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崇祯从他的观感,认为黄道周这时参杨,并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因为自己枚卜没有入选阁臣而对杨嗣昌心生嫉妒,故而翻出旧账来参之,不是天理而是人欲。他这位满口天理人欲的理学大师,心中并无天理,全是人欲。

如此情景,和崇祯元年冬的枚卜之争何其相似,当时群臣纷纷指责温体仁参钱谦益是因为温未入枚卜,心生妒忌,崇祯就是不信。如今,崇祯却反过来用当时他所坚决不信的论调来斥责黄道周。

黄道周听皇帝讥讽于他,很不服气。大声跪奏“臣为万古纲常起见,非有所私,自信其无所为”,把崇祯对他的指控顶了回去。

接着崇祯和黄道周就纲常名教、清与不清、枝叶与根本辩了起来,越辩越激烈,纠缠在一起,不可开交。黄道周毫不畏惧,句句和皇帝针锋相对。

杨嗣昌见崇祯难以取胜,不觉着急,不待皇帝点名,急忙出班跪奏,加入战团前来救驾“臣连遭生父、继母大丧,在四千里外如何得知京中有个兵部尚书缺出,来此钻营?本已连上四道奏疏坚辞不就,只是皇命难违。君臣大义,焉敢不从?初入京时,本来指望黄道周必有正论挽回天听,使臣终丧而去。不想许久才上疏,却自谓不如郑鄤,臣始叹息绝望耳”

杨嗣昌很厉害,一下子抓住黄道周奏疏中唯一的破绽,施以绝命一击。

郑鄤是当时的名士,本年六月刚以以杖母奸妹的罪名被逮京下狱,是主流舆论一致定调的名教罪人。黄道周本来就是抓住杨嗣昌不孝来弹劾,而杨嗣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击黄道周自称不如已被海内一致定为衣冠禽兽的大不孝罪人郑鄤,岂不是绝妙的讽刺?

崇祯正被黄道周顶得招架不住,见援军到来,而且开口就击中对手的要害,顿时精神大振,立即跟着杨嗣昌说“正要问他郑鄤”,一双龙目,似笑非笑,紧盯着黄道周。

杨嗣昌乘胜追击,丝毫不给黄道周喘息之机“郑鄤杖母,禽兽不如,道周又说不如郑鄤,还说什么纲常!”

黄道周满脸通红,大声申辩“臣是说文章不如郑鄤”

崇祯接下来又说到陈新甲,质问黄道周“尔说陈新甲走邪径捷足,钻营贿赂才叫做邪径捷足,他在数千里之外,有什么人来此钻营?”

黄道周答“有杨嗣昌之荐”

崇祯质问“杨嗣昌是辅臣,有进人之责。尔参他的本章既填五月二十八日,如何而今才上?”

这是皇帝最关心的问题,他怀疑黄道周的动机。

黄道周道“因同乡有疏参杨嗣昌,是以中止”

崇祯一听有同乡,立时警觉起来,追问“同乡是谁?”

黄道周“御史何楷,林兰友”(此二人是黄道周福建同乡)

崇祯登时大怒“可见是党同伐异了”

他最痛恨的就是大臣结党,见黄道周说与同乡串联,勃然大怒。

黄道周不服,仍然激辩。

崇祯厉声斥责“尔一生学问,只成一张佞口。昔日孔子诛少正卯,正是此辈。若按祖宗朝红牌,今日就该斩。姑念是讲官,暂宥听旨”

黄道周听皇帝以死威胁,激起他的倔强之性。抗声道“少正卯心在欺世盗名,臣之心在明伦笃行。今日臣不尽言,是臣负陛下,今日陛下杀臣,是陛下负臣”

崇祯见黄道周还敢顶撞,气的满脸通红,还是那句“你一生就此一张佞口”

