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二节 困锦

清军以义州为基地,三月一换班,轮流驻扎,并南下围困锦州。从崇祯十三年三月开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已经换了两轮。

开始之时,清军大队还在义州,前哨人马突向锦州,在锦州城外十几里外扎营,围困的并不严密。

围困日久,却并无战斗,清军士卒有了思乡之情。多尔衮体谅部队久戍辛苦,允许他所部每牛录(一牛录共十名士卒)三人,后又扩大为五人,每旗章京一名,轮流回家探亲,营盘也越扎越远,扎到了离锦州三十里的地方,锦州明军可以自由出入,成了两张皮。

利用这个时机,崇祯十四年正月初二、初三明军又往锦州运粮。从宁远装运一万六千石,初六至杏山,初七进锦州交卸,初八回宁远。初九,清军发觉以二万骑兵来堵截,明军已成功运粮,撤回宁远。锦州的粮食更多了。

皇太极闻知大怒,将多尔衮降为郡王,罚银万两,夺两牛录户口;副司令豪格也降为郡王,罚银八千两,夺一牛录户口,其他贝勒硕托、杜度、阿巴泰等均受到处罚。严令接防的济尔哈朗加强对锦州的围困,务使明军内不得出,外不得入。睿郡王多尔衮回到沈阳还如往常一样进议政署办公,皇太极命人将其赶了出去,不许议政。

接到严旨,济尔哈朗不敢怠慢,三月,他与阿济格、多铎、阿达礼、罗洛浑等率四万余骑在离锦州城只有五六里之地扎营,如此刚好在明军大炮射程之外,已经是逼近锦州的极限距离。

在锦州城外东西南北每面立八营,营外向锦州方向挖掘深壕,沿壕筑垛口, 里面打列木栅。清军每两旗之间,再挖长壕,近城之处遍设逻卒哨探,很快对锦州形成了严密封锁,飞鸟不入、水泄不通,人影断绝。并征发朝鲜总兵柳琳率兵助战,朝鲜炮手厌战,故意施放空炮,或屡发不中,清人大怒,将朝鲜炮手当场斩首,轻者也要杖责。

锦州这回彻底被围。明方看得清楚:“奴贼四面挖壕困锦,且在壕边遍立栅木,又是困大凌河之故智也。”急忙采取措施反制。

情势终于危急起来,洪承畴开始调关内部队出关增援,以左光先年老,奏准朝廷放其退役回陕西,由副将白广恩接替左光先升任蓟州总兵。为防止关内士卒不愿出关可能作乱,令白广恩屯蓟州,曹变蛟屯丰润,以备弹压哗变士卒。

洪承畴的担忧并非多余,大同总兵王朴奉调至永平,所部夷丁一千余人哗变南逃,曹变蛟、白广恩分头率部追赶,各斩数十人,方将余众抚定。

三月二十一,洪承畴督曹白吴王四镇至宁远,又调王朴杨国柱唐通马科四镇抽练兵七万,准备解锦州之围。

为了缓解清军攻势,明廷下书给孔耿尚三顺王,以施离间,不知皇太极乃是玩弄反间计的老手,明人此举毫无作用。

经过两次运粮,锦州城中存粮如山,城中二万余精兵,大炮火器无数,就等着清军攻城好予以痛击。

把守锦州外城的是辽军降夷右营,这是袁崇焕督辽时就设立的建制,全营都是收降或招募的蒙古士兵,骁勇彪悍,是辽军的王牌部队,祖大寿完全继承了下来当做他的精锐力量。

降夷右营的蒙古兵看见清军不敢攻城,只是在城外每日远远的挖壕,不觉失笑,洋洋得意的向城下巡逻的清兵喊话: “尔等围困何益? 我城中积粟可支二三年。纵围之,岂可得乎?”城下的这名清兵完全可以当外交发言人,仰头看着城头,高声应道: “无论二三年,纵有四年之粮,至五年后,尔等复何所食?”城头一时语塞。

听到清军要围困五年,明军内部发生了动摇,首先就是把守外城的降夷右营。参将那木气(清人称诺木齐)骁勇善战,祖大寿甚是信用,命其把守东关外城。不想那木气在锦州危急之时起了异心,与部将吴巴什等密谋降清,很快与清人取得联系。济尔哈朗大喜,约定三月二十七黎明时分里应外合拿下锦州。

三月二十四,有人密报祖大寿那木气要献城,为了不打草惊蛇,祖大寿在夜间亲自带兵来拿那木气。那木气武力拒捕,双方恶战,枪炮弓箭声大作,声闻城外,济尔哈朗心知有变,急派阿济格指挥清兵爬上城头进城接应,将明军逐回内城。

