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十一月二十八,大同总兵王朴紧急汇报,说在龙固关方向(即长城龙泉关和固关的合称,位于河北山西的交界)发现有大股清军,请卢象升同意他所部回防山西。卢象升未加仔细核实,同意所请。

王朴兵近一万,是宣大三镇中力量最强的,突然引兵而去,引发一阵骚乱。真定分守太监陈镇夷参劾其胆落魂飞,打乖避去,不少将领要求卢象升不要放王朴。卢象升摇了摇头,说“既然龙固有警,也不可不防,放他去吧”

王朴带着本部八千人马掉头西去。卢象升两万兵马剩下一万二千人。

十二月初四,明朝君臣研究战事,杨嗣昌生病没有参加。不到半月,真定府32州县,17城被破,官民被杀无数。崇祯看着雪片般的各地告急文书忧形于色,痛斥援剿文武“行间之臣一味怯懦欺饰,但俟饱飏(等敌军吃够了自己离开),殊可痛恨。援守文武各官怯战诈功以致屠城总掠,殊可痛恨。”他想不明白,以大明朝如此地大兵多,如何屡次面对东奴入犯,都是毫无还手之力。,于是又把他的经验之谈搬了出来,愤然言道“敌兵深入,皆由诸臣平日结党营私,不实心做事”大臣们低头不语,无言以对,气氛十分尴尬。

内阁首辅刘宇亮仿佛嗅到了什么味道,出班跪奏,自报奋勇愿去前线督察军情,激励行间将士奋勇杀敌。崇祯好像就等着这句话,马上转怒为喜,要任命刘宇亮为督师,接替卢象升追剿清军。

皇帝的话一出,吓得刘宇亮险些瘫倒在地。他申请的是督察军情,也就是以内阁首辅之尊,亲赴前线,对三军将士发表重要讲话,传达皇上的系列重要指示,激励鼓舞士气,勉励其不怕死、不怕苦,牺牲奋斗以报皇上天恩,没料到皇上却让他代替卢象升与清军作战。一想到如狼似虎、青面獠牙的鞑子兵,刘宇亮的魂都吓掉了。身经百战、勇冠三军的卢象升尚且束手无策,何况他一从未上过战场的白面书生?

刘宇亮生性好动,即便到了成年仍旧如此,喜欢和家僮追逐打闹,乐此不疲,可能是猴子转世。平日里嗜好击剑,但那是表演玩耍性质的,要真让他上阵厮杀,万马营中惊天动地,估计宝剑都吓得拿捏不住,遑论杀人。

听到皇上命他去督师,刘中堂忙不迭的叩头,说他不娴军旅、未经战阵,贸然前去,恐贻误军机,哀求皇帝收回成命。崇祯安慰他几句,不肯答应。

杨嗣昌很快知道此事,大惊失色,刘宇亮几斤几两,他知之甚详。况且临阵换帅自古为兵家大忌,如此布置,要出大乱子,强撑病体求见皇上。

十二月初五,崇祯在平台暖阁召见杨嗣昌等。刘宇亮战战兢兢先奏谢皇上特遣,又自称不敢独当一面,怕有负委任。

崇祯听出他想打退堂鼓,有些不耐烦道“朕鉴卿忠愤,定可成功,故有此委任。行间有一总督赐尚方剑行事,无以复加。如只是督察,不过用一监军,何必用首辅如此大臣?”

刘宇亮嗫嗫无言,不敢回话。

杨嗣昌跪奏自请罪责,请代刘宇亮前去督师。

崇祯道“一时辅臣岂有遣两员之理,卿还居中调度”,不放杨嗣昌。

杨嗣昌又奏“如皇上不遣微臣,乞将卢象升仍旧督三镇兵将,他们到底相习,有人提掇,亦可成功。如今首臣(刘宇亮)径代督师,要十日半月才能到彼处,兵将俱不识面,再须十日半月方才识得,岂不误事?”

崇祯哼了一声,露出轻蔑之色“如今卢象升在真定也不过每日坐着,且西路残破州县便至十二三处,岂堪复用?”命下跪群臣都起来,赐点心香茶。

杨嗣昌又跪下请咎。崇祯把手一摇,说“已有屡旨,谕卿甚明,不必频频引咎”

杨嗣昌还是坚决请求皇上予以处分。崇祯曰“卿熟于边情,在中枢两年,条奏申饬不过如此,还要怎么?若失援失守,便要以中枢一人尽代其罪,要边腹诸臣何用?”接着提起了几任兵部尚书“前此处分王洽,是个庸陋无为的;后来张凤翼较好,到头却也似王洽了,朕也命他去督剿。卿又非张凤翼之比,还要用心居中料理,不必引咎”

皇帝在一干朝廷重臣面前,高度肯定了杨嗣昌的工作,杨嗣昌感动的涕泪交颐。

下朝之后,杨嗣昌连给崇祯上了三道密折,再次苦劝皇帝:临阵易将,古今大戒。刘宇亮仰奉天威,只可以履行督察之责,万万不可代替卢象升指挥军事。卢象升驱剿不力,真定州邑残破,诚然不称其任。然而宣大山西兵马是他旧部,相习有素、相信颇深,就算转战千里,疾苦疲劳,也能服从其指挥,就如关宁将士习惯于高起潜一般。如果此时突然免去卢象升,以刘宇亮代之,三军必生疑惧,战局又处于不利,恐怕有不测之祸。

崇祯终于收回成命,刘宇亮免于督师,专任督察,军前视师。卢象升革去尚书,降为侍郎,仍在行间与高起潜戴罪夹剿。刘宇亮如逢大赦,即日起行,往真定而去。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2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