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松山失陷之后,举朝震悼,这是继天启二年广宁兵溃之后明廷在辽东最大的失败。朝野上下一致强烈要求严惩祸首以申大法。开始时御史们要求将兵溃的六镇总兵全部处斩,后来朝廷只杀了违背军令带头逃走的大同总兵王朴,福将王朴这次终于在劫难逃,没了以往的好运气。
王朴是将门之后,其父王威是军中宿将,万历年间已是总兵左都督。王威相当长寿,在崇祯十年仍在军中,约在崇祯十二、三年之间去世,利用他的人脉和威望给子孙们铺就了一条条天路,有功必赏,无功也能赏,有罪不罚,大罪化小,小罪化了。王朴之兄王世钦、王世国都官居总兵,可谓总兵之家。王朴靠着家庭关系,轻而易举进入了军队系统,年纪轻轻就做了京营副将。崇祯六年,又进正一品的右都督。第二年接替曹文诏镇守大同,进左都督,已经是武职中的顶级职衔。崇祯十一年加太子太保,荣宠无比。
王朴对明朝败亡的贡献可谓大矣,崇祯六年在渑池接受农民军诈降,致使其死中得生飞渡黄河闯入河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崇祯十一年又诈称清军入犯山西甩下主帅卢象升临阵脱逃,使卢孤军战死贾庄。如此大罪,明廷居然轻轻放过,仅把王朴降级了事,总兵之位岿然不动,赏罚紊乱已极,无怪乎军纪不振。
在当时王朴以恇怯闻名于世,一遇恶战,掉头就跑,但官升得极快,每次提拔都落不下他。那些为朝廷血战有功的将领当个参将都很难,而王朴轻易就做了总兵都督,更令人惊诧的是屡犯大罪都能逍遥法外,自然是其在军队和朝廷有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和一顶遮天的保护伞在暗中起作用。明廷不能严明赏罚,终于酿成大祸。
还有那位监军张若麒,狼狈逃回宁远后知道闯下大祸,赶紧向朝廷汇报,只字不提他与洪承畴唱反调,附和各镇回师就饷导致全军崩溃之事,而将全部责任都推到洪承畴身上,称其调度乖方以致大败,反正洪承畴困在松山一时三刻也出不来,无法与他当面对质。
松山陷落后,言官们个个义愤填膺,认为张若麒才是致陷封疆的罪魁祸首,南京山西道御史陕西人米寿图上奏请将其立斩。
他从张若麒的历史和人品开始批判:“关外监军光禄寺卿张若麒,原属刑曹,本不知兵,特以深交故辅杨嗣昌,借其奥援引为职方,其进身之阶已极丑鄙。
督臣洪承畴,孤军远出,以当积强横跳之虏,关外之存亡,神京之安危,决于一战,此何等事?忠臣义士,心胆堕裂,自当虚心与督臣商酌,动出万全,相机破贼,以宁八城,以全十万之兵,以纾圣明之虑。何乃贼臣若麒,攘臂奋袂,挟兵曹之势,收督臣之权,纵心指挥,致使军中只知有张监军,不知有洪总督,而督臣始无可为也”
米寿图愤怒的指出:催战必败,三尺童子可知,张若麒一味催战,无非是想侥幸一逞,博取个人功名富贵,以社稷为孤注,视国事如儿戏。非立斩之何以上慰祖宗在天之灵,下谢百万之生命哉?
张若麒回北京汇报战况,成了千夫所指,沦为过街老鼠,舆论恨不得将其食肉寝皮,兵部尚书陈新甲却一力袒护,这也不奇怪,张若麒是经他推荐出关监军的,执行的是他的速战路线,张若麒有罪陈新甲也难逃干系,故而极力在皇帝面前与之美言。
按照崇祯一贯的杀伐严厉,将张若麒立斩了都是轻的。但奇怪的是迟迟没对其问罪,很久之后才将其下狱又迟迟不作处理。李自成进了北京,张若麒被释放,摇身一变做了大顺朝的兵政府尚书兼山海关防御使,清军入关马上又归顺清廷,做了顺天府丞,管府尹事,相当于北京市代理市长。顺治九年升为正三品的通政使,混的风生水起,可谓识时务之俊杰也。
古佛归清
洪承畴被俘后豪格将其送往锦州济尔哈朗营中,他是迄今为止清朝俘获的明朝地位最高的大官,因此对其甚为优待,只是软禁起来,并无任何人身虐待。济尔哈朗在东西石门让洪承畴打得够呛,很佩服洪的用兵,如今洪虽是阶下之囚,济尔哈朗也未加以凌辱,亲自劝洪归顺,洪承畴用他的闽南话破口大骂,济尔哈朗哪里听得懂只言片语,数日后按照皇太极的指示,将洪氏解往沈阳。
到了沈阳,洪承畴被囚禁在北馆,开始绝食,水米不进,他本来就瘦的出奇,几日下来成了一根竹竿。明朝各批次的降官轮流去探望劝降,皆被其痛斥。满官发怒,抽刀在他面前晃来晃去作势欲砍,洪承畴直接把脖子伸了过去,引颈待戮,满官急忙收刀 。似乎洪承畴已经决意要做文天祥,一死成就忠臣名节。
数日过后,洪承畴饿得奄奄一息,倒地不起,清人穿梭般医治看护,洪承畴紧闭双目,勉力张嘴喝水,几日后开始进食,并没有一绝到底。
张存仁对洪承畴很关心,超过了对他的老长官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议洪承畴不宜久加拘禁,应该赶紧把他的头发给剃了,酌情安排个差事,这样可以使明帝寒心,明臣夺气。这一手要瓦解明朝的政治信仰,相当阴毒,是张存仁一贯的风格。
四月末,洪氏已被关了近两月,依旧不降。清朝文武议论纷纷,都说洪承畴是要当张春第二,老死辽东。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笑而不语,他独自去了北馆。
范文程,字宪斗,沈阳人,据说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后,万历四十三年(1615)十九岁考中了生员(秀才)。三年之后努尔哈赤兵进抚顺,范文程在抚顺归顺,成了第一批归顺后金的明人。
范文程是文人,但生得雄壮,颇似纠纠武夫,崇祯二年清军入塞,范文程以游击职衔随征,皇太极命其据守攻下来的遵化,范文程披甲上马冲锋陷阵击退明军的攻击,竟是文攻武卫,难得的全才。有一种说法说皇太极陷害袁崇焕的反间计就是范文程所献,其时皇太极在北京,范文程在遵化,中间没有电话电报完全联络不上,不大可能,除非是皇太极离遵化之前范就献计,再说皇太极本身就是谋略家,此种把戏无需旁人指点,所以“范文程献反间计”聊备一说可也。
直到天聪后期,范文程的官运才开始上升。天聪十年,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负责撰写与外国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辩冤词状、皇上敕谕敕书及各种祭文,成了皇太极信任的重要谋臣之一,弃武从文,回到了本行,和希福、刚林一起专门为皇太极解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