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崇祯九年七月在黑水峪生擒高闯王后,孙传庭的知名度迅速上升,一年之后已经和他的直接上司三边总督洪承畴并称。有了孙传庭的帮扶,洪承畴得以专意剿杀李自成,从四川追到番地,再追回陕西,紧追不舍,杀得李自成率千余人遁入深山。崇祯十一年七月,孙传庭已经把陕西境内的农民军全部荡平,并且出关剿杀关东的农民军,同时着手陕西战后重建和生产恢复,社会秩序开始恢复。孙传庭欣慰而得意的说,他终于圆满完成了崇祯交给他的任务“不至于以身殉秦,且举秦之一块土,尽扫妖氛,还之皇上”。

正当孙传庭准备偃武修文,在三秦大地开展他的文治之时,清军入犯蓟州。崇祯十一年十月初八,孙传庭在西安接到圣旨,命他星驰入卫京师。陕西大乱初平,百废待兴,孙传庭实在舍不得走,但国家有难之际,抗敌御辱,勤王救驾乃臣子本分,不得不遵。送来圣旨的兵部差官王建都告诉孙传庭:本部尚书面谕;“孙抚不必多带兵马,惟宜星速前来,”一句话,要的是速度。

孙传庭的兵马总计一万余,本来就不多,于是按照中央首长指示,挑选精锐骑兵一千、步兵火兵五百,亲自给这些进京部队做了思想动员,发放了安家银两,再准备沿途军粮,定于二十二日启行。孙传庭经过思考,写了一封破敌方略上奏朝廷。

二十二日,孙传庭准时启行,出潼关北上。西安离北京两千余里,取道山西,沿途要经过四十一个驿站,进入河北,还须穿过险峻绵延的太行山,山岭崎岖,路途坎坷,根本走不快,按照当时的行军速度,要走一个多月。孙传庭取道晋中,十一月初二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想起国事多艰,中宵不寐,半夜披衣而起,在馆驿中就着孤灯写了一封奏疏。孙传庭没有与清军对垒的经验,但崇祯七年,后金入犯宣大之时,他在老家代县闲居,亲眼目睹明军战力之弱,曾在诗中写到“草垜阴风吹白昼,桑干磷火照黄昏”,形容金军蹂躏之惨,对两军实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他在奏疏中建议:如果敌军势大,我军宜坚壁自固,辅之以突袭和游击骚扰,待其出现破绽方可出击。如果不计厉害,凑合援师,结队而往与之大战,胜负大未可知。其观点与杨嗣昌基本一致。

初九,孙传庭已经过了太原府徐沟县(今改清徐),准备继续北上,取道太行八陉之一的紫荆关进入河北保定,接到兵部紧急咨文,说清军已并南下真(定)保(定),军情紧急,催孙传庭星速前来,并把从河南提兵北上的左良玉拨归指挥,还要求孙传庭再多带兵马入援。孙传庭急忙将前队追回,改由徐沟东进真定,派人回陕西再调标兵一千。途中孙传庭接到数道圣旨催他火速入卫,兵部尚书杨嗣昌也写来亲笔信,问询他的行程,直言“望大驾不啻云霓”,殷切之情溢于纸上。

连番接到圣旨催促,孙传庭感觉事态严重,立即加速行军,跨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十六日,一到柏井就接到直隶巡按张懋禧和井陉道李九华的告急文书,请他速解真定之围。十八日,进抵获鹿,告急文书又至。第二天,孙传庭顶盔掼甲,跃马横刀,率队直驱真定。他身材魁梧,如此装束倒也威风凛凛。

入夜时分,到了真定城外,只见到处都是清军骑兵,火把环绕真定城,照得夜空通红一片,孙传庭部与清军前哨接触,将其杀退,第二天又在城南击退一小股清军,二十一日清军撤围,孙传庭进城歇息,第二天督师卢象升率军亦至。

进城之后,孙传庭马上接到圣旨,升任为兵部添设左侍郎,仍带住俸(依旧扣发工资,已经住俸了一年多,不知道孙传庭怎么生活)。总督卢象升已到真定,由其全面负责南下驱剿军事,孙传庭接到的圣旨命令是命他兼程入卫京师,并无明旨要他南下。于是二十四日启程北上保定,照原来的圣旨要求拱卫京师。

等他二十六日到了保定,又接到圣旨:“孙传庭如至真定,暂驻剿御”。孙传庭心中叫苦“这圣旨怎么好似专门折腾人,他在真定,圣旨不来,等巴巴的北上保定,圣旨就来了,又命他回真定”心中思索:“如今清军已从真定南下,圣旨命他暂驻真定,就算他再掉头回到真定,真定已无清军,又有何用?再说卢象升已南下驱剿,无需多人。”,要是等他返回真定,又来圣旨命令北上,岂不是无用的来回折腾?最后决定暂驻保定再等新的圣旨。

果然,十二月初三圣旨又到,命他以原衔会同卢象升、高起潜协剿,拨巩固营兵一半及保定总兵刘光祚、河南援剿总兵左良玉两部归其调度。刘光祚所部就在保定,仅有五百骑兵,余者三千全是步兵,都是新招募的士民,堪战者不到两成。巩固营兵向来由真保分守太监陈镇夷指挥,左良玉倒是能战,但远在河南,还未动身,望梅难以解渴。孙传庭觉得差事不好干,同时按照惯例做了推辞,这不过是官场规定动作,他想见皇帝定然不准。

进入河北不过半月,战场的情况就把孙传庭一颗火热的心凉了半截。出关路上他对战局有过不乐观的估计,对明军的战斗力和士气持谨慎态度,如今实地一看,情况比他预想的要糟糕得多,何止是不乐观,就是悲观绝望。只见各镇之兵,面对清军望风胆落,根本不堪与之一战。在孙传庭看来那些口口声声要与清军决一死战之人,不是狂妄愚昧就是存心欺罔,如果真的与清军对阵,哗溃之形,瞬息立见,绝对走不了三招。

孙传庭痛心疾首的向崇祯密奏“逆奴发难,业经二十余年,而封疆之臣无一人肯为皇上做实事、说实话者。大家延靠,一味欺蒙,以致决裂至于今日,良可悲痛”

怀着悲痛气愤的心情,新任兵部添设左侍郎孙传庭带着他的一千六百秦兵和刘光祚的三千五百保定兵,于十二月初五离保定南下,初六抵达定州。只见沿途州县风声鹤唳,百姓闭门、商人罢市,地方州县竟然拒绝给朝廷驱剿部队提供粮草给养,虽然严办了几名州县官,情况仍然如故。孙传庭不住的摇头,在大敌入犯之时,本该军民一家风雨同舟,不料竟有如此咄咄怪事,照此情形,如再增加援军,于战事毫无益处,徒然加重地方负担,自招困窘。

经过一番苦思,孙传庭想出了一个没办法的办法:由他和卢象升、高起潜三人各自挑选能战精锐数千,互为犄角之势,保持紧密靠拢、随时相互增援的队形,与清军不即不离,使其有所顾忌,但不轻易出击。把援军大部分配到敌军出没的各州县,增强当地的防御力量,如此大部分州县可以保全,敌军无垂涎之城,有碍手之兵,所获无几,自然宵遁而走。至于大加惩创、灭此朝食,以目前朝廷的力量还办不到,要等到敌军退出长城之后,他老孙面见皇上,从长计议,另想办法。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2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