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被迎入乾清宫,出他意料之外,并无一位大臣迎候,原来外朝还不知熹宗的死讯。魏忠贤一直在熹宗灵前痛哭,也并未来接驾,宫中太监急急忙忙穿梭于各座宫殿之间操办熹宗的后事,竟无人前来侍奉新皇。由检心中不快,只好在乾清宫中独坐,午间有太监送来御膳,信王推说心痛皇兄宾天,心情悲痛,食之不下,未曾享用,饥饿难捱之际,从怀中掏出几块糕饼充饥。原来进宫之际,怕被魏忠贤暗害,自带干粮,不食宫中一餐一饭。
一直坐到天黑,信王还是不敢解衣就寝,命太监点起蜡烛,独坐孤灯。半夜时分,忽然有一小太监带剑从乾清宫前走过,信王立即将其叫住,命其解下佩剑放至桌案之上,许诺等登基之后重重封赏,小太监自然不敢违抗。
八月底的北京,晚上已经很凉,更深之后,宫里传来一阵阵打更之声。信王把打更的太监叫来,温言慰问其劳苦,问左右他想犒赏这些更夫酒食,该找哪个衙门,左右答以光禄寺。崇祯立即传旨让光禄寺准备酒食犒赏更夫。更夫们打了几十年更,从来没人赏赐过酒食,都感激涕零,高呼万岁,响彻宫内,总算提醒人们乾清宫还有一位新皇帝。
本日,熹宗的死讯传出,大臣们急忙进宫,却被守门太监拦住,斥责大臣们未穿丧服,等大臣们换了丧服,太监又说大行皇帝还未举哀,不许穿丧服,要穿常服,来回好一通折腾。大臣们入宫后,在熹宗灵前跪拜祭奠,只见两名首领太监魏忠贤、王体乾跪在灵前。王体乾安排各衙门准备大行皇帝发丧事宜,魏忠贤则目光呆滞,一言不发,二目红肿犹如桃子。
王体乾计划把熹宗梓宫(棺椁)放到皇帝的寝宫乾清宫,新皇则从乾清宫暂时移出,此议一出,立即遭到一部分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新皇和先皇是兄终弟及,而非父死子继,应该按照先朝世宗继位的先例,新皇出御文华殿,大行皇帝梓宫停放别殿,不能放在乾清宫。
王体乾见大臣们搬出成例来,不敢再坚持。
当日,礼部进了四个年号供皇帝选用。分别是:永昌、绍庆、咸宁、崇贞。
年号好比一个人的名字(指的是官名,小名则不然,多以丑鄙之词名字,如阿猫阿狗、二傻三愣,以消灾避难好养活),首先要吉庆祥瑞,图个喜兴,表达皇上天下大治的意头,还要注意不能用前朝使用过的年号。好比三国出了个曹操,后来数千年曹姓之人一般没人再起这个名字。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第一个年号用的是建隆,三年之后改元,宰相提议用乾德。乾德三年(965年)北宋灭后蜀,把战利品献入宫中。一日,赵匡胤把玩后蜀一枚铜镜,无意中发现竟然镌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不禁大惊。明明是大宋乾德三年,怎么又冒出个乾德四年来,立即召来宰相询问,宰相们也答不上来。赵匡胤转而问翰林学士窦仪。窦学士果然渊博,马上答出前蜀王衍曾用过乾德年号。
赵匡胤大为感叹,既佩服窦仪的博学,又鄙薄宰相们的无知。感慨道“宰相还要用读书人”,由此开启了两宋三百年重文轻武的先河。
这回礼部也是失职,以上四个年号,第二个咸宁就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用过的第二个年号,这个年号从公元275年到公元280年三月。共用六年。
由检看了四个年号,略加思索,用御笔把第四个崇贞的贞,左边加了一个礼字旁,改为崇祯,祯字指祥瑞之意,如此一改更增祥和喜瑞之气。由此后世用崇祯来称呼由检。
继位之后,第一件事照例是册封。崇祯生母刘贵人早死,无福消受世间荣耀,如今母以子贵追封为皇太后,刘皇后的母亲却还在世封为灜国夫人。熹宗的遗孀张皇后品行端正,很受崇祯尊敬,熹宗临终之时特意交代要他好生照看,这几日对她这位皇叔多有呵护,被封为懿安皇后,而信王原配周妃自然也水涨船高成为当朝正宫皇后。
接下来就是绕不开的客魏问题。
客氏是熹宗的奶娘,又是魏忠贤的“对食”,也算是合法夫妻。熹宗生母早丧,自幼由客氏抚养带大,客氏颇有姿色,又性情风流,二者兼有就是潘金莲、阎婆惜一流,甚至熹宗的性启蒙也是经客氏一手完成,熹宗对客氏感情之深早已超出一般的乳母范畴。天启年间,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横行宫内,俨然是六宫之主。
