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抚而复叛的消息很快传遍远近。曹操罗汝才等九股在郧阳受抚,号称均州九营,有三股安置于房县。罗汝才屯于东以及南北,谓之“曹营”;白贵屯于北以及东,谓之“小秦王营”;黑云祥屯于西,谓之“整十万营”。受抚诸人中罗汝才是仅次于张献忠的农民军首领,他的动向惹人注目。
罗汝才也是延安人,比张献忠、李自成年长几岁,在崇祯初年的大饥荒当中投入了农民起义的洪流,成了著名的首领,因其狡猾多智,人称“曹操”。等他进入河南,听到有童谣歌唱“邺台复邺台,曹操今再来”,更以为身受符命,日后必得大贵了。
房县知县郝景春,是南直隶江都人,举人出身,崇祯十一年上任,罗汝才就是他亲手招降的。
得知张献忠复叛,郝景春很担心罗汝才也效仿,其子郝鸣鸾是秀才,勇武过人,单骑闯入曹营刺探。罗汝才正积极布置,准备响应张献忠,料不到郝公子竟如此胆大,突然闯到面前,一时拿不定主意是杀是放。
郝鸣鸾握住罗汝才之手,非常诚恳的说:“君不念香火盟乎?口血未干,毋从乱”。罗汝才唯唯允诺。郝鸣鸾见其目光游移,心知罗汝才必叛,久留必遭其杀害,马上告辞出营。
回到房县,郝氏父子紧急筹备城防,房县只设有一名守备杨道选,兵才数百,郝景春写了血书,派人火速向熊文灿求救,但并无回音。
罗汝才受抚,是误信洪承畴、孙传庭合兵剿他的谣言,受抚之后,朝廷只给了个游击,而张献忠却是副将,天差地别,心生不满,早就阴怀二心。见张献忠再起,马上响应,白贵、黑云祥也加入队伍。四人合兵一处,来打房县。
郝景春站在城头,只见城下万马喧嚣,人声震地,足有三四万人之众,张献忠军是白旗,罗汝才军是赤旗,片刻之后,白旗赤旗相混,农民军四面攻城,城头发炮轰击,拼死抵御。
熊文灿派在张营的监军张大经给郝景春写信劝降,郝景春将信扯碎大骂。
张大经在卢象升时期就是监军道,卢象升甚是器重,张献忠受抚后,和另一名官员史大勋一起被派往张营监军,很快就和张献忠打成一片,此次被裹挟而走。张大经身陷贼中不能自尽已是死罪,就算他逃回明营也难逃一死,索性也死心塌地跟张献忠造反了。
坚守到第五天,献曹军死伤不少,仍不能破城。城中的指挥张三锡开门献城,农民军一拥而入破了城池,郝氏父子被擒双双被杀。
房县失陷后,道路传闻均州九营皆反。关索王光恩、过天星惠登相、兴世王王国宁、托天王常国安、十反王杨友贤聚在一起商议何去何从。他们既害怕被明军收拾,又害怕被张献忠吞并,议久不决。最后,王光恩奋然道“大丈夫当自立门户,如今张献忠反,我等如随他反,必居其下,是与之为奴。即公等能,我亦不能”,其他四人表示同意。王光恩咬破手指歃血为誓,惠登相等相继为之。
统一思想后,王光恩向郧阳抚治汇报,并分兵把守,阻击献军。
不久,惠登相等四人一齐背盟,拉起队伍投向张献忠,王光恩独自坚持了数月,最后也违背了血誓追随罗汝才去了。
攻破房县,张献忠将城内的粮草金银劫掠一空,全军入山,静候明军来剿。
六月,张献忠复叛的消息传到北京,崇祯大怒,下旨将熊文灿革职戴罪。熊文灿吓得不得了,自夸必能收拾,命人拿着令箭严令左良玉进山追剿张献忠。左良玉气得大骂“督台一人纵虎归山负隅顽抗,却命我去擒拿,是何道理?若不去,必加我逗留之罪”只得同副将罗岱率军出征。
罗岱也是辽军中一员猛将,战功赫赫,忠勇敢战,每战先登,从不逗留观望,政治素质极强,这反倒成了他的弱点。超凡的忠勇对他的官运并无太大的帮助,当了多年参将,这个副将还是年前新任河南总兵张任学向朝廷极力给他争取下来的。
这几日罗岱金创迸发,正卧病在床,接到军令后强撑病体上马出征。七月十五从襄阳启程,二十五日进至房县。左良玉知道此行吉凶未卜,留了个心眼,让罗岱做先锋,他的部队在后面,以方便撤退,罗岱倒也不以为意,左良玉的这一套他见的多了,懒得去跟他理论,再说张献忠是他手下败将,怕从何来?
张献忠对左良玉再熟悉不过,眉心间的箭痕摸之犹在,大恨深仇,岂能忘怀,和罗汝才一商议决定以计取之。派出小股部队节节败退,逐次引诱,左良玉穷追不舍,七月二十七日,官军一路追击进入房县以西八十里的罗猴山中。此处是深山绝岭,人迹罕至,乃是兵家所说的绝地,献曹精心选择用以伏击左军。
左良玉见越入越深,山势险恶,正自心惊,猛听得呐喊声起,响彻山谷,数万农民军从四面围攻上来,箭矢如雨,明军纷纷倒地。左良玉情知不好,不管罗岱,率部掉头就走,却被敌军拦住去路。山路崎岖狭窄,献曹早有准备以逸待劳,官军猝不及防,东逃西奔,原本占优势的骑兵、火器全无用处,反而成了拌脚之物。
罗岱身陷重围但毫无惧色,拍马舞枪,兀自往前冲杀,所过之处一条血路。他的坐骑是当年在滁州城外,阵斩摇天动后夺过来的那匹白马,神骏无伦,虽在崎岖山路,也跳跃如飞。山径之间藤萝密布,陡然间白马马蹄被藤萝缠住,越挣扎缠得越紧,难以动弹,罗岱焦躁起来,挥刀斩断藤萝,下马步战,却被献军围在垓心,矢尽被擒。死在罗岱手上的农民军不计其数,,献曹早对其恨之入骨,在劝降不成之后将罗岱脔割而死。
左良玉死战突出重围,所部死伤殆尽,只跑出一千余人,连他河南援剿总兵的大印都丢在乱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