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之后,卢象升保举了原山海关总兵尤世威和原宣府总兵张全昌。
尤世威近来流年不顺。先是崇祯七年奉命西援宣大,战绩平平,被革职充军。好不容易戴罪立功,崇祯八年又被拨给洪承畴指挥入关和农民军作战,被安排到豫陕交界的朱阳关驻守。时值酷暑,所部辽军久处深山,水土不服,生病的很多,士气低落,被农民军乘机击溃,尤世威又被革职听勘。
张全昌是榆林将门之后,沾了祖上的光,三十多岁就做了总兵。崇祯八年秋奉洪承畴之命到江北剿贼,走到豫东沈丘县瓦店集被蝎子块大军包围,张全昌被生擒。
后来适逢卢象升统兵经过,张全昌受蝎子块之命写信给卢象升为蝎子块求抚。崇祯九年,蝎子块被孙传庭招安后,张全昌恢复自由,当年秋还自己出钱募集家丁东向勤王。
得知卢象升来到宣大后,张全昌亲自来阳和拜谒,愿意在军前效力,卢象升命他回陕西招兵。张全昌很快在山西陕西招来一千三百名精锐士卒,卢象升乘机为他请功。
崇祯十年三月,会推兵部尚书,卢象升的呼声很高,京师盛传其即将出任兵部尚书,京城很多人写信给他,促他早日进京,但后来崇祯用了杨嗣昌。
在宣大总督任上,卢象升除了操练军马,还做了两件事—买马和屯田。
宣大边外,很久以来就是蒙古诸部和明朝互市贸易的集中地。万历末年,张家口一带的蒙古首领是土默特部的顺义王卜失兔,天启七年林丹汗受日益强大的后金所逼,拔帐西迁,回到他祖上所居的宣云故地,把卜失兔等或擒或杀,林丹汗独霸了宣大地区和明朝的互市及原先发给顺义王等的抚赏金数十万银子。
可惜好景不长,林丹汗躲到西边,皇太极还是放不过他,接连派兵追杀,林丹汗节节败退,最后病死在青海。
林丹汗一死,原先被其驱逐的蒙古部落又陆续回到宣大边外和明朝再续前缘。
这时,哈喇慎部已经衰亡,而远在漠北的喀尔喀蒙古乘机填补了真空,不远千里驱赶着马匹来张家口等地和明朝贸易,拿马匹换取明朝的茶叶、布匹等物。
因为明朝缺少战马,杨嗣昌宣大总督任上就积极招徕宣称是哈喇慎的喀尔喀蒙古来宣府卖马。
西哈喇慎远居漠北,盛产良马,一直想和中原贸易,但被察哈尔阻隔不能如愿,林丹汗败亡后,才可以从五六千里之外的漠北赶着成千上万的马匹南下宣云,因路途遥远,路上要走两三个月。
清朝自与明朝开战后,明朝断绝了双方之间的一切经济往来,清方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茶叶、布匹等出现短缺,尤其是布匹极度短缺。清人占据辽东后,上层权贵很快沿袭了原来明朝辽东官商巨富的奢靡生活,尤其是满洲缺少的绫罗绸缎大受追捧。受到明朝经济封锁后,这些奢侈品大不易得,虽有金银,无处可买,一小部分通过朝鲜与明朝的贸易转折流到清朝,主要还是靠进关抢劫。
崇祯八年起,已被清朝收服的卜失兔余部和明朝恢复了贸易。皇太极不失时机的通过卜失兔和明朝开展间接贸易,而且为了维持这种贸易,清军之后再不从宣大方向入犯,其猴急之情呼之欲出。
这种障眼法很快暴露,卢象升可是犯了难。他知道崇祯对满清恨之入骨,恨不得一把掐死皇太极。朝中主流舆论无例外的都对与满清往来深恶痛绝,一旦知道满清在宣大贸易,他卢象升必是众矢之的。言官喙长三尺,无事生非,他可是早有领教。
如今,皇太极假借卜失兔的旗号同明朝贸易,如果隐瞒不报,罪责非小。但如果拒绝,皇太极又会恼羞成怒,兴兵入犯,以宣大当前破败之相岂能抵挡得住。
思来想去,卢象升决定先和兵部尚书杨嗣昌交底,征求一下意见,杨嗣昌不久前也当过宣大总督,他对此情况应该很了解。
果然,杨嗣昌很支持卢象升买马和互市的举措,并择机向皇帝作了汇报。
战马在冷兵器时期是头号战略物资,清廷得知西哈喇慎卖战马给明朝,气急败坏,严厉警告令其马上停止,并派兵武力阻止。
喀尔喀蒙古迫于清方的武力威胁,无奈终止了同明朝的贸易,明朝再也得不到外部战马的补充。
双方的贸易前后持续三年,明朝从喀尔喀总计得到五万余匹战马,一部分被太监收去充作御马,其余的补充到各镇用作战马。
在与西哈喇慎买马之前,明廷战马需要从青海问漠西蒙古购买,或在国内由产马各省提供,称为裱马,一匹马下来要三十余两银子,而直接问西哈喇慎购买只需要十余两银子。
九边之中,宣大土地贫瘠,塞上之地,都是砂石地,而且很多抛荒已久,土质坚硬,粮产量很低,亩产不到三五斗。崇祯七年后金蹂躏之后,更是残破不堪。军无食而逃,马缺料而毙,残余之众,也是鹄形菜色,少气无力,奄奄一息。卢象升到任后,大力推行屯田,崇祯十一年,宣大三镇一共屯田30万亩
因屯田有功,崇祯十一年三月,卢象升加从二品服俸职衔,七月又加了兵部尚书衔。
崇祯十一年三月初九,杨嗣昌把卢象升手书塘报原封不动呈给崇祯,他知道事关重大,当晚彷徨不寐,屡卧屡起,沉思一夜,第二天写了一道实剖愚忠疏,把他对当前外患的看法坦率的向皇帝汇报:“建州发难二十年,国家用兵二十年,雄边健儿尽膏白刃,中原赤子尽化潢池,国家金钱因之尽付东流。中间智者用智,勇者效力,都说要灭此朝食,结果不过是耗巨万万财、屠巨万万人而已。”
一番沉痛之后,杨嗣昌举了明穆宗时俺答封贡的例子。通过封贡,明朝实现边境和平,节省了大笔军费,保全了无数生命,而且桀骜凶悍的俺答一举化为荒淫之一夫;其部下数十万军队,化为卧眠之守狗。由此看来封贡抚赏实为弱敌之第一策。
再把目光前移,杨嗣昌援引汉唐,得出结论边患自古就有,而抚赏机权不容偏废。当前局势危急,要给边臣便宜之权,暂弭大患,待数年之后,敌国渐衰,朝廷中原盗贼平息,元气恢复。然后奉将天威,大张挞伐,以恢祖宗之疆土,报仇雪恨,为之不晚。
“此臣(杨嗣昌)狗马痴朴,深思远虑,不敢不呕心血。奏上之后,声名听人诋毁,在所不惜!”
杨嗣昌顶着巨大的压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把他暂时与满清和好,全力镇压流贼的战略向崇祯做了坦陈。
第二天中午,崇祯召见了包括杨嗣昌在内的内阁辅臣等十二人。
皇帝先问杨嗣昌“昨总督卢象升塘报密计,就止于如此,还是别有作用?”杨嗣昌对“料想还有作用”
崇祯语气坚毅稍带怒气“他报是建虏,怎么与他开市?边臣就该处若是?插目(察哈尔)部落吃赏,旧人还可,只要有体有名,不许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