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三国时的诸葛亮,身具管乐之才,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孤身过江舌战群儒,是何等经天纬地之才!怎奈出山太晚,曹魏虎踞北方,十分天下已有其七,天下大势已定,空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壮志,五出祁山徒劳无功,在秋风五丈原赍志以殁,空留下后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千古之慨。试想诸葛亮如果早出山二十年,在北方群雄并立之际争霸天下,应该会造就更大的功业。

崇祯皇帝也是如此,他不幸生在了大厦将倾、风雨飘摇的王朝末年。内忧外患、刀丛剑芒,连老天爷也执拗的和他作对,辛辛苦苦、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十七年,天下不但未曾大治,反而一天乱过一天,最后身死国灭,家破人亡。

曹雪芹在亲身经历了他家从赫赫扬扬、轰轰烈烈的兴盛到瓦解冰消,烟飞火灭的败落之后,以此为素材写出了旷世巨著《红楼梦》,书中贾府无可奈何的败落就是一切王朝、集团、家族败落的白描。他给立志重振家业却无功而返的探春写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用来形容矢志中兴大明的崇祯是再合适不过。

崇祯之治以己巳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段,第一段满腔热情、雄心勃勃,主要依靠的是外廷大臣;第二段强打精神、左支右绌,已不信任外廷大臣,重拾重用宦官的老路,而且越行越远。

他的失败主要受制于历史大势,也和他本人的性格、智术密切相关。

崇祯即位之初,他对大臣们期望很高,希望在他们的辅佐之下,可以起衰振敝,中兴祖业,大臣们也是满怀憧憬,欢呼天降圣主,除害救民,大明朝又有了新的伟大领袖。但很快,双方都失望了。

除掉客魏之后,崇祯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四海归心,他的威望达到顶峰。如同氍毹上的名角,刚亮相就是一个碰头彩,满眼是光彩锦绣,满耳是掌声喝彩。

大臣们对皇帝的称颂谀词潮涌,如同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语言之夸张,词汇之生猛,不让当年称颂魏忠贤之时。二者表象相同,实质有别,当年颂扬魏忠贤完全是言不由衷,或为攀附,或为避祸,而今讴歌崇祯,全然出于赤诚,真心为伟大领袖的文成武德敬佩不已,激动难抑。

福建道御史张三谟称颂崇祯:英龄御极,凡所举动,虽深山穷谷皆知尧舜复生,在廷诸臣日习神圣,梦寐之中亦应畏服。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鹤言:皇上求治甚殷,用人若渴。平台召对,言路弘开,主圣时清,千古无两

南京陕西道御史陜嗣宗声称:皇上明并日月,识超今古,

连刚正不阿的理学大师尹刘宗周也赞颂崇祯:圣德当阳,讨大逆、除大奸、厘大弊,一时作用已跨绝勋华而至于尧舜之道,所为继天立极者一一行。

凡此种种,不绝于耳,崇祯刚开始还不习惯,觉得大臣们言过其实,浑身别扭,颇有不自在之感,待到听得多了,也就安之若素,觉得并无不妥,不听反倒不自在。

崇祯元年正月,皇帝戒谕百官:“至今为始,各务涤濯肺肠,各修职业,提精明振作之念,戒悠忽誕慢之习,致偾国事…有挟私坏公、逞癔萤听,不从国家起念,专以窥瞷妄营者,朕不时廉察,绝不轻贷”语气冰冷严厉。

谕旨中命百官涤濯肺肠,好像大臣们的五脏都污浊不堪,必须经常用清水涤濯才能干净,之后才能给皇上实心办事。此话其中大有禅机,颇似于神秀著名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巧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学了这一手,常常拷问大臣们的内脏干净程度,动不动就质问“是何肺腑?”

亦告诫大臣们要洗净肺肠。

崇祯接手了哥哥的烂摊子,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内忧外患,处处艰难。他恨不得一天就把衰弊已极的天下脱胎换骨,起死回生,重回洪武、永宣的盛世,因此处处显出急于求治之心。

有大臣规劝皇帝莫要性急,崇祯奋言言道“年来权奸窃柄,百度废弛,此时若不矫枉振颓,太平何日可望?”

老子有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被历代政治家奉为圭皋。治理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国家,必须小心谨慎,来不得一点急躁,如果不顾客观实际,急于求成,往往欲速而不达。

崇祯急于求治,为政自然严苛,对大臣们交办的事情往往要求在很短时间内办好,一旦不如他意,就严加责罚,很快就在朝堂形成了一股肃杀之气,大臣们动辄得咎,吓得畏首缩尾,原本很好的建议也不敢提,能办的事也不敢主动办,因为谁都知道不办事就不会出错,不说话就不会失言,办的越多,必定错的越多,说的越多,落的把柄也就越多,于是乎谨言慎行,噤若寒蝉,君臣出现隔绝。

崇祯元年十月,刑科给事中张国维言五事:英察宜敛、将顺宜戒、召对宜洽、刑罚宜衷、膏泽宜下。直接指出崇祯求治太锐,程效太急,英明太露、操事太切,以至于群臣不敢展布四体,君臣应有的手足之情太薄。

十一月,南京陕西道御史陜嗣宗奏称“年来玩愒因循,为日已久,功难骤求,化无速效,皇上但励精如一日,其意尝与内外大小臣民相关通不隔,而以慱大体要、精明仁厚为务,正如理丝拭垢,次苐渐进,赏一劝百,罚一惩万,天下不难治矣。

万一皇上果疑臣下之欺,臣下转生疑畏,疑畏不己必致厌薄,厌薄不己必生隔绝,将来谗间则虽日事召对,固无觧于君门九阍,阶前万里,天下事又何望焉?”

陜嗣宗最后建议皇帝多读古人之书、广开谏争之门,则聪明自开,心志自定,岂独天下不敢欺,亦谁能欺者?自古圣帝明王抚世御宇以服臣民而奏太平,道无出此矣。

这些意见都很中肯,也很及时,尤其是陜嗣宗所劝谏皇帝的以慱大体要、精明仁厚为务,正如理丝拭垢,次第渐进,正是改正崇祯治道的一剂良药,但崇祯听不进去,反驳说国事当玩弛之后,诸臣多积习苟安,使他焦劳综核,并非他为政不宽,责任全在大臣。

从以下三件事,可见崇祯的性格和治术。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