白昼出行,客氏坐八抬大轿,用五道闷棍开路,气焰逼人。夜间则灯球火把簇拥,有如白昼,衣饰华丽,艳若神仙。下人们叫奉圣夫人已不足以表达敬意,按照魏忠贤九千岁的规格称呼“老祖太太千岁”,虽然其时客氏不过四十岁。
大明朝换了皇帝,走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就要有新气象。有无新气象,就看客魏这一对対食夫妻在新朝的升沉去留,天下臣民都在拭目以待。
十八岁的皇帝没有让列祖列宗失望,惊艳的展现了他执政十八年中最为华丽的政治斗争手段。
一生呵护魏忠贤的熹宗皇帝弃他而去了,魏忠贤必须面对新主崇祯皇帝。
此刻的九千岁硬生生的把他从对熹宗无限怀念的沉痛中拽出来,冷静思考在新朝如何生存。
熹宗他再熟悉不过,贪玩好色,一切年轻龙子的品性俱全。新皇崇祯十八岁,血气方刚,美色应该总会喜欢,于是,魏忠贤挑了四名美女献给皇帝,一表忠心,二借以试探新皇对他的态度。
令魏忠贤欣喜的是,崇祯没有驳他的面子,更没有斥责他,四名美女照单全收,九千岁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崇祯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在潜邸信王府的亲信太监调到身边,代替魏忠贤给他安排的贴身太监,如此保证了身边没有刺客和探子。对于每一个最高领袖而言,这些都是必要的措施,无可非议。
四名美女入宫,个个花容月貌,崇祯也很动心,但理智告诉他不可不防,命心腹太监贴身搜查四美,果然在衣内各有一枚药丸,闻之异香扑鼻,不由性致大起。崇祯眉头一皱硬生生压住欲火,心道这阉贼果然居心不善。
从明英宗正统年间开始,宫中的太监被武装起来,经常举行军事训练,成为一支武装力量,称之为内操。到了正德年间,明武宗酷爱舞刀弄枪,内操的太监大增,神宗万历也好此道,内操太监达三千人之多,相当于一名总兵的直属部队。天启二年,魏忠贤奏请增加内操人数,内操太监增至万人,已经成为一支庞大的军队。
内操部队住在宫内,直接听命于魏忠贤,可以随时发动叛乱,崇祯犹如芒刺在背。继位没几天就以违反祖制为由裁去内操阉军,魏忠贤也无可奈何。
皇帝有所动作,魏忠贤心中不安。九月,上本请求辞去一切职务,观察崇祯对他的态度。
崇祯再三挽留,坚决不准魏忠贤辞任,而且真诚的表示自己刚登大位,正需要厂臣全力辅佐,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魏忠贤见皇帝如此盛情,又把疑惧之心消了三分。
天启六年开始,全国兴起了给魏忠贤大造生祠之风,到天启七年达到高峰,各省督抚有的自愿,有的被迫都给九千岁造了生祠,连辽东的袁崇焕也不能免俗。最先进的是蓟辽总督阎鸣泰,他在蓟州、密云、昌平、通州等地一口气建了七座生祠,每座祠堂都有一个很气派而充满正能量的的名字,成为造祠冠军。
崇祯继位后,很多地方督抚摸不清新皇的态度,停止新建生祠,但仍有一些文武大员继续修建。魏忠贤知道风气已变,主动请求禁止给他再造生祠,崇祯批准了魏忠贤的请求,还夸奖了他一通,但明令要保留已建好的生祠,以表彰厂臣之功绩。这一手又稳住了魏忠贤。
几天后,崇祯又给魏忠贤的侄儿太师宁国公魏良卿及其子尚是幼童的安平伯魏鹏翼颁发了铁券,进一步使得魏忠贤确信崇祯遵照熹宗临终指示,不会对他下手。从此安心侍奉新皇,不再做反抗的准备。
进入十月,朝廷对东江毛文龙的军功进行封赏,魏忠贤、王体乾列在受奖名单的首位,崔呈秀也受到嘉奖,一切仿佛和熹宗在位之时并无大异。
几天后,风云突变。
工部主事陆澄源上疏言事,指责当前惟以称功颂德魏忠贤为事,魏忠贤所受封赏已为不少,其功德何至于比肩开国功臣,滥赏之至,其乳臭未干之侄孙也封为伯爵。淫威所至,外廷奏疏不敢直呼其名。
奏疏上去,崇祯没有批评魏忠贤,但也没斥责陆澄源。这一举措,给了朝臣一个信号,九千岁可以批判。
接着,直隶巡按御史贾继春参崔呈秀不忠不孝,崇祯将此奏章批转下去。崔呈秀是魏忠贤的第一大将,如此一来,大臣们心中有数了,很快有人跳出来弹劾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