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熹宗的生理无问题,他的张皇后曾有身孕,但魏忠贤和熹宗的乳母客氏暗中搞鬼,在饮食中做了手脚,使得张后流产。另一位范妃平安产下一子,但中途夭折。熹宗成了无子之人。

由检上面还有三位哥哥,此时也无一幸存,信王成了血统上最近的皇位继承人。

八月二十一,熹宗已处于弥留之际,回光返照,稍有精神,知道大限已到,命人把弟弟由检召进宫来,内阁、六部尚书和科道等大小臣工都跪在御榻之前。

熹宗面色苍白,呼吸沉重,当众宣口诏命信王继位,旁边司礼太监跪地用笔恭录后捧到熹宗面前,熹宗勉力看完点头认可,然后拉住弟弟的手,动情的说“弟日后当为尧舜之君”,由检跪在御榻之前不敢多说,只是安慰皇兄龙体不日康健。熹宗摇头苦笑,兄弟多年,二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熹宗凝目端详了弟弟一阵,道“弟弟如何如此之瘦呢?以后可要善自保重”,信王又是一阵谦让。

熹宗又叮嘱他皇后德性幽闲,要善为保全,信王点头答应,最后抬眼看了看跪在床边的司礼掌印太监王体乾和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交待信王“王体乾、魏忠贤皆恪谨忠贞,可任大事”,可见直到临死,熹宗还坚定的认为,魏忠贤是社稷之臣。

说完闭目眼神,再无言语。

第二天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熹宗驾崩于乾清宫懋德殿,年仅二十三岁。

第二天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熹宗驾崩于乾清宫懋德殿,年仅二十三岁。

最高领袖去世,历来属于政治绝密。熹宗去世时,信王和大臣们并不在身边,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是魏忠贤,王体乾等太监。

魏忠贤自知朝中欲食其肉寝其皮者大有人在,全仗熹宗一力维护于他。如今保护伞不在了,他这位九千岁危机重重。

对于信王,他自信礼数上未曾缺过,年前重阳之际还送了数百品名贵菊花,其中赫然有“御袍黄,”其中之寓意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信王毕竟不是熹宗,和他没有那种从小培养出来坚不可摧的感情,有时魏忠贤觉得他和熹宗名为君臣,实为父子,他揽权贪财,残害异己,但自问从无篡位之心,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熹宗皇帝,为了大明,耿耿此心,天日可表!君臣之契合,诸葛亮和刘备,管仲和齐桓公也不过如此。

而这位未来的皇帝信王他有些拿不准,那日御榻之前,魏忠贤的目光一直在信王身上,见他话语不多,毫不张扬,甚至有些拘谨,但二目澄澈,举止沉稳,自有一番气度,让魏忠贤感觉不像熹宗那么好伺候。信王一旦继位,一切都是未知,但确定的是绝没有熹宗那样的宠任

思来想去,魏忠贤决定封锁消息,秘不发丧,秘密派人把锦衣卫都指挥使田尔耕和兵部尚书崔呈秀找来密议,看能否发动政变把信王废掉,由魏忠贤临时摄政。

田尔耕是魏忠贤手下五彪之一,崔呈秀则是五虎之首,都是魏忠贤的心腹。

一听九千岁要行本朝三百年未有之废立大事,二人都被震住,不敢表态。过了良久,田尔耕表示唯九千岁之命是从,崔呈秀则面露忧色,怕天下督抚举兵问罪。三人商议半夜,觉得还是没有把握,魏忠贤只得放弃腹案。二十三日一早,命人准备法驾,让司礼监涂文辅迎接信王入宫继位。

魏忠贤没敢铤而走险,要感谢开国朱元璋给他的子孙设计下的近乎完美的皇帝专制制度。

宦官之祸,古已有之,从赵高的指鹿为马到魏忠贤的九千九百岁,不胜枚举。势力之盛,尤以东汉、晚唐和明朝为最。

唐朝的宦官,从唐德宗开始直接掌握了禁军,手握兵权,可以随意废立皇帝,最是厉害,以至于唐文宗哀叹他不如汉献帝。

朱元璋鉴于历朝太监祸国,生前严禁太监干政,而且立下祖制。后来的诸帝忘了的警告,宦官逐渐专权,祸乱朝纲,但与唐朝不同,宦官始终没有掌握军权,明朝宦官的威势都是附在皇权之上,每一个专权的太监都依赖于宠幸他的皇帝给他撑腰庇护。皇帝是皮,宦官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王振、刘瑾、汪直、冯保、魏忠贤莫不如此。

熹宗驾崩,魏忠贤失去了保护神,想到了政变。他手上直接掌握的武力有两支,一是数千人的东厂特务,二是万余人的内操净军,此外还有都督田尔耕掌握一部分锦衣卫,武力不容小觑。如果以此发动政变,紫禁城肯定能控制。

但是,十万京营不在魏忠贤手中,控制紫禁城,劫持朝臣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以后,这令他大费踌躇。

兵部尚书崔呈秀是魏忠贤的死党,掌管天下兵马。但是朱元璋当年定下制度,兵部有权调兵,但无权指挥。崔呈秀深知他和魏忠贤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何尝不想大干一票,但洪武皇帝天才分权牵制的制度设计,仿佛在两百年前就预见到这一幕,让这位兵部尚书有心无胆,无可奈何。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