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比兵粮更紧迫的是马料,当时骑兵是第一兵种,战马吃饱才能跑得动打胜仗,数九寒天,毕自严亲自督率户部侍郎以下的干部、文员、杂役每人顶风冒雪背着几十斤草料往大车上装运,这些财政部的老爷平日个个养尊处优,此刻一个个东倒西歪,丑态百出。

寇逼门庭,崇祯忧心如焚,一日要召见毕自严数次,有时半夜还要召入宫中商议兵饷。每天都有最高指示交待毕自严,有时半夜数道圣旨,毕自严几个月不能回家,每天都吃住在午门外的户部衙门。在最危急的十一月到正月两个月间,毕自严昼夜办公,根本无暇睡觉,以至于头目臃肿,不成人形,手指都冻裂成疮。经过苦心运筹,总算度过危机,将后金军逐出关外,毕自严因功升为太子太保。

己巳之变中的第一个月,明廷每天的军费开支要一万多两银子,后期各省援军入援之后开销更大。崇祯三年,中央财政军费开支的新饷部分达到近九百万两,毕自严呕心沥血勉强告成的财政平衡又被打破。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加派,还是在常规局部的项目上增加财源,但所得有限,填不上天大的窟窿。

梁廷栋提出再次加派辽饷后,毕自严也未曾反对,因为他知道,如今财源已竭,要想维持局势,也只能苦老百姓了。

也许是己巳之变中的劳苦颠厥耗尽了毕自严的精力,事平之后他的精力大衰,身体一下子垮了下来。眼睛流泪不止,看物朦胧不清,连上奏疏请辞,崇祯正需要他搜刮银子,自然不肯。

崇祯曾就枚卜之争中温体仁说钱谦益结党征求毕自严的看法,毕自严内心很反感温体仁含沙射影,奏曰“臣只知为皇上筹划国计、恪尽职守而已,不知所谓党者何为然”

崇祯六年,华亭知县郑友玄任职期满,吏部考核为上上,已经升为云南道御史。当时因各地钱粮拖欠严重,规定凡是提升的官员都必须完成户部所下达的赋税任务才可提拔。郑友玄在青浦知县任上曾拖欠金花银2900两,这是皇帝的私人收入。崇祯问毕自严这比银子后来补上没有,毕自严说七成已经上缴国库。

崇祯是精细之人,马上派人去查,结果并无上缴。皇帝大怒,严旨申斥毕自严,毕自严还不识相,辩白了几句,崇祯货期更盛立即命锦衣卫将其锁拿归案。毕自严年近七十,弯腰驼背,被剥去官服,关在囚车之中,从长安街上走过,遭围观群众指指点点,颜面尽失,羞惭无地。

朝中大臣怜悯其功高年老,一齐上疏搭救,一个月后终于获释出狱,罢职回乡。

崇祯八年五月,追溯早年间的功劳,毕自严恢复原官,三年后病故,追赠少保。

毕自严对他的理财本事很自负,自认为他的功劳胜过那些统兵十万,疆场厮杀的大帅元戎,曾言“尝观古今治兵之才,犹十得一二。而善治饷者百不获一。汉之兴,淮阴、九江、豨越綘灌之属不下数百辈,而转漕发粟,使大军无乏絶忧,则萧何一人也。苟非真具经纬天地之才略,料理竹木之精神,则虽穷山罄海能以有限之财供无穷之腹乎?”

他推崇萧何,但自认为胜于萧何。因为当时有韩信、彭越等人攻城略地,因粮于敌,不需要萧何供应粮饷,而如今的明军军饷供应全部依靠户部,各处将领和后金作战不但不能因粮于敌,反而被敌人夺去大量粮饷军械。楚汉之际,粮草运输距离从关中到荥阳不过千里,今日却要跨越万水千山,除了陆运还有海运,风涛汹涌,险象环生。如此宏大的规模、艰险的运作,萧何岂能比得?

毕自严是一位理财能手,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崇祯元年到崇祯六年,明廷的财政左支右绌,但还能勉力维持,虽然是拆东墙补西墙,但墙墙不倒。后来崇祯又换了几任户部尚书,但都不及毕自严多矣,到了崇祯十六年明朝的财政彻底破产,随之国亡。

郑友玄拖欠金花银2900两,数字并不大,但涉及到皇帝的私人收入,崇祯很重视。毕自严可能是一时糊涂,随口说了错话,工作上是有失误,皇帝训斥,还要解释,不够聪明。换了别人,不管皇帝训斥不管训斥的对不对,先全盘接收下来,再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罪责,沉痛检讨。与毕自严的赫赫功劳相比,这点罪责完全微不足道,但崇祯就要重加惩治,将其革职下狱。如此驾驭之道,能不让智士寒心、英雄却步?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为之奉献的女人,古来成大事者,背后总有一个勤勤恳恳的财神爷。世上最烧钱的活儿就是打仗,战场上的较量就是钱多钱少的较量,就是不同政治军事集团中财神爷之间的较量。民国时的梁士怡、王永江都是这路财神爷人物,所以张作霖宁可得罪老把兄汤玉麟也要维护王永江,因为他清楚汤玉麟这种打仗不要命的武人多得是,能点铁生金的王永江天下就一个,千万要笼络住。只上过几天私塾的草莽英雄比翰林教出来的崇祯皇帝聪明得多。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