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又得意洋洋的说“我入明地两月有余,蹂躏禾稼,攻克城池,曾无一人出而对垒敢发一矢者。今朕尚在尔地,可令曹张二总兵聚集各路兵马会战,尔等高坐城楼观战。尔出兵一万,朕止以千人应之;出兵一千,朕止以百人应之”
张宗衡沉默应之。
八月二十七,皇太极从阳和启程东行,路上又攻破宣府西面的万全左卫,九月十九回到沈阳。
后金本次入犯,蹂躏宣府大同五十余日,攻破明朝州县城堡多处,掠走百姓、牲畜数十万,明军基本上没有一场像样的胜利,多数军队不敢和后金恶战,任由其烧杀掳掠,眼睁睁看着看数十万百姓被后金军欺凌。
闰八月,崇祯在文华殿上日讲。讲完之后,召见阁臣,谈起后金入犯之事说“建虏出口之后,宜先招抚难民。各将恇怯不战,不过零星斩级,援兵可撤者撤之可也”
大学士王应熊道“建虏不过贪图我子女玉帛耳,田禾未损。倒是援兵驻扎城西,砍伐田禾放牧马匹,民甚苦之”
另一名大学士钱士升随声附和。
王应熊接着以沉痛的语气道“崞县被建虏十余骑掳去子女千余人,过代州之时,被掳之人望见城头亲戚嚎啕大哭,城头官军不敢发一矢,任其饱掠而去”
崇祯听了,气的跺脚,叹息不已,充满了对这些文武的失望和无奈。
后金退走后,崇祯又开始处罚相关责任文武。
宣大总督张宗衡革职,援军总兵吴襄、尤世威革职充军,守军总兵曹文诏、张应昌革职充军。
由于大同、宣府等重地未曾失陷处罚,崇祯没有开刀杀人,已算难得。
一晃又是两年,崇祯九年,皇太极扔掉了充满边疆民族气息的“汗”,做了中原王朝概念里的皇帝,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正式和明朝分庭抗礼。
为了庆祝胜利开国,五月,皇太极以明朝拒绝议和为名,第三次入边伐明。
做了皇帝以后,皇太极再没有亲自征明。此次命新册封的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挂帅,带着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成亲王岳托、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等一干新出炉的王爷贝勒统兵十万伐明。这些新贵之中,年龄最大,战功也不小的努尔哈赤七子阿巴泰在新朝只混了个多罗饶余贝勒,而比他小二三十岁的小弟多尔衮、多铎、侄儿豪格、岳托却个个是和硕亲王。
明廷听得后金又来入犯,上下一片惊慌。七月初三,紧急宣布京师戒严,三天两头就戒严,北京城的老百姓估计也麻木了。
崇祯召集群臣商议应对,经研究后判定,后金此次极有可能从山西长城入口。崇祯认为前年后金入犯宣大,文武抵御不力丧师辱国,这次决定用内臣督师,派太监李国辅守紫荆关、徐进忠守倒马关、崔良用守固关。紫荆关在河北易县,为太行八陉之一,和倒马关、居庸关并称长城内三关,固关在山西平定,此三关都是京西屏障。
京西四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固关,明廷重兵守了三关,阿济格就从无重兵的居庸关突破,直取昌平。
昌平是明朝祖陵所在地,长眠着从成祖朱棣开始到熹宗朱由校的十二位皇帝,乃京外第一重地,驻有重兵。总兵巢丕昌在此镇守,另有巡关御史王肇坤监军。
满清破城惯用内奸,阿济格也精通此道。他见昌平防守严密,难以强攻,就把沿途收降的两千明军释放,让其谎称兵败逃回,要进昌平协助防守。
王肇坤正发愁兵少,见有部队要进城助守,未严加盘查就放了进来。
七月初七,清军杀到城下开始,四面攻城,入城的败军在城内作乱,里应外合,昌平城破,总兵巢丕昌投降。王肇坤发觉中计,惭愤无及,策马冲入敌阵力战而死。尸首横在北门之外无人收敛,七月初天气尚热,不几天就腐臭溃烂,直到八月底清军退后才予安葬。
