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七节 ★★辽饷

税收就是在国家和人民之间分配一国的经济财富,明末种种弊政最令后人诟病的就是加派赋税,而种种加派之中,以辽饷最为出名。

朱元璋信奉的是藏富于民的财政思想。当时的田赋,官田(国有耕地)为一亩五升,民田(民有耕地)为一亩三升。当时的亩产量,南方最高的广东、江南等肥沃之地可达到四石,中上为二石,普通为一石;北方产量高的二石,普通的一石,陕北、晋北等贫瘠之地只有二三斗。总体而言,明初的田赋水平以亩产一石而论只有5%到3%,,可以说是相当轻的了。

明朝的加派,最晚可以追溯到正德九年(1514年),为了修建乾清宫,在全国加派田赋100万两。嘉靖二十九年,俺答进犯北京,朝廷增兵设防,国用不足,户部尚书孙应奎倡议向浙江南直隶、浙江等富庶之地加征田赋120万两。为了平灭东南沿海的倭寇,又在福建、浙江等省以提编的名义加征,仅江南就40万两。

万历四十六年(1616年)辽东战争爆发后,战事激烈,规模空前。明廷国库连现有边镇粮饷已然应付不了,频频拖欠军饷,如今又爆发新的大战,在原有的财政盘子里就算想挖肉补疮也无肉可挖,只能再开输新血。户部申请加派,全国除了贵州地瘠民贫又有土司作乱暂不加征之外,其他各省全部按每亩三厘五加派,合计231万两。

第二年,战争升级,原加派额远不够用,于是二次加派,将每亩加派增加到七厘,仍然不足,第三年,增派至每亩九厘,合计520万两,这个水平一直维持到崇祯二年,史称辽饷。

辽饷的加派,覆盖面之广、数额之大前所未有,负担自然落在天下百姓身上。海内震动,向人民搜刮,总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执政者自然要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为此,神宗明确表示。加派辽饷是国家军饷不敷,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一旦事平,立即停止。但明军一败如水,节节失利,战火从河东蔓延至河西,丝毫没有熄灭的迹象。

战争不停,军费不断,加派不止,辽饷不停,直到神宗驾崩、他的儿子、孙子驾崩,明朝覆灭,辽饷也未停止。

辽东镇原设一名总兵,额兵六万,额饷65万。为了抵御后金,明廷从其他各镇调兵增援,高峰时达到18万人,连同辽东原有兵马,超过30万人,军士饷银,粮草供应、武器装备都要银子。

战争像一只饿极了饕餮,无情而贪婪的吞噬着明帝国的财富。从战争开始的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元年年底一共四年多的时间,辽东军费支出达2018万两,其中泰昌元年十月到天启元年十二月,一年出头的时间就花掉白银925万两。如此海量,就算是辽饷一分不短的全征上来也远远不够,之所以能勉力支撑主要靠皇帝频频发内帑补贴。

神宗一生不喜欢他一时性起生下的儿子常洛(后来的光宗皇帝),在几经挣扎和反抗之后,他还是屈服于强大的礼法和祖制之下,勉强将常洛立为太子,最后在辽东的连天烽火中落寞的死去,把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大明江山和他毕生搜刮的700多万两内帑留给这个看不顺眼的儿子。

光宗在位一个月,就发了200多万两内帑充饷。熹宗接着即位,户部哭诉没钱,请发內帑,熹宗前后又发了九百万,依然不足。熹宗被军饷这个无底洞吓得毛了,坚决拒绝再用内帑充饷。神宗一生的积蓄,数年之内就几乎被辽东战争全部吞没。

辽饷九厘银520万两,是预算数,到万历四十八年止全部是地亩田赋银,从天启元年开始削减了一部分田赋,但另外征收盐课、钞关关税,和杂项。杂项实如其名,内容极为庞杂,包括卫所屯田、优免丁粮、平粜仓谷、房产契税、督抚巡按公费、抽扣工食等大项。高峰时辽饷应征数达到770万两。

从辽饷的内容上看,明廷已经把国内几乎全部的财源都利用起来,原先惯例减免赋税的不再减免,原先有的各级经费予以取缔或削减,甚至连平粜仓谷这种公益事业的一些油水也不放过,可谓雁过拔毛,掘地三尺。

天启三年的辽饷杂项合计达181万两,但因侵犯了原属地方的财源,各省纷纷抵触,承诺缴纳的数额仅及一半,最后实际征收上来的仅60余万两,是应征数的三分之一。

辽饷每年在实际征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蠲免,从地域上看是邻近辽东战区的北直隶永平等府及发生战乱的贵州、四川等省,还有一些天灾严重的地方。如此一来,每年实收的辽饷多不过400余万,少只有300余万两,而辽东一镇的军费天启年间要600万两(包括了因辽事而增设的登莱、天津、通州、密云等地兵马的军饷),年年入不敷出。

崇祯元年八月,袁崇焕督师辽东后,着手缩兵就饷,提出要把辽东、东江、登莱、天津四镇军队压缩至11万,每年军饷减少至480万两。一年之后,实际支出500余万两,虽然较之原来的600万两已有较大减少,但仍突破预算。

日子难过还是得过,国家没有新的收入增长点,只能从现有的骨头上面剔肉,户部尚书毕自严为此搜肠刮肚,绞尽脑汁。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