杨嗣昌见事情要坏,急忙打圆场,请求皇帝优容黄道周。

崇祯怒道“这就是十分优容了”,这确实是大实话,皇帝今日的雅量大的异乎寻常。

大臣们各自叩头爬了起来。

崇祯深有感触的感叹“治盗贼还易,治衣冠之贼却难。以后再有这等的,立置重典”看来理学大儒黄道周已被皇帝打成欺世盗名的衣冠之贼。

群臣叩头而出。

第四节★★十面张网

杨嗣昌一上任就献上四正六隅十面网之说,其计划之密、规模之大一下打动了崇祯。奏内调兵、增饷之事一一照准。

其中最具争议的剿饷二百八十万两银子如何征收的问题,经过一番研究辩论,最后采纳了杨嗣昌因粮(不分贫富、不设起征点,一律按田亩征收)的建议。

当时大明百姓在正赋之外,另外负担了九百万的辽饷,已经赋税沉重,苦不堪言,而今因平灭流贼,又加了一项二百八十万的剿饷,更被压得奄奄一息。

民间不堪重负,崇祯并非不知,这回又加征了一大笔剿饷,皇帝也觉得过意不去,因此特意发布诏书解释不得不如此的苦衷,并信誓旦旦的说,加征剿饷是为了除寇安民,“暂累吾民一年,除此心腹大患”,剿饷只征收一年,明年就停止。

崇祯可能忘了,当初加征辽饷,他爷爷神宗也是这样说的,结果第二年照征不误,一直征了二十年还没停止。

按照杨嗣昌的计划,中原豫楚江北的剿贼重任在五省总理身上。卢象升转任宣大后,原户部侍郎王家祯接任总理。王家祯一如他在户部主持工作之时,拖沓繁琐,无勇无决,和卢象升相去甚远,明显不是合适人选。为此,杨嗣昌向崇祯推荐了两广总督熊文灿。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十面网计划中,十巡抚分据四面八方,负责守网,不让农民军从他负责的方向破网而出,而剿杀重任由总督和总理执行,是操刀之人。

西边的三边总督洪承畴任职已久,威望素著,堆积如山的流贼尸首成就了他的功名,无人对其剿杀农民军的能力提出质疑。东边的总理王家祯就差远了。

王家祯崇祯元年在户部侍郎主持部务任上,因有饷不发激起宁远兵变被削籍。崇祯九年七月,阿济格入犯,王家祯被起用为兵部左侍郎。卢象升调任宣大后,接任五省总理,刚好河南巡抚陈必谦被罢免,王家祯又兼任河南巡抚,全权负责豫楚江北的剿寇事宜。

当年冬,驻守开封的家丁三百多人叛乱,放火烧了开封城西门。王家祯闻变于夜间赶回开封,但并没有处罚叛军,而是发了金银犒赏了事。

事情传到崇祯耳朵里,觉得王家祯身为总理如此畏缩,还和在户部时一样没出息,对他很轻视。

杨嗣昌不失时机的向崇祯推荐了一人代替王家祯—两广总督熊文灿。

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今四川叙永)人,一说泸州人。后来丁忧守制,把家迁到湖广蕲水(今湖北浠水)。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先后在地方和礼部任职,还曾经代表明朝册封过琉球国王。

熊文灿的发迹从崇祯元年任职福建巡抚开始。当时,福建沿海海盗猖獗,海盗勾结新到东南亚的红毛夷人,拥有大量先进火器,官军畏之如虎。熊文灿却很有办法,招降了海盗中中最厉害的郑芝龙,并且利用郑芝龙消灭其他海盗。数年之间,福建海盗悉平,熊文灿由此声名鹊起。

崇祯五年,熊文灿升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成了南天王。当时广东沿海也有许多海盗,其中以刘香最为势大。熊文灿又是借助郑芝龙剿灭刘香,崇祯八年,广东水师和郑芝龙所部围攻刘香于海上,刘香走投无路,自焚之后溺海而亡。闽粤洋面海盗全部平定,熊文灿居功甚伟。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