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兵部主事钱元悫开始直斥魏忠贤为枭(类似鸱鸮,)獍(类似于虎豹的一种猛兽,枭獍均为不知感恩,反噬父母的恶兽,是古人常用的斥责大奸大恶之徒所扣的帽子)。并把魏忠贤比作篡汉的王莽和东汉时的跋扈将军大将军梁冀。这种口吻已经把魏忠贤列为不可调和的敌我矛盾。

崇祯依旧全文。

二十六,刑部员外郎史躬盛痛斥魏忠贤灭尽天下廉耻,削尽天下元气,乱尽天下官方,鱼肉尽天下生灵,消耗尽天下物力。

二十七,没有一官半职的浙江嘉兴贡生钱嘉徵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崇祯批示报闻(知道了)

魏忠贤看到如此猛烈的攻击向他袭来,知道不妙,请求辞去弹章中所指摘的公侯伯子等封爵,崇祯这回没再挽留,照准!,但是仍然保留了魏忠贤提督东厂的职务,又给九千岁留下了一丝幻想。

暂时稳住了魏忠贤,崇祯开始对其党羽下手。

先免掉司礼太监王体乾,接着又把兵部尚书崔呈秀赶回老家蓟州继续守制,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则直接革职。

此三人一除,魏忠贤成了孤家寡人,崇祯没必要再演戏了。十一月初一,降旨把魏忠贤安置凤阳,给朱家老祖宗守陵烧香,以报答老朱家对他的天高地厚之恩,家产全部没收收入内库,其亲属尽数发往烟瘴之地充军。

可怜的九千岁,此时毫无还手之力,他懊悔当初没有奋然一击行废立大事,二十年前赌场之上一刀割下命根的那股悍勇之气随着他做了九千岁荣华富贵之极已烟消云散了。

无奈之下,魏忠贤乖乖的被押解上路。行到安徽阜城和随行的太监李朝钦在客店之中双双自缢。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魏忠贤自尽是明智之举,魏忠贤出京不久,就有人告发其在奉旨离京时携带三十大车的金银财物,还有八百死士追随,崇祯勃然大怒,立即命锦衣卫飞骑逮拿魏忠贤进京。可想而知,如果魏忠贤不抢先了断,被锁拿到京后必将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昔日他用来拷掠东林党的诸般酷刑掉转头来就会招呼在九千岁身上,那可不是当年他引刀自宫所受的痛楚可比。

魏忠贤死后, 崇祯命人在其老家河间府肃宁县把死尸寸磔示众,这位离万岁只差一百岁的九千九百岁就此灰飞烟灭。

熹宗死后,那位风韵犹存的奉圣夫人老祖太太千岁没有了继续住在大内的理由。九月初三,向新皇请求出宫搬回私第,崇祯照准,既未挽留,也未责备。临行之际,四十出头的老祖太太在五更时分,穿一身白色孝服来到熹宗灵前道别。客氏虽然淫乱,但和熹宗倒有真情,呼天抢地,痛哭失声,把她所珍藏的熹宗从出世之日起的的婴儿胎发、出过的痘痂、剪下的头发、指甲全部焚化后,痛哭而去。

十月,客氏被发到惩罚后妃和宫女做苦力的浣衣局。魏忠贤死后当月,崇祯命人到浣衣局将客氏一阵乱棍生生杖死,尸骨立即火化,然后抛洒荒郊野外,奉圣夫人成了孤魂野鬼。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魏忠贤的侄儿公爷魏良卿、客氏之子侯国兴等皆被处死,只有魏忠贤的侄孙年方三四岁的魏鹏翼因尚属幼童,法外施恩,留下命来。

崔呈秀在被赶回老家后,受到更为猛烈的弹劾,自知决无好下场。在魏忠贤自缢的前一天,也许是和九千岁有心理感应,崔呈秀把家里全部珍宝摆了出来,和宠妾萧氏纵情狂饮,喝到大醉之时,相对大哭,将宝物全部砸碎,自缢而死,萧氏有情有义,也悬梁自尽。崇祯将崔呈秀在蓟州戮尸示众。

权倾天下,满朝文武无可奈何客魏,在短短三月之内,被年轻的崇祯皇帝不动声色、不动刀兵干净彻底的粉碎了,没流一滴血,没死一个人,整个过程平稳、顺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崇祯手段之圆融、果断、处置之威猛、迅捷,使朝野上下钦佩不已,自觉的认为大明二祖列宗有灵,天降此英明神武之旷代圣主来中兴大明,日后史书上必留一段崇祯之治的千古佳话。

第二节★★枚卜

不动声色之中,兵不血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掉气焰熏天不可一世的客魏集团,人们所忧虑的血雨腥风、天下大乱丝毫没有出现,崇祯皇帝政治亮相漂亮的无可挑剔。天下臣民由衷的发出了天子圣明的呼声,十八岁的皇帝也欣欣然,熏熏然,为自己的统治能力、执政水平无比自信,激起了他重振朝纲、中兴大明的雄心。

