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小人物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他就是奉命出关巡察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
张若麒是山东胶州人,崇祯四年进士,外任直隶清苑县知县,崇祯十一年任刑部主事,六品官。本年黄道周弹劾杨嗣昌搞得满城风雨,张若麒瞅好机会做了政治投资,猛攻黄道周,为杨嗣昌所喜,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后升郎中,正五品。他的奏疏中有一句极厉害的话:“要使古今未有之好话,尽出自道周之口,而凡可以归过于君父者,无所不至。”直斥黄道周是道貌岸然的伪道学家,从黄道周最引以自傲的道德层面上对其做了严厉的批判,轰动一时。就这一句话令张若麒青云直上,可见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在紧要之处。
职方司的全称为“职方清吏司”,明朝兵部一共四个司,职方司居次,职掌各省之地图、镇守、操练、检阅、巡逻等事,并负责武举的选拔和边臣的考核。职方司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郎中相当于司长,品级不高,权力很大。
陈新甲到了兵部后,张若麒贴得很紧,大见任用,故而奏请派其出关赴洪承畴军中一为联络,二为监视。
张若麒五月出关,路上行了十日即到辽东,刚好赶上明军在松山西北击败济尔哈朗,连夺三旗阵地,军声大振。张若麒欢欣鼓舞,一改之前悲观畏敌情绪,出关前的惨淡愁云一扫而光,马上转为极度乐观,到处宣称鞑子兵不过尔尔,以八镇雄师定可大破之,锦州之围指日可解,兴奋之余写了密折上奏朝廷请求尽快出师决战。
陈新甲正为洪承畴力主持重而犹豫不决,接到张若麒充满乐观的密报,又坚定了他原有的速战看法。此时又传出清军绕路蓟州入犯的传闻,北京惶惶不安,陈新甲迅速找到崇祯,汇报了张若麒的见闻和意见,建议速解锦州之围,以回师守卫北京或镇压流贼。
崇祯也听到了满清又要入犯的传言,焦躁不安。整个崇祯十四年,祸事一件接着一件,洛阳被李闯攻陷福王被杀;襄阳被张献打破襄王丧命;河南山东大饥,土寇蜂起,明朝已有河决鱼烂之势,他迫切想早日结束辽东战事,将洪承畴所统精兵用于国内,而且洪承畴出关已历一年余,不谓不久,耗费钱粮无数,国库已然难以支持。张若麒身在前线,耳闻目睹自是最真,既然奏报官军有可胜之势,陈新甲又有此议,何如命洪承畴克日北上救锦。
于是,崇祯改变了原先同意洪承畴持重之策的看法,给洪承畴写了密敕,命其克日进兵解围救锦,同时同意陈新甲所请,再派前陕西绥德知县马绍愉为兵部职方主事,出关赞画军务。
明廷准备出关救锦,洪承畴最开始要调兵十五万,一时无法调齐,减为十三万。要与清军大战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骑兵,明军不缺人但是缺马,这也是十几年来一直困扰明廷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崇祯二年就在皇太极绕道入犯前夕,辽东督师袁崇焕还紧急问朝廷请马一万匹。袁崇焕死后,辽军随之衰落,驰名天下的关宁铁骑马不到二万。辽军如此,其他九边部队无复论矣。
六月十五,崇祯将他个人的财产御马监御马四百匹发往辽东前线补充战马,但是杯水车薪。为了凑集战马,皇帝号召京师从内阁以下,各部院衙门献马助战。二十四衙门的各首领太监率先进马,然后是内阁辅臣,各部院继之,每人一匹。如不献马也可以折银子,一匹高达一百四十两,高得怕人,当年卢象升在宣大与外喀尔喀蒙古互市,一匹马才十余两银子。经过如抓铁留痕般的搜刮,明廷终于凑足四万匹战马,归洪承畴使用。
七月,洪承畴接到陈新甲手书和皇帝密敕。陈新甲写道:“台台出关,用师年余,费饷数十万而锦围未解,内地又困。斯时(清军入犯蓟州之时)台台不进山海,则三协虚单;若往辽西,则宝山空返,何以副圣明而谢朝中文武诸人之望乎?主忧臣辱,谅台台清夜有所不安者”。
陈新甲指责洪承畴劳师糜饷日久无功,且指出清军将入犯蓟州,届时洪承畴将进退两难,辜负圣恩,良心岂能无愧?话说得很重,洪承畴陷入了焦灼的挣扎之中。陈新甲其人,他完全可以藐视,自信也有这个资本,后生晚辈,连个进士都没考中,不过是因缘际会做了兵部尚书,纸上谈兵,岂晓得军家大略?其人不足挂齿,但其高踞白虎节堂,指挥天下兵马,其位可畏。看其书信杀气腾腾,大有兴师问罪之势,如不遵从,祸福难料。
洪承畴又展开皇帝的密敕,赫然命他刻日进兵,不得违误。崇祯的杀伐严厉,他是清楚的,虽然剿贼十年,他本人未受严处,可耳闻目睹的有多少文武重臣因事获罪,袁崇焕、杨鹤、陈奇瑜、熊文灿、孙传庭都是眼见的例子,如不按旨行事,怕是立时就有大祸临头,洪承畴不觉心头一寒。
宁远公署中,一个枯瘦如竹竿的身影,在摇晃的烛光之下,绕室彷徨,坐立不安,通宵未眠,直至天亮。洪承畴终于决定,刻日兴师!
