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如果进行战败的责任认定,明朝中央统帅部无疑要负主要责任,是他们的轻躁破坏了洪承畴的正确方略,并不断施加压力,激得洪氏方寸大乱,也急躁起来,犯了常人难以理解的低级错误。崇祯本不知兵,又用了一个虚有其表的兵部尚书,再派了一个狂躁轻佻的张若麒,三星聚会,断送了十三万大军、二百里金汤。孙承宗、袁崇焕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拦腰而斩。

松山兵溃之时,洪承畴、丘民仰如果弃了松山南走宁远,是完全可以逃脱罗网的,如此尚不失可为明朝保存一部分精华徐图再举,可是洪承畴不敢承担丧师失地之罪,硬着头皮进入松山死守以图减轻罪责,幻想明军略加整顿之后可以北进解围。不想经此一役明军精锐尽丧,魂销胆落,长达半年竟派不出一支成规模的援军,松山也成了第二个锦州,他洪军门进去容易出来就难。

松山被围后,崇祯又犯了第二个错误。明军大败之后已然无力再次大举出师,石凤台、叶廷桂在十一月建议与清议和。此时松山、锦州军心尚固防御甚坚,清人无法攻破,明廷手中还有谈判的筹码。如果一心一意火速议和,尽快达成和议,松锦之地虽然可能不保,但可以将祖大寿、洪承畴等明朝文武接了出来,这才是无价之宝,无论是抗清还是剿寇都大有用武之地。

崇祯计不出此,还要死撑门面,将石凤台下狱问罪,局势越来越坏,最后还是得低下高傲的龙头主动求和,已然又过了两个月,丧失了最佳时机。

就在此刻,崇祯还和皇太极斗心眼,两国议和却没有准备敕书,意图蒙混过关,待到清人索要又不得不写了与他,来回耽搁数月,松山内溃,锦州出降,洪祖尽落敌手,人地两空。世间多了无数冤魂怨鬼,少了几许能为崇祯卖命的忠臣良将,这是松锦之战明廷最大的损失。

松锦之战是极其惨烈的,其后数十年,战场遗迹犹存。顺治年间,朝鲜贺使进北京朝贺,途经松锦,只见白骨如山,清军当年围困四城时挖掘的长壕依然尚存,弯弯曲曲遍布城下,战场上遗弃的刀枪箭簇锈迹斑斑俯拾皆是。

顺治十四年,松锦之战已经过去十七年,诗人方孝标因著名的科场案发配宁古塔,由北京出关行经松山杏山,目睹皑皑白骨,闲抛闲掷地于荒野之中,心生感慨,写下了著名的松山、杏山二诗。

松山

四海金钱天下兵,同时战死十三营。

苍山沟垒余寒烧,雪浪旌旗卷败城。

廿载骷髅埋未了,万家妻子哭无声。

独怜活去文丞相,犹向滇南溥好生。

杏山

缓带谁言不善兵,兴亡一战自天成。

陈陶岂敢悲房琯,斜谷还堪笑孔明。

朝露碧零沙上骨,春云黑压海边城。

鸣笳暮咽山村路,风雨犹疑万马声。

诗中伤感而真实的描绘了当年战争的惨烈,也强烈的谴责了独活的文丞相—洪承畴。

松锦战后四十年,到了康熙中叶,有官员奏报松山等处昔年大战所遗之白骨暴露如山,请朝廷设立义冢加以掩埋以泽及枯骨。康熙命人出关现场查看,如果属实再加以收葬。

关于洪承畴降清有两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洪氏被俘后宁死不降,皇太极使出了美人计,派他的宠妃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庄妃)前去劝降,洪承畴为美色所诱拜倒在石榴裙下,当即缴械投降。成就了一段香艳典故。

第二个故事则严肃得多,讲的是皇太极亲自探望,将身上的貂裘脱下披在洪承畴身上,关切的说:“先生得无寒乎?”这一举加一句感动了立志死节的洪承畴,洪张口结舌凝视大清皇帝良久,长叹一声:“真命世之主也!”立刻叩头请降,成就了一段君臣遇合佳话。

在当时,洪承畴以生活清苦闻名于世,虽有二妾,也是当时社会风气,与好色无关。政治人物为了政治利益可以不惜一切,皇太极牺牲一位妃子不自然在话下,但洪承畴后来已经开始进食,态度已经软化,皇太极似乎已无此必要,他要顾及一个男人的脸面。

皇太极对敌残酷无情,和他的妃子们却感情很好,尤其宠爱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宸妃。崇祯十四年九月,宸妃病逝年仅三十三岁,皇太极悲痛欲绝几乎连政务都无心打理,整日处于悲伤之中,洪承畴归降后的宴席都没有参加,其间怎会派出庄妃去色诱。

第二个故事,洪承畴归降是在五月初四,正值盛夏,皇太极本已肥胖怕热,还披着厚重的貂裘,不是得了极度畏寒之症就是神经错乱不辩寒暑。洪承畴穿着衣服,大夏天不会觉得冷,皇太极还要把貂裘加在其身上,洪承畴坦然受之二不觉得热,只能说明二人的脑子或身体都有严重问题。

洪承畴降清,无疑是出于人恋生的生物本能,他本人有这个选择权利,朝廷催战导致战败又加深了人们对洪氏如此选择的同情。但是,洪承畴有权利在个人生死关头选择降清从而得生,世人也有权利对他的这一行为做出各种评判,而洪氏也要有勇气承担评判,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可以确定的是,洪承畴降清之后,其一生都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之后的二十年间,多少次清夜静思之时,内心之痛苦恐怕只有洪氏本人知晓,这也是他为了求生在精神上必须付出的代价。

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崇祯后来已经知道洪承畴确实没死,但他只当不知,强制自己认定洪承畴已经骂贼而死,以求心理上的安稳,自然也不去处罚洪的家属。人生不易,世事多艰,谁都需要一点精神胜利法,哪怕是金字塔的顶端。

明朝松锦败亡,引起了各方极大的震动。私下里一向偏袒明朝的朝鲜也不得不哀叹中朝气运已衰,不再对明朝中兴抱有希望,从此不死心塌地的降顺清朝。

六月,朝鲜国王李倧慑于清廷席卷松锦的兵威,赶紧上表称贺,尽管言不由衷,字面上却是谀词潮涌,这时候也不叫穷了,派其三子麟坪大君李濬来献豹皮水獭皮布匹绸缎等物以表明恭顺的态度。

松锦战后,辽军实力大损,不仅兵力和马严重不足,连一向充裕的红衣大炮也出现了匮乏,已经完全丧失了对清朝的威慑力量。崇祯十六年二月,辽东巡抚黎玉田报称,宁远只有西洋红衣大炮十余位,火力逊于红衣大炮的灭虏炮一百余位。为了补充兵力,明廷紧急招募新兵,兵是招来了,武器装备却迟迟不到位,分练总兵黄诗奏请朝廷速发“大炮二百位,三眼枪六百杆、盔甲一千顶副、大弓一千张、大箭一万只、腰刀一千把”,用以训练装备新兵。可见松锦之战对明朝国力摧残之甚。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3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