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三空四尽
太史公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道出了世俗社会中金钱的重要性。西晋的鲁褒更是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钱神论》,从此“钱能通神”成为中国很多人的共识。
在中国古代,钱似乎是万能的。其他俗物自不必说,官爵乃国之名器,最是庄严神圣,但钱能买官,而卖官之人也是为钱而卖;世间万物以人为贵,以前很多官衙大堂上高挂两块牌匾,一块“明镜高悬”、一块“人命关天”,但钱能买命也能害命。
芸芸众生,命各不同,但奔波劳碌,含羞忍辱,从事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之事,无非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屈服于小小的孔方兄。陶渊明身任彭泽县令,已是相当于县委书记兼县长,今日看来位高权重,不知是多少人梦寐求之之位,仅仅因为要在拜见上司之际按当时公认的政治规矩鞠躬行礼,就觉得降志辱身,大违平生之志,一怒之下,弃官不做,归田园居。
他老先生不做县令,尚有田园可耕,菊花可赏,南山可望,普通百姓岂能如此?由此而见,即便是不做官回家务农,也是要有经济前提的。
个体的人如此,国家也是一样。国是扩大化的家,要维持运转,也要吃穿用度,离了钱照样不行。
谈到明朝灭亡的原因,千头万绪,众说纷纭,有论者认为明朝是让穷死的,虽然有些夸大,但不无道理。
一国的财政,无非也是收与支。中国古代不推崇赤字经济,而是讲究量入为出,有多大的财力,办多大的事。
明代的财政收支,可分为正常时期和非正常时期。正常时期是指国家和平,没有大的外忧内患,非正常时期是指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天灾人祸猛烈不断,明末是也。
中国古代是农业经济,农业是低附加值产业,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在长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增长。在几乎是常数的经济产值之内,只有国家和民众两方,一方增加一方就要减少。
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以田赋为主,洪武末年、永乐中叶达到3000石,按照当时的粮价折合白银约1500万两,崇祯初年田赋约有2800万石,如按当时一石米市价一两银子折算,则是2800万两,但朝廷收赋税是按低于市价来折算,大约有2500万两。田赋之外就是各种徭役,徭役在明朝中期开始,有一部分逐渐并入田赋之中,徭役总计折银约1000两。其他还有盐课银200万两,杂项收入400万两,杂项的内容很多,包括钞关关税、地方商税、房屋契税、矿税、渔税;工部征收的各种物料、造船所用的竹木税;光禄寺征收的各种食材;兵部征收的太仆寺马价银子,抄没犯官的赃罚银、朝廷出售功名的开纳事例、出卖僧道尼姑度牒收入、武当山、泰山收取的香税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以上四大项合计约4200万两,这大概是加征辽饷、剿饷、练饷之前明末政府中央加地方的全部常规收入。
4200万两是足额收入,一般无法全部征到,征到80%即3400万两就可以视为足额完成。
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分为起运和存留两块,起运部分归中央政府,留存部分归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收入又可分为內库收入和外库收入,內库收入归皇帝私人,外库收入才归朝廷。在万历六年,曾有统计中央财政收入1461万,但这1461是复合单位,既有银两数又有粮食的石、绢缎的匹数。
朝廷外库收入以户部太仓库为主,每年约有四百万两银子,此外还有兵部常盈库收取马价银,工部节慎库收取物料银,光禄寺收取食材银。
皇帝內库收入以每年100万两的金花银为主,其来源是正统年间起将南方各省输往京师的米麦400万石改征银100万两。金花银一小部分是赏赐北京武官,其他归皇帝个人使用,万历皇帝曾以100万两不足使用为由,另外每年征收20万两收入著名的内承运库,持续了很多年。此外尚有数个内库 等收储各种皇宫使用的各种东西如黄蜡白蜡、颜料香料、丝绸布匹、茶叶胡椒、红铜黄铜、弓箭皮革等等。
皇帝在紫禁城内其实是另外一个国家,有各种工厂作坊、仓库,生产皇室用的吃喝用度,如花样繁多的各种糕点、皮革、糖果、美酒、药材、服装、衣帽、刀剑、火铳等等,都由太监掌管。
除了每年坐收100万两金花银之外,皇帝还有皇家土地地租收入三四万两(皇庄籽粒),收入已经相当惊人,但尚嫌不足,还要向外廷国库伸手。不同的皇帝性格不同,有多有少,但多少准有,贪财如神宗手伸的又黑又长,借口修建宫殿、皇子成婚、皇女出嫁都要问国库要钱,动辄几十万两。
如果是皇子出生,每一朝皇帝都要理直气壮的问各衙门包括顺天府要钱庆祝满月,一般都有数万两。可能皇帝们觉得,你们这些官员吃饭都靠皇家,皇子出生,皇家有了接班人,你们才有饭吃,因此拿银子出来庆贺理所应当。
万历十年,张居正死,他身后给二十岁的万历皇帝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产。户部太仓库满满当当,前朝库存老库银200万两、窖房银400万两、还有万历朝前十年结余的300万两。
张阁老不在了,万历皇帝再无敬畏之人,可以肆意享受帝王生活。今日重修宫殿,明朝置办珠宝,后天又册封皇子,大后天公主又要出嫁,银子花的如同海水。偏生倭奴丰成秀吉也来凑趣,渡海侵略朝鲜,平生以吝啬出名的万历破天荒的慷天下之慨发兵入朝援救朝鲜,战火持续数年,明廷损兵折将,花银800万两,总算把倭寇逐出朝鲜。李朝社稷死而复生,自此对万历皇帝感激涕零,但也只是每年进贡明朝一些土特产,800万两的窟窿朝鲜补不上。
除了平日本关白,还有宁夏平啺荩ブ荩ń袷羲拇ǎ┢酵了狙钣α笳揭酆铣仆蚶笳鳎淙欢加斜厝恢疲捕既〉昧俗詈蟮氖だǖ粢磺б话倭嗤蛄桨滓�
眼看的银子越来越少,神宗开动了他天才的理财大脑,在全国派出太监作为矿监税监开采矿产、征收商税。这些太监贪如狼、猛如虎,出得紫禁城恣意横行、掘地三尺,假借皇命,中饱私囊,搞得到处鸡飞狗跳,民怨沸腾。从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四年,各地矿监税监向皇帝上交矿税银530余万两,这只是其中十分之一,另外十分之九都进了太监的腰包。
外廷国库的支出主要是各级官吏俸禄、军费开支、宗藩禄米等等。
明朝的财政危机从嘉靖渐渐开始,在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时期得到缓解,万历末年再趋严重,天启年间进一步恶化,最后到了崇祯末年彻底破产,明朝也随之灭亡。其原因是复杂的,教训是深刻的。
明朝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度,约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人为一百户所。万历年间,全国共约500个卫,360个千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