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 末世群臣
《收尾飞鸟各投林》
清曹雪芹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一节 ★★老革命家们
崇祯一朝的人事,变动极为频繁,这当然和皇帝的用人之道密切相关。崇祯用人,后世总结为一个骤字,骤字面意思就是来得快去的也快,如夏日之暴风骤雨,来去迅猛。一个照面,一次谈话,皇帝就可以把一个小官甚至是平民提拔到总兵、侍郎、巡抚、总督、尚书、大学士这些重要职位,反过来也是一样,一句话惹恼皇帝,瞬间就会被革职下狱。
刘鸿训当了辅臣曾建议皇帝任用大臣要久任责成,即是针对这一情况而发。一个重要职务,如果长期由一人担任,势必尾大不掉,但几天一换人,屁股还没坐热就要滚蛋,同样也干不好事情。崇祯五十相的故事,就由此而来
从天启七年八月到崇祯三年九月的三年中,阁臣换了三茬,基本是天启旧臣和两次枚卜产生的阁臣,以久经宦海的老臣为主。这些老臣大都老成持重,办事稳妥,稳则稳矣,自然不免迟缓,跟不上年轻皇帝只争朝夕,指日中兴大明的步伐,以己巳之变为转折,老革命家们纷纷谢幕,退出了历史舞台。
张瑞图的字写得很好,笔力虬劲,龙蛇飞动,大有晋唐遗风,当时负有盛名,与大书法家董其昌、米万钟齐名。天启六年,全国各地都给魏忠贤修建生祠,颂扬厂臣功德巍巍,自然少不了立碑,立碑就要书写碑文。漂亮的书法写就的碑文,如同漂亮的颜值,就会给生祠增色不少。当时董其昌已经归隐,米万钟因反对魏忠贤被罢黜,在位的大书法家只有张瑞图。
于是不少地方督抚都找上门来,请张瑞图给他们所立的九千岁生祠书写碑文。碑文自然是吹捧魏忠贤,肉麻无耻、不堪入目,换了刚直忠烈之人顾全名节多会婉拒。可是张瑞图却欣然命笔,来者不拒,漂亮的书法写了一张又一张,因此大得九千岁欢心,接连升大书法家的官,由吃冷猪肉的詹事府少詹事改任礼部侍郎,很快又升尚书拜东阁大学士,十月又加太子太保,由东阁大学士转为更为尊贵的文渊阁大学士,大书法家的字没白写,一年之内连升五级
★★张瑞图
张瑞图是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的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之后一直在中央任职,但官升的很慢,天启四年才爬到正四品的詹事府少詹事,负责东宫太子的读书活动,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职位。天启六年,魏忠贤的权势达到巅峰,张瑞图也来了官运。
张瑞图的字写得很好,笔力虬劲,龙蛇飞动,大有晋唐遗风,当时负有盛名,与大书法家董其昌、米万钟齐名。天启六年,全国各地都给魏忠贤修建生祠,颂扬厂臣功德巍巍,自然少不了立碑,立碑就要书写碑文。漂亮的书法写就的碑文,如同漂亮的颜值,就会给生祠增色不少。当时董其昌已经归隐,米万钟因反对魏忠贤被罢黜,在位的大书法家只有张瑞图。
于是不少地方督抚都找上门来,请张瑞图给他们所立的九千岁生祠书写碑文。碑文自然是吹捧魏忠贤,肉麻无耻、不堪入目,换了刚直忠烈之人顾全名节多会婉拒。可是张瑞图却欣然命笔,来者不拒,漂亮的书法写了一张又一张,因此大得九千岁欢心,接连升大书法家的官,由吃冷猪肉的詹事府少詹事改任礼部侍郎,很快又升尚书拜东阁大学士,十月又加太子太保,由东阁大学士转为更为尊贵的文渊阁大学士,大书法家的字没白写,一年之内连升五级。
出任大学士后,张瑞图无所建树,随波逐流,一切唯魏忠贤的意旨为意旨,丝毫不敢触碰九千岁的淫威,自然也就平安无事,当了一年多太平宰相。但是他也没有像顾秉谦、魏广微那样丧尽廉耻、令人作呕的去巴结魏忠贤。
崇祯即位,张瑞图作为前朝内阁班子成员,被新皇留用,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已谈不上有任何信任。
魏忠贤垮台后,政治形势已经相当明朗,张瑞图等天启旧臣不断受到弹劾,不安于位,纷纷请辞。崇祯表面上还是假意挽留,但张瑞图明白,他的政治生命就要结束了。
不久,钦定逆案开始启动,张瑞图给魏忠贤生祠写碑文的事被翻了出来,遭到猛烈抨击,其如芒刺在背,连写奏疏称病请辞。
崇祯元年三月,皇帝觉得火候已到,批准张瑞图辞职,加了他正一品的太保官衔,并荫一子中书舍人,派专门负责礼仪的行人护送归里,赏赐免费试用沿途驿站,赐路费20两。退休之后,每月发给米五石,配备轿夫八人,从政治待遇到经济待遇都相当隆厚,此时的崇祯格局很大。
张瑞图卸下了大学士,反而觉得一身轻松,在离开他居住了二十年的北京城之际,照例拜表谢恩。在谢恩表中破天荒的发表了政见。以他的亲身见闻,感叹多年以来,朝臣各是所是、各非所非,恩怨相寻,冰炭互角,各以门户利益为重,全无公忠体国之心,如不改弦更张,则汉唐党人、宋代议论之祸将与国家循环无有穷也。
从中看出,张瑞图并不糊涂,对于明末的时弊一目了然,但在朝为官之时身在局中,只顾身家性命、功名利禄,明哲保身,不论是非,如今罢官归里,再无顾忌,方得畅所欲言,一吐为快。
张瑞图辞官出京,偕如夫人贺氏隐居老家福建晋江青阳,优游林下,忘情山水,从此不问世事。家居附近有一座佛寺白毫庵,张瑞图时常前往和僧人谈禅论道,闲时以诗文翰墨自娱,自号白毫庵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