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二节百杯之饮

崇祯十年是难得的平静的一年,上半年皇太极忙于征伐和攻拔皮岛,下半年以顺义王卜失兔余部为前台,他隐藏幕后与明朝在宣府开市,换取清朝需要的经济物资。明清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明廷得以全力镇压国内的农民军,在杨嗣昌的十面网之下,明末农民起义陷入了最低潮,各路首领纷纷受抚或半受抚,只剩下李自成一部千余人遁入深山,明朝形势一片大好,户部已经上疏朝廷准备散兵缩饷以苏民困。

兵部尚书杨嗣昌向皇帝保证,只要清人三年不大举进犯,就可以完全平灭流寇,并在关宁整军经武,练就五万精骑。三年之后,海内乂安,关宁强盛,以五万精骑分为五路,每路由一大将统领,轮番出塞,如此清人必不敢轻易进犯内地。

杨嗣昌的要求并不过分,只巴巴的盼着三年和平,可惜皇太极只给了明朝一年多的消停。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军第三次入犯京畿。

清军此次兵分两路,右路军总司令为刚被降为郡王的原成亲王岳托,副司令为他的堂兄平安贝勒杜度;左路军总司令为睿亲王多尔衮,副司令为肃亲王豪格和老资格的饶余贝勒阿巴泰,两路均为满蒙汉混合部队,总数约六七万人。

八月丁巳,右路军先行,九月癸未左路军继发,皇太极拜谒堂子,亲自送行。

满清贵族对入犯明朝内地有着浓厚的兴趣,阿济格就经常叫嚣“大军入边,边内人民,财物,禾稼,应杀者杀之,应取者取之”,已经公然把入关杀掠当做一种福利和享受。

清军出动之后,蓟州长城之外的蒙古部众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行为,其首领姐渠拿着貂皮人参要送给蓟辽总督和总监,被拒绝后又拿着这些东西送给蓟州西协的守边哨兵。几天后,却突然率部骚扰明边,被明军击退,之后又带来百余只羽箭交给明方,箭上刻着都是清朝的标志。行为怪异,前后矛盾。中协总兵吴国俊询问来人箭支之事,来人却闪烁其词。

这些异常情况引起了杨嗣昌的注意,他分析认为一定是蒙古知道清朝方面的一些军事动向,以这些古怪的举动来吸引明朝的注意,以此要挟来得到好处。杨嗣昌斥责蓟州当局麻木不仁、大梦不醒,责令速速回话,千万不要苟且因循,导致不测之忧。崇祯九月初一批示“这本说的是。著该督抚监镇作速据实回奏,不得含隐游移”。

圣旨到了蓟州,蓟辽总督吴阿衡和蓟州总监邓希诏很快遵命回话,一个说“此地并无东奴”,一个说“东奴原未大举”,断然否认边外有任何清人敌情。

清军此次进军突破口仍然选在蓟州,已经是轻车熟路,道理也很简单,蓟州防线长达一千三百余里,全镇明军全额十三余万人,因缺额逃亡严重,实有部队不过七八万人,集中在督抚镇道手下的精锐标兵也不过三万余人。七八万人分边墙、墩台、堡城、路城、镇城几道防线纵深分布,在第一线长城边墙上把守(俗称把边)的最多五万人,五万人分摊在一千多里,一里不到100人,如同水珠滴进大海。进犯的清军力量集中在一起,好像一把破甲锥,而明朝守军分散在千里长墙,在某一个点上相当薄弱,好像一张羊皮,处处防守而处处不守,被清军一锥就扎一个窟窿。

九月十九,岳托所部进至蓟州边外,经过一番侦查,选定中协墙子岭为突破口。墙子岭关位于密云北部,与河北兴隆县交界,建于洪武年间。关城在高山之上,城高二丈五尺,宽一丈三尺,底部全部用千斤以上的巨石筑成,上层砌以厚重的城砖,十分坚固雄壮,南北两侧山峦起伏,清水河由关城西南穿流而过,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墙子岭险峻难登,却是进内地的交通要冲,只要过了墙子岭,就是居高临下,一马平川。嘉靖四十一年的庚戌之变,俺答就是由墙子岭攻入长城之内。

可叹的是如此险要的雄关,竟然无重兵把守。数万清军密密麻麻聚集在高高的墙子岭长城之下,梯子接着梯子,肩膀踩着肩膀,爬了三天三夜,终于爬上城头,然后里应外合,硬生生拆毁一段长城,一拥而入,杀入明边。

