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崇祯召集大臣研究对策,皇帝责令户部发银,户部推说无银,刘鸿训自恃皇帝宠信,奏请发内帑三十万两,以示皇上不测之恩。崇祯向来把内帑看得很重,刘鸿训竟然狮子大开口要发三十万两,崇祯很不高兴。

刘鸿训入阁之后,锐意任事,经常建言献策,但他很快发现,年轻的皇帝性情很执拗,很多好的建议根本听不进去,再三进谏也不被采纳,反而遭来一顿训斥。一次下朝之后,刘鸿训和同僚们谈起,深有同感,不禁感叹“皇上毕竟是冲主(少年皇帝)”。

崇祯少年即位,本来就是冲主,其本人极度自尊,特别忌讳大臣们说他是冲主。曾特意传旨警告百官,莫要视他为冲主,对冲主一词之敏感。

隔墙有耳,很快这句话传到崇祯耳中,心下大恨,认为刘鸿训公然视他为不懂事的孺子,立时起了杀机。

九月,发生了沸沸扬扬的擅改敕书事件。

惠安伯张庆臻,其始祖张麒,是明仁宗朱高炽诚孝张皇后之父,死后被追封为彭城伯,其长子袭爵,次子张升另封为惠安伯。

张庆臻被任命为京营总督,京营是守卫京师的正规军,类似于京师卫戍部队,另有巡捕营负责京师的治安,类似于今天的首都公丨安丨局。按照惯例,京营总督不兼任巡捕营提督。但是在给张庆臻发的敕书(委任状)中却赫然写着“兼管捕营”字样。巡捕营提督郑其心认为是侵犯了他的职权,向皇帝上诉。

该道敕书的公文流转流程如下:兵部职方司拟稿,然后送交内阁,由具体辅臣批示,再交给负责起草敕书的中书舍人书写,最后再由辅臣审定后呈交皇帝裁决。经层层查证,发现刘鸿训在兵部原稿上有 “交西司房缮写”的批示,再追问具体缮写的中书舍人田佳璧,他供认是刘鸿训授意他加入“兼管捕营”四字。刘鸿训则矢口否认,说是田佳璧擅自加入,与他无关,如此一来,二人各执一词,此事成了无头案。

这时就有御史吴玉等人跳出来弹劾刘鸿训,指责他收受张庆臻贿赂,故意为之。

张庆臻则连声喊冤,否认他给刘鸿训行贿,说“臣世受国恩,岂能行贿阁臣,且兼任巡捕营提督,不过是多管几个巡更守夜、缉捕盗贼的小卒,能有多大油水?”

辅臣李标、钱龙锡也认为刘鸿训不会如此丧心,请皇上再行查访。崇祯大怒“事已大著,还要查访甚么?”马上逮捕刘鸿训下狱,传旨“刘鸿训身为大臣,防维尽裂,受贿擅增敕书,事证的确,犹屡疏誓辩,欺罔支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御史田时震揭发刘鸿训收受四川巡抚田仰二千两银子,给事中阎可陛检举刘鸿训受贿后将官员贾毓祥提拔为副都御史。

刘鸿训受到猛烈轰炸,连章力辩:称北京有一名姓狄的神奸,骗了张庆臻一千两银子,谎称可以让张庆臻兼辖巡捕营,他刘鸿训是无端受祸,收受几千两银子和高居阁臣尊位孰重孰轻,一目了然,他自问可以分得清楚。

崇祯对大臣受贿深恶痛绝,绝对是零容忍,听说刘鸿训还有纳贿行为,更加恼怒。事到如今,大局已定,刘鸿训纵然巧舌如簧,也是百口难辨。谁上本求情也没用了。

更令大臣们吓得颤抖的是,皇帝提出要处死刘鸿训!

在此之前的两百七十年中,只有世宗嘉靖处死过内阁大学士夏言,如今崇祯又因查无实据的案件要处死刘鸿训,实是骇人听闻!其他两位辅臣兔死狐悲,苦苦求情。

本年十二月,原大学士韩爌应召入朝出任首辅,也给刘鸿训求情,崇祯最后答应刀下留人,饶刘鸿训不死。

过年之后,崇祯二年正月,皇帝做出了最后裁决,擅改敕书案的涉案衙门及人员全部受到处理。大学士刘鸿训发配山西代州、兵部尚书王在晋、兵部职方司郎中苗思顺削籍,惠安伯张庆臻念其祖上有功责罚最轻,革去京营总督,停禄三年(扣发三年工资),中书舍人田佳璧逮捕论死。

那几位揭发弹劾刘鸿训的言官一律升官一级。

红极一时的大学士刘鸿训被押往风寒雪烈的晋北代州充军,平日养尊处优的阁臣置身于风沙茫茫、严寒朔雪之中,所受苦楚可想而知,六年之后的崇祯七年五月,刘鸿训孤苦寂寞的死于戍所。直到崇祯死后,福王即位才恢复原官。

改敕书案是明末的一桩疑案,是非难明。从作案动机而言,张庆臻、王在晋、刘鸿训、田佳璧似乎都不存在,在口口声声遵从祖制的皇帝之下,谁会擅自去碰篡改祖制这条红线?但从作案的条件而言,四人又全部具备,尤其是公文处理终端的刘鸿训和田佳璧,敕书上“兼管捕营”赫然在目,无从抵赖。

从书面痕迹上看,刘鸿训仅仅是批示转给西司房缮写,并未在批示中写“兼管捕营”,因此他矢口否认未曾授意田佳璧篡改之后,无人能找出证据来推翻他的否认。当然即使刘鸿训真的纳贿,他也不会如此憨厚的在票拟上写上“兼管捕营”,授人以柄,他必定会暗中授意田佳璧来做此事,而田佳璧正是宣称是刘鸿训指使为之。如此一来,真假难辨,但可以肯定二人之中必有一人说了假话。

刘鸿训勇于任事,颇具干略,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在任职大学士半年多的时间内,帮助皇帝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朝政显得清明,在政治才干上无疑是出色的。但是其性喜财货,秽声远播,在当时也是出名的,在这一点上私德并不佳。出使朝鲜,搜刮力度之大,让朝鲜君臣叫苦不迭,国内传闻甚广,只是由于归途船覆,财宝尽落水中才无可查证。

再起入阁后,刘鸿训有无故态复萌,大肆敛财,不得而知,但他朝鲜的壮举给了政敌极好的攻击口实。当崇祯对他宠信正隆时,这些都不是问题,一旦失宠,随时都可以致命。

对于刘鸿训这么一个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的大臣,崇祯并没有很好地驾驭使用。如果换了曹操,可能是重用其人,充分利用他的才干,对于贪财好货的缺点视而不见;如果换了李世民,可能在重用其人的同时,会适当制约他的贪腐,但绝不会因小失大,以偏概全,将其打落尘埃。

崇祯皇帝则根据个人感情好恶来赏罚升降,刘鸿训得宠之后,召对之时大大咧咧、礼仪不恭,崇祯已有不快;再到请发內帑三十万,皇帝已经很不高兴,当听到刘鸿训说他毕竟是冲主,伤害了皇帝无比高傲又无比脆弱的自尊,刘鸿训的一切成绩、才干凭这一句话都可以一笔抹杀,接下来就是等待时机对其痛下杀手了。

用人是天地间第一等的大学问,完人只存在于纸上口中,如何很好的使用既有才能,又有缺点之人是一名成功的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崇祯皇帝做的并不出色。

★★毒蛇出洞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