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二十年来萎靡不振、谈奴色变的明军突然像服用了什么仙丹功力大进,居然打得不可一世的清军闭门不出,松山大营一片欢腾。洪承畴也眉开眼笑,心情大好,率众文官登上西乳峰检阅三军,锦州城遥遥在望,城头旗帜都依稀可辨,众官将洪承畴簇拥在中间,对着山下明清两军指指点点,发表高见,渐渐的话题统一,开始赞颂起洪承畴指挥若定用兵如神,纵然韩白孙吴再生亦不过如此,有洪军门为帅,锦州之围定可指日可解。洪承畴眯着双眼,侧耳倾听,貌似十分受用。

军前赞画马绍愉见明军得胜,建议洪承畴乘胜再战,一举解锦州之围,洪承畴斥其妄动,不纳。众人从山上向下望去,只见十三万明军从塔山开始集结,一直往北直至松山,如同一条长蛇,蜿蜒盘旋,而重兵屯于松山,犹如硕大而突出的蛇头,浩浩荡荡,气势雄壮,纷纷大赞洪承畴所布之阵精妙绝伦无懈可击。

大同监军道张斗是这群人中唯一一个没有吹捧洪承畴的,他不发一言,一直在凝望山下的明军阵势。此刻走上前来提议在松山东南的长岭山(在今葫芦岛连山区)驻扎一支人马,以保障明军后路,防范敌军抄袭。沉浸于满满的陶醉之中的洪承畴突然被打断,听得张斗当众建言,意指他的布阵并非完美无缺,好像连预留后路的兵家常识都不知,那么方才众人口中的韩白孙吴都成了莫大的讽刺,他洪承畴这位当代著名军事家岂不成了欺世盗名的大骗子?心中大怒,怪眼一翻,露出不屑之色,斥责道:“我十二年老督师焉不知此?尔书生辈何知!”张斗脸一红,不敢再说。

明军来势凶猛,完全超出了清人的预想,纷纷惊掉了下巴。更麻烦的是十余万清军久吞松锦,给养供应也出现了问题,骑兵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步兵更惨。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对洪承畴产生了畏惧之心,命人回沈阳告急:“明国会集各省之兵,来拒我师,我兵击败其三营,但敌兵来者甚众。”皇太极命多尔衮严守阵地不可轻动,并马上组织增援。此时国中兵力已近枯竭,无法凑集大军,只得命八旗三百多每牛录,每牛录再出兵十人,由镶白旗固山额真英俄尔岱(龙骨大)、正黄旗固山额真拜尹图率领火速开赴锦州。

这三千援兵还未出师,多尔衮又来告急:“明军实在势大,请派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兵一半前往,协力拒敌。”

二十年来占尽上风、视明军如同草芥的大清将士居然对洪承畴如此恐惧,皇太极感觉情况不妙,决定亲自出师。忧心之下,鼻血不止,只得停留三日。八月十四,鼻血仍未止住,皇太极无心再治,决意出发,阿济格和多铎请圣驾慢行,他二人做先头部队急进。皇太极不从:“行军制胜,利在神速,朕如有翼可飞,即当飞去锦州,何可徐行也!”

当即带着朝鲜世子李溰 和凤林大君李淏 ,率三千铁骑奔赴锦州,皇太极纵马疾驰,两旁有侍卫并辔而行,手中托着一口大碗接他顺流而下的鼻血,如此壮举,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空前绝后。

沈阳到松山六百余里,皇太极六日驰到,说也奇怪,骑马飞奔三日鼻血居然停了,可见不止是生命在于运动,治病也要靠运动,最好是骑马运动。

八月十九,皇太极在锦州城北戚家堡扎营,下马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天地,再祭拜海神,保佑他旗开得胜,然后登山查看明军形势。

八月金秋天高云淡,皇太极登上山头向南瞭望,山下十里之内尽收眼底,只见明军连营数里一字排开,十万大军布阵严整多而不乱,旗幡招展戈矛耀日,好不威武。

凝望许久,皇太极竟然看不出明军破绽所在,不知从何处下手,不禁从鼻子里长长哼了一声;“人言洪承畴善用兵,今日一见果不虚传,无怪睿郡王等畏之。”又是赞赏又是沮丧。

“难道就破其不得了么?”皇太极心有不甘,继续凝神向下俯瞰明营,蓦然灵光一闪发现明军头重脚轻,大军集中于前锋,后队稀稀落落,瞬时大悟:“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

终于发现了洪承畴的破绽,皇太极心头大热,生怕失去此千载难逢之机会,好比苦苦捕猎终不不得,突然一日猎物落入陷阱,呼吸竟然也急促起来。当即传令一部清军带着铁锹铁镐铁铲铁斧等物偷偷绕出锦州向南,突入松山、杏山之间,从西往东直到大海,开挖三条长三十余里,深八尺、宽一丈二的大壕。如此高深,无论人马都冲不过去。皇太极亲统精兵从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至南海口等处扎营,各处遍挖壕沟,断绝松山杏山之间要路。

