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五节 ★★ 门户和党争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党”是我们现在生活中一个耳熟能详的字眼,全世界各国政党加起来成千上万。但是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党是一个贬义词,一提到党就意味着结党营私,人们立即浮现出奸臣逆贼在暗室中阴谋勾结、陷害忠良的画面。北宋欧阳修写过著名的《朋党论》,从君子和小人的角度阐释有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前者利国,后者祸国,不能一概而论。欧阳修提到的只是朋,“党”因为是明显的贬义,他老人家未曾涉及。

在任何时代的政治体制中,都存在不同的政治观点,因而就存在不同的政治派别。伟大领袖说得好“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庶几近矣!

有党就有门户,正如不同朝向的房子其所开的门窗方向也不同。

明末的党争从万历年间开始,前期以争国本(大臣请神宗立长子常洛为太子)、妖书案、楚宗案、两次京察为战场,朝臣们斗成一团,逐渐形成了以首辅沈一贯为首和阁臣沈鲤为首的两派,彼此争斗不休。因沈一贯是浙江人,他这一派故称为浙党。

万历后期,出现了所谓的东林党。

顾宪成是无锡人,万历八年进士,后来做到吏部员外郎,因官场失意辞官归里。万历三十二年,筹资修复了位于无锡城南北宋理学名儒,程门立雪典故的当事人,二程弟子杨龟山(杨时)的祠堂,在那里创立书院,人称东林书院。

为官二十余年,顾宪成只做到部朝郎中,未展平生风云之志,已然心灰意懒,转而寄情于圣贤学问。

南宋以来,程朱理学一直是主流的儒家学说,明代中叶王阳明横空出世,创立了著名的阳明心学,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影响日益扩大,尤其在士人官僚中备受推崇,骎骎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

顾宪成平生服膺程朱理学,认为程朱才是圣贤之学的正宗。在创立东林书院之后,和弟弟顾允成、友人高攀龙一道召集当地士子,每日专研、讲授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影响越来越大,来听讲学习的儒生越来越多。每月举行一次小会,一年举行一次大会,每次会上都推举一名主讲人,负责讲授《四书》,台上讲授,台下提问,双方互动,气氛热烈。

万历三十六年,朝廷准备起用顾宪成任正四品的南京光禄寺少卿,光禄寺少卿虽然是主管后勤伙食,但好歹也是中央部门的首长,品级也上去了。顾宪成坚辞不就,他把余生全副精神寄托在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有顾宪成写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身在江湖,心忧魏阙本是中国历代文人的共性,顾宪成也不例外。但是他主持东林书院,只是研究学问,并未议论朝政,后世流传的东林书院借讲学为名,议论朝政只是一种附会。

如果顾宪成就此“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彻底寄情山水,不问世事,在圣贤之学中度过余生,真正做一桃花源中人,虽然平淡却也平安。

万历三十七年(1609),因内阁缺少辅臣,朝廷开始酝酿人选,候选人之间竞争极为激烈。南京户部尚书、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李三才是入阁的热门人物,其人外任封疆多年,劳绩显著,资历深厚,但是外任督抚入阁先例很少,李三才惹发了反对党的激烈弹劾。

顾宪成和李三才是多年至交,他决定出手帮助老友玉成,就给大学士叶向高、吏部尚书孙丕扬写信为李三才辩解说项。谁知有好事者把顾宪成的书信登上邸报,闹得满城皆知。

御史徐兆魁上疏顾宪成,恣意诬诋。先从经济问题入手,说顾宪成贿赂了苏州城北大运河沿岸的浒墅关钞关关使,霸占了一条小河的关税,作为东林书院经费;他外出讲学之时,仆从如云,场面极大,无锡县令每次都送二百两银子以上的厚礼。东林聚会时必谈时政,当地官府出台相关政令必须咨询顾宪成的意见方能施行。本次会推阁臣,顾宪成以一在野之身,居然为李三才摇旗呐喊,可见其讲学东林,遥执朝政。徐兆魁顺手就抄来一顶东林党的帽子牢牢的扣在东林书院房顶之上。

这些攻击大都无中生有,但传闻的真相无人感兴趣,人们只关注传闻的内容,越是耸人听闻,越感兴趣,越认为是真相。“身在东林,遥执朝政”这句极具煽动性和杀伤力的话吸引了朝野上下的眼球。从此东林书院干涉朝政的传闻不胫而走,东林党从空而降。

正如鲁迅所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上本没有东林党,只有东林书院,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东林党。

这么一闹,李三才入阁没入成,反倒落得一身是非,他连给给神宗连上十五道奏疏辞官,神宗不理,李三才径直挂冠而去。

顾宪成懊悔不已,深悔不该以在野之身趟这趟浑水,落得晚节不保,自言“去岁救李淮抚(李三才)书,委是出位。弟血性未除,又于千古是非丛中添个话柄,岂非大痴!”

从此,东林书院有党,东林党干预朝政,成为主流舆论,顾宪成百口难辩,越抹越黑,三年之后,病死无锡。

顾宪成驾鹤西游,但东林党无中生有、横空出世。到了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在他权势的光环下聚集了一大批朝臣,时称阉党。这些人把但凡是反对他们之人一律打入东林党,不管其人是否出自东林书院,有些人甚至连顾宪成、高攀龙都没见过,就莫名其妙的成了东林党。由此,东林党越来越多,原先的齐楚昆浙诸党反而不再被人提起,整个大明朝皇帝之下分为阵垒分明的两大阵营,东林党和阉党。

东林真的成了一党。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