转为守势,舍一隅而谋全局,主动放弃河南,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固守陕西江北湖广,堵住闯军的出路,其在河南解决不了百万大军的给养问题,届时自有可乘之机。

侯恂的计划悲观而不脱离实际,是当时形势下,明廷唯一的可行之策,如照此执行,大局可能还不至于过早崩溃。

可是崇祯不这么看。他认定河南是天下腹心之地,岂能扔给闯贼?那么多藩王难道一个个都让他们做了刀下之鬼?天下臣民、数十万宗藩将怎么看待他这个大明天子。

皇帝是天下最要面子的人,崇祯又是皇帝中最要面子的,他断然否决了侯恂之议,严令他不得推诿恇怯,限期速解开封之围。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5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35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