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四节土崩

蓟辽总督和辽东巡抚双双被困松山,宁前道石凤台顺位成了辽东暂时的负责人,他不敢隐瞒拖延,火速将松锦兵败的事情上报朝廷。

二十八日,皇帝作出御批,严厉斥责洪承畴以下的行间文武,并命兵部速拟应急方案:“督抚各镇俱握重兵,若整旅转战岂遂不能闯围,何至计出黑夜,致成溃败。且奴至失于哨防,奴挖壕又失于搅乱,似此屡失机宜,非真强弱相悬。今贼势已棘,着见在官兵速图内固,以悍逆虏,但松山与奴相持,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时下作何计较?该部即熟计确奏。”

兵部尚书陈新甲回奏,松山粮草可支持数月,他已派死士持蜡丸入松山,责令督抚竭力死守,至于援兵,目前大势方残,陆路难以出兵策应,应调宁远刘应国八千水师,扬帆松杏海口,以壮声援。同时责成吴三桂、白广恩、李辅明收拾残兵,联络杏山塔山,以图再进。

崇祯十分焦急,立即同意所请,但他还没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性。仍然命洪承畴死守松山,丘民仰突围回宁远。

洪承畴是遵旨死守,但丘民仰无论如何也冲不出来。皇太极有了经验,不再贴城猛攻白白给红衣炮做炮灰,又是在城外四五里之外大炮射程之外扎营,命军士挖壕,准备长期围困,活活把洪承畴困死。明军如果出城突围,就失去了凭城用炮的优势,自然不是清军的对手。

九月初三子时,已是夜深人静万家入梦之时,崇祯无心入睡还在忧虑松锦军情,对兵溃之后的残局做了部署,命吴三桂收合残局转败为功,曹变蛟王廷臣突围而出的败兵拨归白广恩统领,宣府败兵由李辅明统领。马科驻扎中前所,王朴入关回镇。

九月初九,明军水师龙武右营在笔架山海口,接获密云总兵唐通溃兵252名,及洪承畴从松山派出送信的两名兵丁,用船拉回宁远。洪承畴还不知明军已经大溃,用密札写了手令催战。

各镇陆续逃回宁远后,逐一清点兵马,发现吴三桂拉回来的部队最多,其最精锐的内丁还有不少。吴襄父子平日不惜重金豢养了三千家丁,其待遇高出普通辽军数倍,冲锋陷阵以一当十,是其父子升官保命的法宝,果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这些亡命之徒舍生忘死,保着他们的少总兵吴三桂从松山一路狂奔二百里安然回到宁远。

实力就是最大的发言权,崇祯没有惩处吴三桂紧随王朴而逃,导致全军大溃的罪行,反而将其提为提督。提督在总兵之上,不是武官的常设职衔,最年轻的总兵一跃成了各位老牌总兵的老大。

得胜的清军转而攻打松山,以红夷炮向城中轰击,明守军亦发炮还击,声如雷震,炮子大如鹅蛋,射程极远,直至朝鲜世子宿营附近,清军多有中炮死伤者。松山明军防御力极强。

清军为防炮击,筑起高二丈,厚一丈的土墙,可还是抵挡不住城中的炮击,之不得不再往后退至离城十里处。松山早寒,本年尤甚,八九月之交气候便如隆冬之时,风雨冰雪,寒不可耐。田野寸草不生,战马没有吃的,日日瘦病,清朝十余万大军的给养无法支持,洪承畴所预料的局面终于出现了,可惜明军已然提前一个月崩溃。

如此出人意料的大获全胜,皇太极大喜过望,心情无比欢畅。

不但鼻血完全不流了,胃口也大开,他本来就肥胖,放开饭量后,体重激增,以致上马都稍觉凝滞,不过到底是马上皇帝,骑马奔驰尚无问题。不像十六国时的后赵天王石虎,晚年胖得连马都骑不了,出门必须用八匹马的车拉才行。

心情好,吃得香,睡眠自然佳,皇太极好梦连连。第一个梦是他正率兵列阵,忽有一只鸢鸟(鹰类)从天而降向他直扑下来,皇太极连发二箭未中,急忙换了一支专射猛兽的大箭一击而中,鸢鸟落于军前。

