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很多人连科长连都不到的年纪,周延儒做了大明帝国的内阁首辅,在权力的巅峰呼风唤雨,很快开始招权纳贿,引用私人。
崇祯四年春,又是三年一度的会试之年,从永乐二年(1404年)起,惯例由阁臣出任会试正主考官,以示国家高度重视开科取士,级别之隆重。因首辅主持内阁,一般由次辅出马,但也有例外。万历四十一年,时任内阁首辅叶向高就奉命出任会试主考官,为了不妨碍公务,叶向高边主考边票拟,两不耽误。
本次会试,周延儒自报奋勇出任总裁正主考官,却显得不同寻常。
考试结束,开始阅卷,周延儒坐镇科场,总揽全局,每一个考生最后的名次都要经他一手握定。其意图也很明显,借主考之权,收罗天下俊杰为他所用,顺路可以照顾与他有渊源之人。
第一场会试发榜,二十三岁的江南才子,日后闻名天下的吴伟业被周延儒定为第一名会元。吴伟业有才自不必说,周延儒与其父吴禹玉也是素识,不显山不露水之间的总裁之力自然不容小觑。
除了吴伟业之外,本次会试还有很多江南宜兴附近的士子得中,于是很快有周延儒一手把持会试、培植个人势力的舆论传出,一些言官摩拳擦掌准备上本参周延儒。
会试完还有最后的殿试,皇帝亲临皇极殿(今太和殿)主持考试,周延儒等文武百官两旁侍立。一名执事官高举着试题交给一名太监,太监再转交礼部官员放在桌案之上。鸿胪寺官员把会试得中的士子引导入座。鸿胪寺官员高声赞礼,士子们向皇帝行五拜三叩大礼,皇帝的任务到此完成,起驾回宫,文武百官退场,考试开始。
殿试不是淘汰赛,是排位赛,只是排出一二三甲。士子们通过会试已经取得了进士的功名,十年寒窗有的是二三十年寒窗一朝回报,心情无比愉悦,气氛也很轻松。殿试从早上持续到下午3到5点,中午朝廷提供饭食,每人馒头二个,汤一碗,相当的接地气,也许是要锻炼其日后为官的俭朴之风。
本次殿试称为崇祯辛未科金榜,周延儒大获全胜。其连襟陈于泰中了状元、吴伟业为榜眼、探花则为复社中人夏曰瑚,其他如张溥、陈子龙、杨廷麟等日后知名人物都是和周延儒有往来的复社成员。
辛未科三甲一共379人,复社成员就有57人,这些人后来都活跃于一时。
周延儒略施小计,如履平地的度过了科场风潮,使他觉得在皇上那里说话还是好使,颇有人莫予毒之慨,他开始越行越远。
成了首辅,来请托办事之人络绎不绝,周府门前每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求人办事少不了送礼,给首辅送礼自然不能只提二斤点心、一篮果子,那样只是平民百姓之间走动串门子。
当时吏治败坏,升官都要打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崇祯对此深恶痛绝,一再告诫群臣要大破情面。周延儒恰恰不能大破情面,人家一送礼,先是托辞,送礼之人再三恳求,态度诚恳、语言谦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周延儒再三推辞,来人再四劝进,最后只好勉为其难收下,送礼之人欢天喜地而去。
登莱巡抚孙元化是上海人,与宜兴相去不远,上任之后派人来北京找周延儒认了老乡,二人关系迅速拉近。登莱巡抚辖区不大,部队也不多,但经周延儒出面斡旋,登莱的军费一年定为八十万两,令其他军镇艳羡不已。孙元化是明白人,自然也投桃报李,每月都进京给周延儒送去大量的貂参金珠,几乎路人皆知。
大同巡抚张廷拱是万历中叶的进士,官声不错,也有能力。崇祯四年已经年过花甲,自知来日无多,想在生命的最后留下灿烂的一笔,托人找到周延儒想谋一任督抚干干,周延儒慨然应允,张廷拱得以出任大同巡抚,在任不到两年死于任上。道路传闻,周延儒收了张廷拱3500两银子,平心而论,这绝对是良心价。但是收一钱银子也是纳贿,都可以成为你的罪状。
周延儒在老家还有个哥哥周素儒,弟弟做了首辅之后,这下咱中央有人了!激动不已。也要弄个官儿做做。周延儒拗不过,搞了一个锦衣卫千户给哥哥。周素儒穿着官服,耀武扬威,招摇过市,惹来一片唾骂。
己巳之变中曾任袁崇焕中军旗鼓的周文郁,据说曾做过周延儒家的仆人,崇祯四年因安抚刘兴治被授为副总兵,也被指为是周延儒徇私。
凡此种种,都成为周延儒贪权纳贿的口实,周延儒进入了言官们的火力视线之内
崇祯四年十一月,陕西道御史余应桂、户科给事中冯元飚、四川道试御史路振飞一齐猛烈弹劾周延儒贪权纳贿、结党营私、品行卑污、欺君误国,实乃奸雄中之渠魁。
崇祯这时对周延儒还很信任,不为所动,把其中言辞最激烈的余应桂降了三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周延儒春风得意之时,背后早有一双寒冷的眼睛盯住了他。
温体仁是崇祯三年六月入的阁,他因枚卜一案简在帝心,入阁之时,崇祯征求了周延儒的意见,周深表赞同,着实在皇帝面前夸了温体仁一通。
温体仁事后得知,对周延儒千恩万谢。入阁之后,温体仁很快就排到了周延儒之后,成为次辅,离首辅只有一步之遥,有了取而代之之心。
论内阁资历,温体仁是晚辈,论年齿、阅历、科场、官场,温体仁可比周延儒老的多的多。
枚卜之争击败钱谦益后,温体仁实以为会马上入阁,没想到苦苦等了一年周延儒却先入了阁,他心中大是不服:在枚卜之争中他温体仁豁出命来,孤身与朝臣为敌,何其凶险,周延儒不过是在尘埃落定之时站出来说了几句漂亮话,获得皇上嘉许,分明是隔岸观火之后再窃取胜利果实,这种地道的摘桃派,居然入阁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