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卢象升论
卢象升的寿算很短,仅仅四十岁。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许多大有为之人终年四十岁(虚岁),如三国的钟会、南宋的岳飞、金主海陵王完颜亮、蒙古睿宗拖雷、明朝开国功臣开平王常遇春,而明末清初之时尤多,卢象升之外,还有闯王李自成、清朝肃亲王豪格及南明著名的国姓爷郑成功。
卢象升是明末文人治军建功成名的典型。军队是很特殊的一个群体,崇拜武力、服从权威,每一个体都握有杀人致命的武器,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哗变叛乱,对主官刀兵相见。带兵官不好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风险极大的营生,武将都发憷,何况文人。
明朝中期之后,文人带兵成了政治规矩,但能带好的并不多,因为文人大半生和笔墨纸砚为伍,都是温柔敦厚之物,突然面对刀枪剑戟,动辄就要杀人死人,画风转变的太过于颠覆性,不容易成功转变角色。一些文人看了史书上的金戈铁马,心血沸腾,喜欢谈兵,一个个以为是韩白孙吴,一到他真正上阵指挥,就吓得心惊胆战,成了带汁诸葛亮。明清两代,文人带兵最后成大功者不过王阳明、曾国藩等十余人,卢象升是其中之一。
文人能带兵的已经不多,其中文武兼资的更少,像熊廷弼能左右开弓、骑马射箭已经算“才兼文武无余子”,袁崇焕能骑马,但亲冒矢石之时并不多,宁远守城之时,也只是在城头大呼助战,广渠门披甲上阵是被逼无奈的特殊情况。
卢象升则不然,其人是真正的文武兼资,天生神力,百步穿杨,而且酷爱冲锋陷阵,越是凶险之境越要迎锋而上,从中享受冒险的刺激享受。
23岁,卢象升就中了进士,天资相当聪颖,崇祯二年任大名知府,已是相当于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市长,仕途一片光明,如果早五十年或晚五十年,日后必定是封疆大吏或中枢重臣,富贵寿考,身名俱泰,登上一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巅峰。
明末的时势,使卢象升踏上了了另一个波澜壮阔而又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己巳入援,崇祯圣心嘉悦,从此记住了卢象升的名字。编练天雄军、畿南剿寇,白面书生成了卢阎王,卢象升有了之兵能战之名。经过数年历练,崇祯七年,皇帝任命其为郧阳抚治,卢象升一跃成为封疆大吏。
郧阳任上,卢象升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能力和理政能力,不辞辛劳,深入荒山绝壁,剿寇安民,并实施了很多抚恤军民的仁政,颂声四起,崇祯极为满意,不到一年就任其为辖境更广、事权更重的湖广巡抚。湖广纵横千里,农民军活动旺盛,卢象升仅有三千之众,终日驰骋于江汉之间,与十余万流贼角逐,军饷不继,众寡悬殊,接连数十日身不卸甲,人不离鞍,备尝艰苦难以名状。刘备上了厕所看见髀肉复生,为混的不如人悲伤的掉泪,卢象升非但髀肉一两没有,两腿之间都磨出血茧,双足肿胀无法行路,可谓铁人。
崇祯八年八月,卢象升受任五省总理,进入功业巅峰,豫楚境内几次大战,连败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闯塌天刘国能,农民军闻风变色,河南湖广境内的农军民硬生生被其镇压了下去。天下第一巨寇闯王高迎祥,被卢阎王重创后元气大伤无法立足,渡汉水转入陕西,不久在黑水峪为孙传庭所擒,功成于孙传庭,实际是卢象升打下的基础。
此时的卢象升如日中天,独占鳌头,声名赫赫,是剿寇诸臣中的第一人,盖过了久已成名的洪承畴。
就在卢象升鼓起剩勇欲追穷寇之时,清兵入犯北京,崇祯调其勤王,事后转任宣大总督,卢象升从此离开了国内战场。
总督宣大,卢象升屯田练兵,整饬边防,并在杨嗣昌的支持下开展了对外喀尔喀的买马和边外蒙古诸部的互市。他也知道互市是蒙古在前台表演,清人在背后操纵,但觉得如此边境安宁并获得经济利益何乐而不为?之后,方一藻运作在义州开市,卢象升也持支持的态度。
崇祯十一年,卢象升四十岁,正是大有为之年。父亲客死他乡,卢象升痛感自己是不孝之子,是宣大塞外苦寒的气候,使得父亲染病身亡,皇帝终于批准他守制葬父,卢象升在宣府静待陈新甲来交接公务,眼看的忠孝就要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