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败报传来,皇太极又惊又怒,他不相信明军骤然脱胎换骨转弱为强,竟然可以连挫清军,震怒之下,命内大臣图尔格、大学士范文程等严加议处相关将领。

主帅郑亲王济尔哈朗被定为指挥失律,这是一条重罪,但皇太极说此系偶然失误,免议。济尔哈朗向来恭谨有加,实心任事,坚决执行皇太极的一切指示。干得多必然错的多,乃自然之理,非原则性的工作失误谁都在所难免,如果事事苛责,会挫伤其勇于任事之心,而不予追究,必然会使其心生感激,更加努力办事,效果更佳,这是皇太极手腕灵活的一面。

作战有功的武英郡王阿济格,赏银四千两,护军统领尼堪、鳌拜等各有封赏。

已被连降两级成了贝勒的多铎因将哥哥阿济格收降的蒙古人众记在本人名下,并把鳌拜的军功冒为己有等,被议定革掉贝勒,解除兵部职务且罚银五千两,多铎不服,图尔格等奏请加倍处罚。

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与阿济格、多尔衮是同胞兄弟,三人中他最小。

努尔哈赤去世时多铎年仅十三岁,北方草原渔猎民族向来由幼子守灶的传统,因此多铎人小势力却不小,是正白旗旗主贝勒,被赐号为“额尔克楚虎尔贝勒”,皇太极建号大清时又被封为和硕豫亲王,地位极高。

自幼受到父汗的娇宠,造就了多铎放荡不羁的个性,喜华服,好美色,亲近优伶,流连狗马,兴之所至就披上优伶之戏服,涂脂抹粉,歌唱舞蹈,是官僚队伍中罕见的一个性情中人。

崇祯十一年冬,多铎在中后所被祖大寿袭击,所部被杀九人,失马三十三匹,被降为郡王,并把他正白旗的牛录的三分之一分给他的两个哥哥阿济格、多尔衮。

皇太极平日对多铎多有管教,训斥是经常的,本次多铎又摊上事儿, 大臣们要求将其一撸到底,皇太极指示从宽发落,只罚银三千两,没有再降级,要是再降就成了贝子以下了,皇太极倒无所谓,只是觉得地下的努尔哈赤丢不起这个人。

其他被议定有罪的将领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如正黄旗阿尔萨兰、满朱锡礼被革职抄家;正红旗尼噶里革职鞭八十,以家产赎罪;镶蓝旗温察因其父阵亡免罪,但鞭一百,以家产赎罪。除此之外还有数十人被惩处,而临危不惧奋勇冲杀的伊尔登等则受到封赏。

尽管遭到明军顽强的阻击,张存仁、祖可法仍然向皇太极打包票说锦州形势已在清方掌握之中,希望皇太极再努一把力,严察诸将功罪,该奖的奖,该罚的罚,一举成功。受到鼓励的皇太极继续增兵,发孔耿尚部下曹德选、吴进功等赴锦州。

七月丙寅,皇太极派大学士罗硕视察锦州前线,同时带去大凌河降官们致他们的老总镇祖大寿的一封联名信。言辞了无新意,依旧是老调重弹劝祖归降,但口气却很不客气,仿佛祖大寿上辈子欠了他们的驴打滚高利贷。

七月丙寅,皇太极派大学士罗硕视察锦州前线,同时带去大凌河降官们致他们的老总镇祖大寿的一封联名信。言辞了无新意,依旧是老调重弹劝祖归降,但口气却很不客气,仿佛祖大寿上辈子欠了他们的驴打滚高利贷。

信中先说他们与祖大寿已经十年未见,这十年来他们在清朝过得很好,一切都是大清皇帝的恩德。马上变脸指责祖大寿忘恩负义而且必定重蹈覆辙遭到报应:“而将军(祖大寿)负皇上(皇太极),非皇上负将军也,今锦州之困,即昔日之凌河,凌河之负盟致今日之报应”。接着开始幸灾乐祸:“自作之孽将军自受,料阖城生灵已成釜底之鱼,人将相食必蹈凌河之辙也,”完全已经忘记当年他们在大凌河被后金围困遭受的惨烈的痛楚。

降官们说他们的家属在锦州还有五十九人 ,祖大寿何忍心这五十九人都被饿兵吃掉?据近来擒获的明朝夷汉官兵讲,他们无不痛恨祖大寿昔日断送大凌河并断送了张春大兵,今日又断送锦州和援锦的各镇大军,不知祖大寿是何心肠,硬要十余万大军束手就死?祖大寿好像因为不投降,不但成了历史的罪人而且是目前和将来的罪人,一切罪孽皆因他守城而起。

这些降官中有祖大寿的次子祖泽洪,侄儿祖泽润、养子祖可法,及部将孙定辽、裴国珍等。这封书信很可能是奉命而为,内中的言语也不一定是他们所说,自然有专人代笔,他们只负责最后的签名,这属于政治任务。十年过后,除了祖泽洪对父亲可能还有些天然的父子之情外,这些降官早已从里到外与祖大寿一刀两断了。

击败济尔哈朗后,吓得清军不敢向前,洪承畴信心大振,心中更有底了。

被围锦州的祖大寿这时派人传出话来,告诉洪承畴锦州兵精粮足固若金汤,不必着急解围,宜用车营步步为营向前推进以逼清军,千万不可轻战。祖大寿与满清(后金)周旋大半生,他的话最有发言权。洪承畴决定依计而行,采取与敌相持,稳扎稳打的战术,一面筹集粮草器械,一面将大军屯扎在宁远、松杏之间,时刻保持对清军的威慑作用。

陈新甲经过研究后出台的十可忧十可议,总体是悲观的基调,认为清军将明军十余万精锐大军牢牢拴在辽东已有一年之久,明廷要负担巨额军饷,已然难以为继。如果清人故伎重演,再从蓟州入犯京师,明廷关内空虚,无以应对。再者,两年来天灾大作,河南山东民变蜂起,李自成已经拥众五十万,把河南搅得天翻地覆,张献忠南下湖广所向披靡,明廷已经无力镇压,迫切需要尽早结束辽东战事,抽回兵马剿灭流贼。

东西石门战后,陈新甲觉得明军已然可以击败清军,为此,他主张明军分兵四路,一路出塔山由大胜堡攻清军西北;一路出杏山,由锦昌堡攻清军正北;一路出松山,渡小凌河攻清军之东;洪承畴则亲统主力由松山直捣锦州。从布置上看,仍属分进合击,与当年萨尔浒之战经略杨镐的用兵类似。

接到陈新甲的方案,洪承畴眉头紧皱,内心颇不认同:“这陈司马当年也做过宁前道,辽东之事颇为熟谙,今日怎地如此跳脱轻浮,岂不知兵凶战危?洪某受主上重托解围救锦,天下精兵尽萃于此,岂可一旦浪掷,万一蹉跌大势去矣!”

经过几次与清军的正面交锋,洪承畴对敌我形势有了较为明晰的判断。八镇明军俱是朝廷精锐,可以说大明国十之七八的精兵猛将都聚于此,关内仅余左良玉、贺人龙两部不足万人及刘元斌、卢九德所统京营勇卫营黄得功、周遇吉所部一万余人堪称精锐。

八镇大军十三万,战马四万,差不多是朝廷所能调发武装力量的极限,如果再加上锦州祖大寿的二万,已有十五万之众,相当于清朝全国的兵力甚至犹有过之,军力之厚为近二十年来所无。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3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