魏忠贤虽死,但朝中大臣大半是他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崇祯除旧布新,一面清算阉党势力,一面引进新鲜血液,先从内阁辅臣开始。

崇祯继位,接手的是熹宗驾崩时的内阁,大学士四名黄立极(首辅)、施风来、张瑞图、李国木普,其中黄立极是魏忠贤同乡,一向唯九千岁之命是从,四人中只有李国木普较为清正。

为了稳住魏忠贤,崇祯把原内阁班子原封不动的接了过来。天启七年十一月,在拿掉魏忠贤之后,黄立极见势不妙坚决请辞,崇祯照准,由次辅施风来继任首辅,崇祯又补充了来宗道和杨景臣入阁。

十一月底,崇祯彻底重组内阁。

“天下治乱在于相”,可见宰相对于国家治乱关系之重大。

中国古代政治毋庸置疑是君主独裁政治,但同为独裁,各有不同。总的来讲,从上古秦汉到明清,君权一步步加重,相权一步步萎缩。周文王与姜子牙,管仲与齐桓公,王猛和苻坚可以说是君相不分,唐肃宗和李泌、赵匡胤与赵普,忽必烈和刘秉忠可以可说是信任甚专,这些宰相官名各异但权柄均重。

尽管赵匡胤借机撤掉了宰相范质所坐的椅子,但在明朝之前,宰相在皇帝面前极有尊严,还是政府首脑,统领大权。

事情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发生了变化,本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直接把延续了千年的宰相制度废除,把相权分散于六部等衙门,皇帝亲自跳到前台处理日常政务。而且定下铁律“后世再不设丞相,如有臣下奏请设立者,一律处死”

废了丞相。朱元璋不再担心有权臣篡权,心花怒放,但又有了新的苦恼。

以前有丞相,皇帝可以垂拱而治,一切政务由丞相办理。皇帝当董事长,丞相做总经理,董事长掌握最高权力,不需要亲自处理公司业务,一般也不干涉总经理的职权,优哉游哉。

丞相废除之后,皇帝董事长兼总经理,朱元璋开始干胡惟庸的活儿。他在享受一切权力归皇帝的快感的同时,也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

大明国两京十三省,数千万臣民,一天会发生多少事情,地方报到北京各衙门,各衙门再转给皇帝,皇帝要及时做出批复,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朱元璋是马上皇帝,刀枪林里摸爬滚打大半辈子,体质超强,即便如此也经受不住,因为他毕竟还是人,逃不出正常的生理限制。

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头尾八天,朱元璋处理了内外奏章1660封,涉及3291件事,一天平均要批阅207份奏疏,处理411件事。一天24小时,留出6小时供朱元璋吃喝拉撒睡已经差不多是人体极限,余下18小时办公,就是1080分钟,就要平均在五分钟内看完一封奏疏,还要做出处理意见的批示。试问古今中外,哪个皇帝能吃得消?

朱元璋极其勤政,每日四五点就起床上朝,一直要办公到晚上十点,有时甚至更晚。尽管如此,天量的政务老汉他也忙不过来,没过几天就举手投降。如再负隅顽抗,他知道阎王爷会提前请他赴宴。无奈之下,还是保命要紧,朱元璋用品级较低的文臣设置了四辅官,作为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这就是明朝内阁制度的雏形。

成祖时期,用学士解缙等七人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开始有了内阁的称谓,但解缙等人的品级不过五品。到了明仁宗、宣宗年间,杨荣、杨士奇、金幼孜等大学士已经都是尚书、少傅等二品以上的大官,内阁大学士身份贵重起来。

人们开始把内阁大学士比作前朝的宰相,但在掌握权力实质上一去千里。丞相有专门的衙门和一套归他领导的僚属,是历朝法定的最高政务长官,国内大小政务奏章都要集中由丞相处理,通过丞相上报皇帝。

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无权处理六部等衙门的奏疏,丞相原来的行政权力全部分解给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再是大学士的管辖范围。内阁学士仅仅通过票拟(在大臣、各衙门奏疏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来达到间接影响皇帝决策的作用。

两百多年间明朝一共有一百六十一名阁臣,唯一有宰相之实的就是万历初年的张居正,张居正凭籍其不世之才和精明老辣的政治手腕,借助小皇帝生母李太后和权阉冯保的鼎力支持,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才当了一把真宰相,其他如严嵩、徐阶等名曰权相,实际相去甚远。

尽管如此,内阁大学士形式上还是顶级文臣,虽无丞相之实,尚存丞相之名,品级高贵,身份尊崇,大臣以入阁拜相作为从政的最高荣耀,正和今日一些人所追求的“生入中南海,死进八宝山”一个道理。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