清军如此大的动静,很快就为明军发觉。辽西走廊最窄处宽不过四十里,清军壕长三十余里等于是将明军退路完全截断,不留一分空隙。归路被断,是兵家大忌,而且又听说皇太极亲自率兵前来,明军开始人心浮动慌乱起来。

洪承畴得报,不由心中一惊,立时后悔当日不该托大不听张斗之言,果被敌军切断归路。但他马上镇定下来,重新分析了目前敌我形势,觉得纵然后路被断,八镇大军实力无损,只要奋勇向前突破清军阵地,与祖大寿会合,后路被断之忧自解,无需过度惊恐。

八月二十日清晨,洪承畴亲督明军进攻清营,两军大战一日,胜负未分,天晚各自收兵。

本日,皇太极派阿济格率军突袭塔山,夺取了明军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粮草是军队的生命线,军无粮自乱,是千古不易之理。皇太极熟读《三国演义》,尤其推崇曹操的用兵之道,而曹操最擅长的莫过于断敌人粮道,官渡之战就是烧了袁绍的乌巢粮草一举获胜,皇太极亦步亦趋。松山前线十三万明军、四万战马,每日要消耗粮草三千余石,笔架山粮草被夺,明军的供应顿时吃紧,军前现有之粮仅够全军三日之用,明军大恐。

次日辰时,明军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集中兵力正面强攻清军镶红旗阵地,并派出部队突袭清军背后。清军施放红夷炮轰击,明军骑兵迎着炮火猛冲,不惧生死前仆后继,以往都是清军铁骑飞突明军放炮轰击,今天两军的角色突然互换。战斗开始不久天降大雨,两军冒雨厮杀,厮杀极其激烈,清军多名将领重伤落马。

黄盖之下,皇太极冒雨亲自督战,率贴身侍卫数人往来奔驰指挥布阵,明军付出重大伤亡之后,终未能冲破敌阵。此役清军梅勒章京劳萨、护军参领丹代等多名将领阵亡。

八月底的辽东关外,天气已冷,虽然下的是雨,但寒冷如冰,与两军将士面上身上的血水混在一起,好不骇人。

连续两日强攻,均未能突破,明军士气渐衰,而前有大敌,西有高山,东南两面又被敌军切断后路,仅有最东面靠海之处有一线通路,明军进退失据极为凶险。

皇太极倾全国之军而来,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洪承畴所不希望看到的决战无可避免的上演了。如今粮草遭劫后路被断,又连战不利难以突破,饶是洪承畴身经百战也感觉到危险正一步步加剧,这是他誓师北进是所料不及的,如再不当机立断十三万大军生死难料。

傍晚时分寒雨初歇,冷气袭人,洪承畴召集众将紧急商议。突然间面临危局,大帐中弥漫着一派压抑沉闷的气氛,八镇总兵个个神情凝重,监军张若麒局促不安,不时向外张望。

洪承畴满面阴沉,环视了在座诸人一眼,缓缓的道:“四酋(皇太极)已自沈阳而来,敌兵新旧迭为攻守,其势甚为猖獗,我兵既出,亦利速战,各镇当饬厉本部力斗,洪某亲执桴鼓激励三军,明日全军奋击败灭此朝食,解围救锦在此一举”。虽然两日未能击溃当面之敌,洪承畴决意破釜沉舟做最后一战以求一逞。

洪承畴言罢,八总兵各自表态,有的表示支持军门决策,明日继续与奴大战,也有数人担忧粮草已尽,想先回宁远补充,然后再出师。

监军张若麒一改数日前气吞胡虏的豪气,变得满面忧容:“我兵连胜,明日再鼓亦不为难,但松山之粮不足三日,且敌不但困锦州,又复困松山,各帅既有回宁远支粮再战之议,似属可允。”

张若麒是代表朝廷的中央特派员,官儿不大分量很重,他的话没有与全军主帅洪承畴保持一致引起了将领们的骚动。有人主张执行洪承畴的命令明日死战;有人建议乘奴贼不备,今夜大举突袭;有人认为锐气已竭还是先回宁远徐图再举为上。七嘴八舌,莫衷一是。

洪承畴最后拍板;“往日诸君俱矢力报效朝廷,今日正逢其会。我军虽粮尽被围,应明告吏卒‘战亦死,不战亦死,如拼死一战或能死中得生。不肖决意孤注一掷,明天望诸君悉力而为!’”洪承畴还是坚持攻势作战,以进攻求得防御。

不幸的是,八总兵除曹变蛟等一二人之外,大都不愿再战,洪承畴无奈最后只得改变计划,决定突围撤回宁远。约定今夜夜半大军统一行动两路突围。王朴、白广恩、唐通为左路;吴三桂、马科、李辅明为右路,洪承畴与曹变蛟、王廷臣留守松山,等突围部队回宁远带来粮草之后再解锦州之围。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3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