失去外城 ,内城岌岌可危,祖大寿集中力量,拼死夺回了外城,将清军赶出城外,总算稳住了根基,那木气、吴巴什等六千蒙古人众降清。

面对清人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国内强烈要求速解锦州之围的舆论,洪承畴提出要击败清军,需要十五万兵马及一年的粮饷。兵部叫苦说实在拿不出来,最后竭尽全力拼凑出八镇十三万兵马,即宣府杨国柱、大同王朴、密云唐通、蓟镇白广恩、玉田曹变蛟、山海关马科、前屯卫王廷臣、宁远吴三桂供洪承畴使用,这差不多是当时明朝全部的精锐部队,国内只留下湖广的左良玉和陕西的贺人龙及京营勇卫营黄得功、周遇吉三部精锐对付农民军。

闻知清军源源不断而来,洪承畴感到事态严重,亲统七镇明军,(八镇总兵仅通州总兵唐通缺席)出宁远北进解锦州之围。这是近年来明军在辽东最大的军事行动,洪承畴也想通过实战来检验他两年多来练兵的效果。

四月二十五,明军进至松山以北三四里的东西石门,与清军相遇。明军按照本镇旗号分别列营,七镇七旗,颜色各异,迎风飘动,甚是壮观。在松山城南数里之地由南向北布列车营、步兵、火器,骑兵布置在东西石门作为两翼以拱卫步车火营。西石门以吴三桂部居首,王廷臣、杨国柱所部在吴的右侧;东石门以曹变蛟部为首,白广恩、马科所部在曹的左侧。大同总兵王朴则提兵在左右六镇骑兵的中间,作为中权连接左右,全军呈一个倒立的三角形形状。

清军步兵屯扎在乳峰山头,精骑二万立马东西石门,严阵以待。

洪承畴立马中军,凝神注目敌军动态,乳峰山上的清军步兵黑压压的如蜂屯蚁聚,看得不甚清楚,但见东西石门的清军骑兵,阵势严整,盔明甲亮,面对明朝大军毫不慌乱,不禁暗叹:“东奴骁劲果不虚传,实乃我国大敌也,朝堂诸公高居魏阙,只晓得空言灭贼,焉知其厉害。天下事大不易也!”

陡然间,洪承畴令旗一举,七镇明军直杀向前。步兵带着弓箭枪炮登山进攻清军步兵,清军居高临下射箭发炮,矢石如雨,明军士气旺盛抢占乳峰山附近的高台,架炮向山头轰击,杀声震天。

锦州城内听得枪炮如雷,知道援军已到,祖大寿出南门列营,与援军里外夹击。明军登山与清军杀得难分胜负,清军骑兵七八千由西石门冲出,吴三桂率铁骑迎头杀上,直冲十余回合,奋勇砍杀,阵斩清军首级十颗。杨国柱、刘肇基督军用枪炮轰击敌骑,火力猛烈清军突破不得。

东石门战斗同时打响,白广恩军中炮少,跑回向洪承畴催要,大同监军道张斗立即在其所部车营内发炮支援白广恩。清军见明军炮火凶猛,也用牛车推运红衣大炮三十余位东西两面向明军轰击,炮子重达七八斤,铜铁皆有。

两军战至申时,天色向晚,各自收兵。明军斩级二十五颗,生擒披甲清军一名。清军把本部队很多死尸已经拖走,因此其实际阵亡人数要比明军斩级之数要多不少。明军自身阵亡七百余人,尤以曹变蛟所部车营步营伤亡为多,受伤和损失的战马各有六七百。明军从下仰攻,最难着力,伤亡较多属于正常分寸。

战后,洪承畴对战役做了总结:“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以解锦州之急,”请朝廷对有功将士破格封赏。列团练总兵吴三桂为首功,称其英略独擅。白广恩中协分练署总兵,洪承畴保举为实授。其他将士各有封赏。

东西石门之战,洪承畴亲眼目睹了明军英勇奋战,顶住了清军的疯狂进攻,在他抽练短短两年之后,战斗力已有明显跃升,虽还不能击败清军,但已可以与之互有杀伤,更喜人的是他一直忧虑的明军二十年来对清军的恐惧之心也已大幅消退,明军初步具备了与敌抗衡的能力。

新任辽东巡抚丘民仰也大受鼓舞,向朝廷奏报:“锦围三月未解,盖以二十年来未能与逆奴扑砍一阵。所以数月间,多方鼓舞,先作其气,先壮其胆。今有此几番战胜,军声已振,解围有望,目下惟候机缘一凑耳。”

多年笼罩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有了深山出太阳的狂喜。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3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