昌平是北京北面的门户,离北京不到百里。昌平城破,京师大震。七月十一,崇祯老调重弹,又命各镇入援。计有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王忠、猛如虎、保定总兵董文用、锦州总兵祖大寿,并把陕西剿寇的辽军祖大乐、李重镇等也调来入卫,各镇合计五万余人。
除了各镇边兵,崇祯还把在河南剿寇的五省总理卢象升也调来勤王。如此一来,内战战场上只剩下陕西的洪承畴和孙传庭,农民军的压力顿减。
攻下昌平,清军一部来到天寿山,放火把熹宗的德陵烧毁,不过还好,火放得不是太大,没有蔓延到其他帝陵。
清军接着向西攻打巩华城。巩华城位于昌平沙河,为成祖朱棣所建,用于皇帝北行巡狩和后代子孙谒陵停留,是一座行宫,但筑有城墙。
巩华城备有众多火炮,守将姜瑄一阵猛轰,将清军打退。
崇祯四年,北京城下被俘的山海关总兵黑云龙在长山阵前乘乱逃回明朝,皇太极一直耿耿于怀,此次特别交代阿济格一条秘计。
阿济格打听得黑云龙现任京营副将,就写了一封书信,说黑云龙已经归顺清朝,准备里应外合。其实是除掉袁崇焕的故伎重演,想借崇祯之手杀掉黑云龙。
没想到崇祯这次学乖了没有上当,亲自召见黑云龙并温言抚慰,命他将计就计诱清军深入予以歼灭。皇太极的第二次反间计未能成功。
初十,昌平叛兵进至西直门外,清军则屯扎清河,北京又一次面临兵临城下。城内人心惶惶,物价飞涨,斗米三百钱,当时约七百钱一两银子,如此折算一石米要三四两银子,是平时的三四倍。
十四日,崇祯在平台召见群臣,询问破敌方略。崇祯先说起京师米价暴涨,忧形于色。户部尚书侯恂提出严厉打击奸商囤积居奇以平抑物价。左都御史唐世济建议破格用人;刑部侍郎朱大启请在城外立营,方可守御;吏科都给事中颜继祖则奏请收养京师老幼病残之民。
崇祯听了众臣所奏,眉头紧皱,似乎都不中其意。说“依朕看来,今日之急莫过于捐饷助军。”
平台之上,许多大臣都建言献策,而主管兵马战事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却话语不多。清军入犯,本来他应该是召对的主角,可是并无什么破敌良策献上,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
崇祯对他也很冷淡,仿佛视而不见。大臣们明显感觉到了皇帝对兵部尚书的冷漠,张凤翼戳在那里,甚是尴尬。
第二天,清兵又攻破天津宝坻,知县赵国鼎被杀,情势更加严峻。
朝中的言官们也活跃起来,一齐弹劾张凤翼溺职无能,坐视君父忧急,逆奴披猖。
张凤翼再也坐不住了,上疏自请总督各镇援兵出师破敌,崇祯当下批准,赐尚方剑,并拨给他犒赏银一万,赏功牌五百面。同时命监视关宁太监高起潜为总监,统率辽东前锋总兵提督祖大寿、山海关总兵张时杰南下增援霸州。为了鼓励祖大寿英勇作战,特地给他加了提督职衔,给高起潜拨了三万赏功银,一千面赏功牌,明显比张凤翼待遇优厚。
张凤翼出了北京督师,清兵却没有给他面子。己巳之变时,后金军主要在北京北面攻掠,以利于其形势不妙之时退出长城。这次则肆无忌惮,挥师南下攻城略地,连破畿南文安、永清等处,二十一日攻陷定兴,前光禄寺少卿鹿善继被杀。
面对清军的凌厉攻势,明军节节败退,并无像样的战绩。张凤翼和宣大总督梁廷栋及高起潜合兵,在涿州打了一个胜仗歼灭二百清军,之后再无胜绩。
梁廷栋崇祯四年被罢去兵部尚书回乡,蛰伏数年,静极思动。崇祯八年,宣大总督杨嗣昌丁忧去职,梁廷栋又重出江湖继任宣大总督。
崇祯九年正月,梁廷栋赴阳和接印受事,枕席未暖,就巡阅宣大山西各边,驰驱塞上,不辞辛劳,又积极调度人马加强防御,倒也实心任事。
清军入犯京师,宣大近在咫尺入卫勤王责无旁贷,梁廷栋带了人马开赴北京,但一面对如狼似虎的清军,明敏干练的梁廷栋却一筹莫展,战又不敢战,不战又显得他无能。几日来,言官们的弹章如雨,让梁廷栋心情郁郁。
于是,梁廷栋去见兵部尚书督师张凤翼。只见张凤翼也是愁眉苦脸,坐在帐中,长吁短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