此际,墙子岭以西百里的密云城中,正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宴会。本日是蓟州总监邓希诏的生日,也是整个蓟州镇最重要的节日。蓟辽总督衙门内,张灯结彩,蓟辽总督吴阿衡、蓟州镇西协总兵吴国俊及各级官员济济一堂,正给邓希诏祝寿。邓希诏从崇祯四年到今日,已在蓟州工作了八个年头,讨厌的曹文衡走了之后,蓟辽换了四任总督,都能和邓希诏相安无事。吴阿衡是上年五月由顺天巡抚升任蓟辽总督,他本来就是邓希诏的下级,升官之后,一如既往的对邓总监保持了原先的恭敬,让邓希诏极为受用,二人的关系相当融洽。

邓希诏喜欢饮酒,尤其喜欢与人共饮,如果是和高级干部共饮那就更妙。吴阿衡恰恰也喜欢饮酒,二人志同道合,又在同城办公,几乎无日不饮。没有什么比有共同的爱好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了,即便是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如果能有共同的嗜好,往往可以在冰冷的等级关系中融入几分朋友间温暖。

九月二十二,吴阿衡一早就带着蓟州镇中层以上干部来给邓希诏贺寿。各种贺礼堆积如山,金银美玉雕成的寿桃、寿星,金盆金碗金筷子,寿字寿联挂满厅堂,吴阿衡是两榜进士出身,乌黑油亮的馆阁体大字写在巨幅的洒金纸上,好不漂亮,字好文意更好,相得益彰,满室生辉。

能有这么大的场面,邓希诏感受到了巨大的价值存在感,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觉得自己虽然付出了胯下无物的惨重代价,能有今日的体面也值了。

中午,寿宴开始,宾主入席,邓希诏居中而坐,蓟州的最高军政首脑总督吴阿衡和总兵吴国俊一左一右相陪,再往下是其他领导。几十桌一字排开,好不气派。

宴席上,邓希诏、吴阿衡谈笑风生,酒过三巡,兴致更高,大喜之日,邓希诏酒量更甚于平时,已经和吴阿衡连饮了七八十杯,大有熏熏之意,但豪兴不减,酒到杯干。忽然,一名中军闯入,神色慌张,在吴阿衡耳边低语,吴阿衡开始没听明白,中军大声讲了几次,才若有所悟。众人见情况不对,觉得可能出了大事,邓希诏醉眼朦胧,问中军“何事惊慌?”中军不敢隐瞒,奏报“东夷从墙子岭闯入边墙”,邓希诏又问“东奴有几许?”,中军答“不甚清楚,据报是大股,不下万人”

此语一出,满座皆惊。

吴阿衡醉眼一瞪“胡说!墙子岭高入云霄,此地岂有东奴?”吴国俊一旁附和“东奴原未大举,定是摆边士卒为了索饷谎报军情”

吴阿衡端起酒杯,摇摇晃晃站起身来又敬邓希诏“今日是总监大喜寿诞,定要饮百杯,饮了百杯,总监必定长命百岁,万寿无疆”,邓希诏哈哈大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一来一往,又喝了半个多时辰,终于到了百杯之数,邓希诏酒量虽宏,也承受不住,看得眼前的吴总督和吴总兵各自出现了三个脑袋,二三得六,一眼都是脑袋。

忽然,轰轰隆隆之声响起,时断时续,但清晰入耳,有人惊呼“此乃炮声!”,席间顿时一阵骚乱。吴阿衡眯着醉眼,竖起耳朵细听,只听得又是一阵轰轰隆隆,比方才又近了许多,有人惊得跳了起来。腾腾腾有将官跑了进来,气喘吁吁,跪下禀报“大股东奴破墙子岭边墙而入,墙内官兵抵挡不住,伤亡殆尽,贼兵已向密云杀来,请军门速做决断”

吴阿衡这回听明白了,确有东奴进边,喷着浓洌的酒气,用手使劲撑住桌子,勉力站了起来,大喊“带马!”摇摇晃晃的在亲军搀扶之下出了厅堂。吴国俊喝得不多,朝邓希诏一拱手,紧追着总督而去。在座的官员呼啦啦也走了一大半,只剩下邓希诏呆坐在正席,手中兀自端着满满的酒杯,口中不断喃喃自语“此地本无东奴,东奴原未大举”。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2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