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李倧召见大臣,面色惨白,言语颤抖,带着哭腔“宗社已陷,大势已去,吾无可为者,既已如此,吾何生为?”,说罢泪如雨下。金瑬等安慰国王“汉高屈体于鸿门,唐代宗拜回纥于马首,为人君者,为国家万世虑,非若匹夫之计,一身之外无所牵挂”,用的都是中国的历史典故,金阁老的外国书读的很好,连劝主上投降也能找出盛汉雄唐的例子来,以掩盖李倧的尴尬和耻辱,此种精神胜利法硬是要得。世子李溰也哭着请求替父出城充当人质,君臣们哀声一片,经过痛苦的心灵挣扎之后,李倧终于决意出城求降。
二十七日,天起大雾,李弘胄、崔鸣吉、金荩国捧着国书二次求和,李倧在书中称臣,苦哈哈的说把三百年宗社,数千里生灵,仰托于陛下(皇太极),极大的满足了皇太极的虚荣心。
二十八日夜,马福塔转来皇太极的手书,信中提出议和的条件:
1、去明国年号,断绝和明国的一切交往,献纳明国所与之诰命册印。
2、奉大清国正朔,所有往来礼节,均照明朝旧例实行。
3、李倧长子和另一子及诸大臣子弟为人质,常驻沈阳。
4、惩办“斥和”主战之祸首,交由清朝处置
5、每年向清朝进贡一次,具体为:黄金一百两、白银一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豹皮一百张、鹿皮一百张、茶叶一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鼠皮三百张、胡椒十斗、腰刀二十六把、顺刀二十把、苏木二百斤、大纸一千卷、小纸一千五百卷、五爪龙席四领、各样花席四十领、自萱布二百匹、各色棉�6�9二千匹、各色细麻布四百匹、各色细布一万一千四百匹、米一万包。
此次的条件比丁卯和议要严苛残酷的多,首先在政治上判了死刑,将其与明朝历史和现时的联系及记忆全部切断和抹去,之前如何侍奉明朝现在就如何侍奉清朝,清朝全面接管了明朝的地位。
丁卯和议,李倧拿了个假皇弟蒙混过关,这次皇太极留神在意,要把他的世子验明正身扣为人质,以起投鼠忌器之效。
每年的岁币,丁卯和议未规定数量、品种,让李倧钻了空子,引起两家无数次扯皮。皇太极这回也汲取了教训,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而且品种数量增加了很多,以示对李倧的惩罚。
条件虽然严苛,但城下之盟,失败者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李倧忍痛全盘接受。佛心善目的皇太极为了安抚李倧,向他通报了一个特大利好,江华岛被俘的王室,尤其是王妃公主全部安然无恙,清军未动一根寒毛。李倧心中大定,不再犹豫,答应了清朝的全部条件约定两日后下山议和。
决定了议和后,又牵扯到当日国主的服装和路线问题。皇太极大度的表示,李倧不必如亡国之君投降之时衔璧牵羊,以免得他威信扫地,日后在难以为君。朝方提出,李倧和世子穿常服衮龙袍,从南汉山城的正门北门而出,被清廷驳回,最后商定李倧父子穿蓝袍以象征降王所穿的青衣,从西门而出。
正月三十,雪后大雾,日色无光,仁祖李倧带着扈从500人,少数侍卫和大臣,下了南汉山。
李倧和世子身着蓝袍,由西门而出,皇太极在山下汉江东岸的麻田浦列营,滔滔汉江,波声激荡,无情的见证着这一刻。清人筑起九层高坛,坛上张黄幕,立黄伞,皇太极面朝南端坐其下,四周盛陈兵卫,坛下精兵数万,结为方阵。
君臣行至,清营中突然鼓乐大作,声震四野,吓得君臣惊慌失措,有人甚至摔倒在地。老牌事务外交官,李倧的老友,英俄尔岱(龙胡)引导朝方人员来到坛下,李倧等下跪行三拜九叩大礼,不少人痛哭失声。上年皇太极登基大典,两名使臣傲然独立,如今国王以下满朝文武,都乖乖的拜倒在皇太极足下,再无一人敢挺立不跪。
礼毕,龙胡引导李倧父子登坛。李倧坐于皇太极左侧,其次是代善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等,再次是李倧长子世子李溰。右侧是另一拨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其次是李倧次子李淏、三子李濬,再次是蒙古王公。金瑬以下的大臣则被安排在坛上东隅,江华岛被俘之人被安排在坛下西隅。
坐定之后,宴会开始,席间有射箭等表演,清朝诸人兴致勃发。李倧哪有心思饮酒吃饭?屈辱的眼泪都吃饱了。宴罢,皇太极命英俄尔岱赐李倧貂裘两袭,又赏给世子、大臣等人一些礼物。并且让君臣会见被俘的嫔宫及夫人,亲人劫后重逢相互抱头痛哭,这些贵妇们掩面而泣“稍缓数日,我等皆为灰烬矣。”
李倧和皇太极是近邻,可谓神交已久,但见面还是头一次。皇太极比李倧大三岁,生得肥头大耳,给李倧的观感是匪气十足。李倧却甚为英俊,文质彬彬,在皇太极看来是文化人,皇太极虽然杀人不眨眼,但颇为敬重文化人,因而对李倧颇有好感。李倧跪地口称死罪,皇太极以征服者的姿态很大度的说“你也是一国之主,既然知罪,也就莫要过于自责。”
送了李倧一匹配有玲珑马鞍的白色骏马,神骏非凡,李倧亲手拉住缰绳,交给身边的大臣。
双方在汉江之东二次定盟,仪式结束,时已黄昏。皇太极以铁骑百人护送李倧君臣渡过汉江回王京汉城,夜深之时才进东门,城内人民已尽,鸡犬无声,只有两三声犬吠远远的城外传来,街上死尸相连。蒙古兵还盘踞在王京城内,劫掠人物,李倧向龙胡反映后才命其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