鸢鸟刚落,又有一青蛇,长有四足,盘旋于骑兵马足之下而行,皇太极策马疾追,可是蛇行甚速,追它不上,焦急之际,路边跃出一只鹳鸟,形似白鹤,挥爪如电正中蛇头,长而尖的嘴巴猛的一啄将蛇啄毙。

一梦醒来,皇太极召来大学士范文程、希福、刚林(好像每次都是找他们几位)给他解梦。三人听后一齐恭喜说是大吉之兆。三人不愧能当大学士,脑子转得相当快,现场就能编出一套完整严密的解释,把皇帝的梦圆了下来,此等才智如上台去说《扒马褂》必定火爆。

三大学士侃侃而谈:鸢鸟为文臣,青蛇是武将,此梦预示明国文武不为我军所杀,即为我军生擒。说的严丝合缝,煞有介事,皇太极笑得合不拢大嘴。

两天后,皇太极又得一梦。梦见父亲努尔哈赤命四人手捧玉玺授予皇太极,皇太极激动异常一梦而醒。

第二天,又召来范文程等三人解梦。三人回奏:“授皇上玉玺,玉玺乃天子之宝一统之符,实乃皇天上帝授皇上以抚有中外之明兆也。”一个梦比一个梦气象宏大,此梦竟然预示他能混一四海,一统天下,皇太极不觉心跳加速,面色潮红,恍如娇羞的少女。

明军主力被歼,大局已定,前线无需十万大军,皇太极将多尔衮、豪格等部撤回沈阳以减轻给养负担。再从松山西南移至松山西北十里处驻营,此处明军炮火已威胁不到,可以放心居住。

九月十三,因宠爱的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病重,皇太极心中挂念,便携朝鲜世子返回沈阳,临行之际对前线军事做了布置:济尔哈朗、杜度、阿巴泰等围困锦州;多铎、阿达礼等围困松山;阿济格、吴克善等围困杏山。

皇太极还未进沈阳,宸妃已然薨逝,崇德皇帝抢到灵柩之前呼天抢地悲涕不止,大臣们拉也拉不住。他的胃口又没有了。

转眼到了十月,辽东进入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明廷每日里奏章纷驰、圣旨不断,讨论部署救援问题,但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并无一兵一卒前来解围,只让被困诸臣自生自灭。洪承畴几次派兵出战都被清军打了回来,锦州、松山如同两座死城,消无声息的矗立在漫天白雪之中,静静的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清廷丝毫没有放松对松锦的围困,皇太极又发他的三哥镇国将军阿拜率精锐及孔有德、尚可喜、沈志祥各率本部人马前赴锦州。

重兵云集松锦近二年之久,清朝的补给难以承受,将前线部队每牛录各留十匹战马,其余全部发回后方。十一月,多尔衮所部经短暂休整之后再次开到锦州,豪格驻防松山。

九月二十六,崇祯再次严令兵部救援松锦:“乘此一刻千金之时,勒令文武将士转败为功,自无可疑,朝廷大赏在,大法亦在,事关封疆,各臣不得玩视。”

命吴三桂负责节制李辅明、白广恩、马科三镇,指挥救援松山军事。

十月,焦急的皇帝愤怒了,怒斥前线文武:“围城望救甚切,已有屡旨剿援,至今未发一兵,未通一信,抚镇道将料理何事?托名持重,以为逗留”

尽管皇帝一再严令速解松山之围,但明廷大败之余,精兵猛将折损殆尽,在短期内已经无力再调集十万大军入援,经过一个多月最大限度的补充,吴三桂兵一万,马五千;白广恩兵五千,马二千五百;李辅明兵五千,马仅七百。马科兵一万,实有六千五百,马二千四百;四镇兵合计三万出头,马一万出头,再加上还未调到的阳和怀来通州保定兵一万,亦不过四万兵马,而且都是丧败之余士气低沉,较之洪承畴出宁远时的十三万大军不啻天壤之别,面对士气正旺的十万清军根本无力解围。

吴三桂做了提督是很高兴,但皇帝要他再去松山大战清军,吴三桂摸了摸鼻梁,没这个胆量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3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