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608

★★★可怜白骨遍黄沙—松锦之战论

袁崇焕生前经过数年苦思,自以为找到了对付后金铁骑的秘法—凭城用炮,且筑且前,非常得意,不断品味。突然有一天想到,如果后金采取反客为主之计,围而不攻,明军守军不能突围,援军不能败敌,将陷于困境,猛然间冷汗直流,无计可施。

又经过长期的思索,袁崇焕不得不回到练就一支强大的骑兵野战部队与后金野战争锋的传统路子上来,因为不如此,敌人的反客为主之计无法破解。所以一再向朝廷请马、请器械加紧训练辽军。

袁氏所料不差,皇太极很快就悟出了这一道理,开始在大凌河试验,围城打援一举两得,大获成功。松锦之战是第二次大凌河之战的翻版,不过规模升级而已。

围城打援是皇太极惯有的计策,天启七年在攻打锦州时,就对赵率教明言“我今驻兵于此,岂仅为图此一城? 正欲俟尔国救援,兵众齐集,我可聚而歼之,不烦再举耳。”可惜袁崇焕没有上钩,坚守宁远不出,仅是派满桂率精骑相机救援,并没有将辽军倾巢而出去救援锦州,皇太极打援的目的没有实现。袁崇焕此举后来成了他暮气沉重,援锦不力的一大罪状,被迫辞官回乡。

6.9

松锦之战从崇祯十三年三月清军屯扎义州开始,到崇祯十五年四月杏山失陷为止,前后两年。前一年是准备阶段,崇祯十四年三月济尔哈朗铁桶围困锦州,使得局势进入激烈的战争状态,高丨潮丨则出现在洪承畴宁远誓师到松山兵溃的一个月之中,双方都最大程度的投入了精锐力量,明军八镇十三万,还有锦州祖大寿二万余,清军调发了国内全部的机动部队还有朝鲜兵数千,合计兵力比明军稍少但少的极为有限,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经过洪承畴两年多的轮番抽练,明军的士气和战力大增,洪氏出关后与清军的几次战斗,明军越战越勇,已然可以同清军对面扑砍不落下风,这是极为可喜的变化,洪承畴有了与清人抗衡并战而胜之的信心。

由弱变强进而战胜强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明军积弱之余虽有起色,一时犹难以战胜清军,清军依然占有军事优势。洪承畴苦思之下,想出了利用明国的经济优势弥补军事劣势,大军屯扎于宁锦之间,保持对清军的威慑态势,与敌长期相持,待到清人补给困难之时,不是被迫解围而走就是出现破绽被明廷大军击败,如此锦州之围自解,明朝的战略意图实现。这是唯一可行的救锦之计。

可惜的是,陈新甲、张若麒之辈不知深浅,陶醉于明军的几场小胜,觉得可以一战胜之,又迷惑于清人的假动作,以为其要入犯内地,蛊惑崇祯催洪速战,崇祯胸无定见,一改初衷,严令洪承畴速解锦州之围。洪氏被迫放弃了稳操胜券的持久之计,誓师宁远北进救锦。

十三万明军汹涌而至,锦州清军感到极大的压力,交战数次都不得胜,竟然对洪承畴产生了畏惧之心,这是明清征战二十年来罕有的,之前只有在广渠门败于袁崇焕九千辽军之时短暂有过。

洪承畴屡战屡胜颇为得意,他惩于杨镐当年分散用兵被努尔哈赤所乘的教训,将十三万大军全部压在阵头,以集中优势兵力击破清军,竟疏于派有力部队确保松山、杏山、塔山之间的有机联络。如此布置缺乏可靠的战略纵深,同样给了皇太极所乘之机。其利用清朝骑兵高速机动的优势,迅速绕至明军之后,将其后路切断,明军立时处于危险境地。

洪承畴犯的另一错误是在皇太极从沈阳增援的六天之内,没有对清军发动持续的猛攻,这可能是唯一的突破机会,待得皇太极到来,清军士气及兵力都得到增强,明军后路被断,粮草遭夺,洪承畴此时再发动进攻为时已晚,虽然能将清军小败,终不能形成突破,和祖大寿还是隔着天河相望的牛郎织女。

进退失据之际,洪承畴还想孤掷一注以攻为守,但各镇多已胆落,不敢向前只想后退,关键时刻轻浮险躁的张若麒从速胜论者又变成了失败论者,支持诸镇的撤兵就饷之议,洪承畴的意图无法贯彻,不得已同意回师宁远。

大敌当前,全军撤退是一件极其危险之事,撤退的一方人心惶惶,急于脱离险地,稍有不慎就会由撤退变成溃败,如再被敌军追杀,必然导致全军崩溃。八月二十一之夜,明军恰恰如此。

王朴的不顾军令率先而逃,触发了六镇明军毫无秩序的大混乱大溃逃,争先恐后夺路而逃,自相践踏鹤唳风声。而皇太极早在松杏之间抢先布好伏兵,将无头苍蝇般的十万明军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侥幸脱身的沿海而逃,又突遇巨潮化为鱼鳖,天时地利人和都将明军逼入绝境,十万雄师一朝溃灭。

松锦之战是一场不是决战的决战,清人的目标是困死锦州,明人的目标是解围锦州,双方开始都不准备决战,但事态的发展一步步演变为两国之间空前的大决战,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二十年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明军八万,金军六万,杨镐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给了努尔哈赤利用短暂的时间差各个击破的机会。洪承畴有鉴于杨镐之败,将八镇十三万兵马聚在一处以求厚集兵力,走了另一极端,被皇太极抄了后路而败。杨镐分兵而败,洪承畴合兵亦败,二人异曲同工相映成趣。萨尔浒之战,明军虽败,毕竟还经过激烈的战斗,北东两路总指挥总兵杜松、刘铤双双战死,给后金相当的杀伤。而松锦之战只发生了几场中等规模的战斗,双方十万大军全部投入惨烈厮杀的大戏并未上演,最后离奇的以明军回师就饷突然崩溃的方式收场。对于好奇两军对面决战胜负究竟如何的看客们而言未免遗憾。好比二人下棋,开始局势胶着不分上下,一方的大龙突然愤死,棋局戛然而止。

假设洪承畴持久之计得以实现,再拖半年,清军就会陷于困境,这种困境是综合国力不足而造成的军事困境,越到近代,综合国力在军事斗争中的重要性越明显。

清人如果仍然保持十万大军困锦,粮饷定然支持不住,如果留三四万困锦又抵挡不住洪承畴,进退两难,只好弃围而走,那时宁锦还是宁锦。可是,上天最终眷顾了皇太极。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3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