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崇祯十一年二月十九,卢象升的父亲因适应不了宣大边塞的气候,接连生病,只得从通州运河坐船回江南老家。途中病痛不断,不思饮食,手足时时发麻冰冷,四月间,行至山东济南,一命归天。

卢象升五月 得知父亲死讯,悲痛欲绝,连上五道奏疏请求奔丧守制。为父奔丧是人伦大节,谁都难以阻拦,当时局面比较平静,崇祯先是不许,后来也就同意了。

得到批准丧父守制之时,父亲的尸首已运回宜兴老家,卢象升归心似箭,但新任总督陈新甲刚好也是死了母亲,夺情起复,他必须等到陈新甲从四川老家来到宣府接印,完成交接之后才可以离去。就在他焦急等待之际,清军入犯,皇帝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各镇援兵,仍赐尚方剑,命他移孝作忠,星速进京陛见。

接到圣旨,卢象升心情沉重,他是出了名的孝子,父亲本来在老家身体挺好,他为了尽孝把老汉接到宣府,谁知水土不服,生出病来,无奈送回老家,不想又死在回乡路上,心中万分愧疚,但因国家公务苦等四个月不能回乡。如今又接到总督援军的重任,国家有难,以他忠勇自信的性格绝不会推脱。

九月二十八日,杨嗣昌得知清军击败邓希诏军开始南下,急忙派人星驰催促卢象升、高起潜等火速往北京方向集结,再次催促孙传庭速出潼关,山东巡抚颜继祖由德州北上河间,登莱巡抚杨文岳向济南、山西巡抚宋贤出井陉向直隶真定,河南巡抚常道立北进河北磁州,并把剿灭流寇的刘泽清等部撤回北上抗清,同时请示崇祯在河南江北剿流寇的五省总理熊文灿及总兵左良玉、陈洪范等是否按照崇祯九年卢象升之例,统兵入卫?

卢象升足蹬麻鞋,身披重孝誓师出征,命所部直属标兵及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虎大威三镇人马陆续开拔。途中向崇祯上疏:“臣非军旅才。愚心任事,谊不避难。但自臣父奄逝,长途惨伤,溃乱五官,非复昔时;兼以草土之身踞三军上,岂惟观瞻不耸,尤虞金鼓不灵。”

卢象升忠勇无双,但迷信思想又很严重,他听说高起潜也刚死了父母夺情再起,这样杨嗣昌、高起潜、卢象升三人都是死了父母的挂孝之身,是所谓不祥之人指挥三军,大大的不吉。他对身边亲信僚佐说“人臣无亲,安有君。杨嗣昌以两重大孝之身夺情再起,是非姑且不论,而今也要我夺情,莫非要拉我一道违背人伦大礼以分其过?处心若此,安可与一同事君。他日必面责之。”还未进京,卢象升对杨高二人已经有了看法。

清军进逼京师,北京又一次宣布戒严,内城九门俱闭。内阁首辅刘宇亮全身戎装,骑马巡视内外城守城的京营部队,由数十名家丁前后簇拥。刘宇亮是崇祯五年平灭孔有德的山东行营都督刘宇烈的弟弟,身材瘦小,生性好动,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不时左顾右盼,如同一只猴子,路人观之无不失笑。

京师各门有手持斧棍之守军各五十人,可是斧阔不过二寸,棍则都是脆弱易折的柳木棍,如同小儿玩具。每条胡同都有十几名军士把守,手执刀枪或坐或卧,一派萎靡之气。外城城门隔数刻开启一次,一开门则尘埃蔽天,马车骡车牛车驴车独轮车蜂拥而入,上面坐着妇孺老弱,满面尘土,如同庙里的神像连上的贴金落尽露出泥胎一般,都说是害怕清军已到,故而躲避入城。

京营提督上疏请发部队盐菜行粮,吏部则报请拨大臣亲贵分守各门,司礼监、锦衣卫、都察院、吏科各自上表请求拨本衙门大臣坐守九门,管理城防。政府紧急催办悬帘油烛煤炭等守城物资。北京城又乱成一团。

十月初一,清军右路军三万余绕过密云,分成两路,一股直奔通州,一股扎在密云城外监视城中明军,却不攻城,长城口外又有后续部队源源不断而来。

十月初四,披麻戴孝的卢象升风尘仆仆到了北京城下,遥望雄伟壮阔的城墙城门,胸中豪气大盛,挥鞭狠狠一抽胯下的五明骥,坐骑一声长嘶,腾空而起,展开四蹄风驰电掣般向前冲去。

十月初四卯时(上午5到7点)),崇祯在武英殿传五府六部卿寺科道锦衣等官召对。天气已经入冬,天刚放亮,大臣们就鱼贯而入,军情紧急,大家面色都很沉重。崇祯早早就升殿,这种场景他并不陌生,只是下面的大臣又换了一茬。

崇祯心绪烦躁,可是又感到有些麻木,不愿意面对却必须面对,九重之上的皇帝也有此无奈。

群臣行礼之后,大学士薛国观、程国祥、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一齐出班下跪,以不能为主上分忧致辞,恳请皇上将其免职。崇祯神情平淡,道“卿等悉心料理,不必求斥”

杨嗣昌出班跪奏“边臣失守,臣罪宜先。两蒙圣恩俯赐原宥,臣心怀悚惕,未敢廷谢叩头奏知”

崇祯道“前旨已明,还著用心居中调度”

问话完毕,崇祯若有所思,可是还不能散朝,因为还要等待本次召对的主角卢象升。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2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