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了襄王府,张献忠来到督师衙门,一眼看到高悬大堂的“盐梅上将”金匾。盐字笔画很多,张献忠不识,问潘独鳌“这是甚么字”。潘军师答:“这是当今皇上赐给杨嗣昌的官职‘盐梅上将’”张献忠大怒:“盐是咸的,梅子却是酸的,搅在一起乱七八糟,叫驴都不吃,这叫他娘的甚么官职”。抄起一根长矛猛力一掷,将金匾扎了一个透明窟窿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督师衙门仓库中存有饷银、军粮、军火器械,献军人数有限,带不走许多,剩下的照例付之一炬。火药点燃后,先是明黄色的烈焰,很快达到爆点,轰然爆炸,火焰陡然增亮数倍,腾起数丈之高,张献忠兴奋异常,喜道“这炮仗大的很哩”。高温之下,库存的六千多斤铅子被融化凝成一块巨大的黑团。
其时天已大亮,监军道张克俭不知下落,都说是被杀,家人事后靠残存的一片衣料和一只靴底才辨认出来,早被烧成一具黑炭。知县李大觉自缢,知府王承曾确认没死但不知去向,小王知府自知经此一役,朝廷必会查出他与张献忠小妾的风流佳话,早已乘乱逃之夭夭,寻个无人之处隐姓埋名躲藏起来安度余生。
破了襄阳,张献忠不敢久留,将六座城楼全部烧毁,三千六百七十一个城垛口一齐铲平后,二月初八北走樊城,进入河南,经新野 奔南阳而去。
张献忠所料不差,他借了襄王之首,也就等于杀了杨嗣昌。朱元璋及其子孙把他老朱家的人命看得极重,规定如有陷藩,当事主官必治死罪,比失守封疆还要严重。在其看来,只有他老朱家的人命才是人命,死一个就要百十号旁人来偿命,至于老百姓死了多少,就无关紧要,死多少就算多少,反正大明国不缺人。崇祯十二年,济南的德王失事,崇祯杀了不少文臣武将,包括奉命守德州不许回济南的山东巡抚颜继祖。这个案子还是杨嗣昌亲手办的,他自然知道襄王失事他的罪责。
重病缠身,又天降大祸,杨嗣昌呕血伤心,万念俱灰。一时不知道,如何向皇帝交待。彷徨无计中,由彝陵继续东下,二十二日,来到江陵。拖延数日,最后在二月二十七日才上本汇报。奏疏中向皇帝汇报了他的具体行程:“襄阳失陷之日,尚在巴归,相距千里,鞭长莫及。”特意提到十九次调左良玉从荆门、彝陵大道堵截献曹,左抗令不遵。最后哀叹:“是则大祸之来,非关天数,全由人事之乖舛耳!”
彝陵到江陵,长江河道变宽,水势走缓,不像三峡穿巫峡之时的惊湍急流,杨嗣昌已不能下床,整日病卧,气息奄奄,每日以药代食,船舱中满是草药之味。
彝陵到江陵,长江河道变宽,水势走缓,不像三峡穿巫峡之时的惊湍急流,杨嗣昌已不能下床,整日病卧,气息奄奄,每日以药代食,船舱中满是草药之味。
望着秀美壮阔的江景山色,杨嗣昌心绪消沉,不断回忆自己的一生。杨家书香门第,三代单传,父亲杨鹤和他隔年登科,传为美谈。父亲做到三边总督,他做到兵部尚书督师辅臣,可谓位极人臣,光宗耀祖,更难得的是皇上对他独一无二的圣眷,无论有多么猛烈的弹劾,都一力维护于他。“皇上真圣真明,真不世出之尧舜”。
想到崇祯,杨嗣昌一阵心酸,痛感大负重托。“盐梅上将、督师辅臣”何等威势,出京之际又何等壮怀激烈、雄心勃勃,誓当一扫寇氛,为主分忧,谁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剿局未终,又祸及襄藩,大罪之身,如何去见皇上?君臣临别之际相约功成之日摆酒庆功,也学先朝世宗皇帝“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成就千古佳话,如今尽成泡影!
路途之中,杨嗣昌深感命不久矣,命人召监军万元吉赶来相会,把军务都交其代理,并通知家属来江陵见面,开始安排身后事。
万元吉,字吉人,江西南昌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历任州县推官,大理寺评事,颇具干略,杨嗣昌特意拔擢为监军,委以重任,二人关系融洽,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万元吉接到召唤,星速赶到江陵,数月不见,杨嗣昌从精力弥漫骤然变得奄奄一息,万元吉不由得伤心落泪。
到了江陵,杨嗣昌痰涌气逆,咳嗽不绝,腹泻不止,一天数十次,就是神仙也顶不住,已是病入膏肓,无论吃什么药都是从肚子里面走一遭,已然毫无效用,元气散尽,身亡已是指日可待。
三月初一,杨嗣昌死于江陵(荆州)沙市徐家园,终年五十四岁,盐梅上将悄无声息的陨落在大江之上。
杨嗣昌死后,郧阳抚治袁继咸、湖广巡抚宋一鹤向朝廷奏报杨自缢身亡,万元吉向朝廷报告督师病亡,护送督师印剑到襄阳呈交给新任督师丁启睿。一时间杨嗣昌的死因成迷。
接到杨嗣昌的死讯,崇祯半晌无言,爽然若失,他知道杨嗣昌病重,也明白其的处境,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撒手而去,心中只觉得空空如也,好像失落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良久之后,一声长叹,对身边的大臣讲:“督师功虽不成,志亦堪悯,宜用辅臣之礼归葬”,给了祭一坛的礼遇,命地方官护送灵柩回湖南原籍安葬。
崇祯亲自写了祭文:“惟卿志切匡时,心存许国,入参密勿,出典甲兵,方期奏凯还朝,麟阁铭鼎,讵料乘箕谢世,赍志深渊,功未遂而劳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悯。爱颁谕祭,特沛彝章,英魂有知,尚其祗服,钦此!”
祭文饱含深情,肯定了杨嗣昌对国家的贡献,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表示了沉痛的惋惜,流露出深深的眷念之情,这在崇祯冷酷无情的人际世界中甚为罕见。
两年后,张献忠席卷湖南,攻破武陵(今湖南常德),杨嗣昌家人闻讯早早外逃躲避。跑了活人跑不了死人,张献忠找见杨氏祖坟,将杨嗣昌以上七代的坟墓全部掘开,把杨嗣昌夫妇的棺木劈开,照尸身挥刀乱斩,直到骨断见血,方尽兴而去,算是报了当年追杀之仇。献军退走后,杨氏子孙才将杨嗣昌的残肢断骨收拾起来另行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