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洪承畴在宁远校场(方一藻发疯之地)大举誓师北进援锦,明军八镇精兵十三万,旌旗蔽日军威雄壮,为近二十年来所未有。二十八日夜间,大军进抵松山,于城北扎营。这是锦州被围以来,明朝援军突进的最前位置。
松山城以北松树成林,郁郁苍苍,松山由此得名。乳峰山(今锦州南山)矗立于锦州以南五六里之处,横亘松锦之间,为两城之间天然的制高点,登上乳峰山,北可以俯视锦州,南可以观察松山,山不甚高却极占地利。既名乳峰山,自然是有浑圆而等高的两座山峰,远远望去犹如美人双乳。清军已占据乳峰山东乳峰立营,山顶灯火通明。
洪承畴登上高岗纵目观望,仔细观察周围地势之后,传令三军乘夜立营,将明军步兵在松山与乳峰山之间扎营七座,骑兵则环绕松山城东、西、北三面,并急命曹变蛟火速抢占西乳峰,以分清军之势。
待到黎明,清军猛然发现在其阵势之南数里之外,冒出明军一座座大营,队伍严整,防御森然,明军之众亦前所未有,从旗号上判断竟有八镇之多,总数不下十万,不禁心生惧意。
济尔哈朗、多尔衮等清军将帅闻知洪承畴率明朝倾国精锐兵马亲来救锦,均知非同小可,恶战就在眼前,再也不敢像以前那般托大。
八月初二,明军往北推进与清军激战。宣府总兵杨国柱奉命进攻西石门,立营未定,清军铁骑如狂风怒涛急冲而至,将宣府部队阵势冲开,明军立时混乱。
杨国柱奋力杀砍,冲出数里,不想却误入埋伏,清军四面扑来,大叫明将速降。杨国柱在马上环顾四周,心中一惊,认出了此地正是他的侄儿副将杨振两年前殉难之处,不想今日他也被困于此,岂非天乎?长叹一声,对身边的亲将言道:“此吾兄子昔年殉难处也,吾独为降将军乎?”奋然跃马前驱要杀出重围,才冲出数十步远,突然一支冷箭飞来正中前胸,登时坠马而亡。
战场另一方向,清军骑兵闯入明军车营,遭到明军火器猛轰,清军人仰马翻,死伤一地。
祖大寿望见援军大至,率军杀出锦州,要与洪承畴里外会师,连破清军两道重围,却被第三道防线牢牢挡住不得突破,最后只好收兵回城。
此战,清军士卒被斩级一百五十余,军官二十余人,其余被清军拖回未及割级者不计其数。
总体而看,两军各有损伤,不分胜负,但明军损失了宣府总兵杨国柱,洪承畴命山西总兵李辅明代理。
八月初八,清军攻明乳峰山西峰阵地,被明军击退,次日,明军分两路攻东石门,大同总兵王朴战败。
西石门未能奏捷,次日明军再战,取得小胜,多尔衮命全军防守阵地从此不再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