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五节★★黑水峪

闯王高迎祥等滁州兵败,北走凤阳,凤阳巡抚朱大典防守严密。高迎祥无机可乘,继续向东北进至萧县想越过黄河挺进山东,被副总兵刘泽清所扼难以突破,只得折而向西进入豫东北归德府,又被辽将祖大乐和豫将陈永福击败,无奈回头南下六百里突至豫南南阳府。卢象升率祖宽、祖大乐、罗岱等部由叶县南下追击,双方在在裕州(今河南方城)七顶山大战,高迎祥大败,所部精锐损失殆尽。

二月十九,卢象升一路追击高迎祥南下至南阳,布置众将四面堵截,意图围歼闯王。由于兵力不足,西南缺**由地方当局湖广巡抚王梦尹和郧阳抚治宋祖舜把守,卢象升特地差人叮嘱二人务必严加防守,却还是未能挡住。二月二十四日,高迎祥等从汉水北岸的光化县羊皮滩渡过汉水进入郧阳再辗转回到陕西。

豫楚境内的兴盛一时的农民军连遭重创,在平原旷野无法与官军争锋,一部分折回陕西,一部分又躲入郧阳卢氏的深山之中,这又给官军围剿出了一个难题。

崇祯九年三月下旬,卢象升督率祖宽等从襄阳、均州等处入山搜剿,农民军向南进入房县、竹山的大山密林之中。祖宽等部关宁铁骑在平原旷野中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如今来到深山密林马不能冲,人不能奔,无所展其长。楚地本来就潮湿,又值暮春多雨季节,辽军自幼生在干燥寒冷之地,一遇潮湿,浑身难受,不少人生病。

辽兵素来骄悍难制,此地此景,军心躁动,怨气沸腾,不愿进山剿寇。

卢象升无奈,只得调惯于翻山越岭的秦翼明、杨世恩等部川黔兵、镇筸兵九千余至郧襄搜剿,他带关宁军北上河南。

四月二十七,进至洛阳,接到兵部咨文。原来洪承畴因陕西吃紧,听说辽军在湖广水土不服多生疾病,请求兵部将其调至潼关洛阳一带干爽平旷之地剿寇,言外之意即是将辽军从卢象升麾下转归他指挥。兵部就此问题征求卢象升的意见。

卢象升接到咨文,犹豫再三,委实拿不定主意,实在舍不得把辽军拱手让出,决定看其来到河南干爽之地剿寇成效如何再做道理。

五月初三,卢象升会同河南巡抚陈必谦分发祖大乐部赴永宁、祖宽、李重镇部赴灵宝剿灭农民军。

永宁、灵宝在豫西山中,天气是比郧阳干爽的多,水土饮食辽军容易接受,但也是山高地险,道路崎岖。官军进山搜剿,给养供应极为困难,白天背粮追剿,夜晚露宿荒山,日行不过三四十里,更要命的是如此辛苦,却难觅农民军踪影,虎狼无用武之地,部队士气低落。李重镇等向卢象升反映:大军深入荒山却不能与贼一遇,搜剿如此艰难,狡贼何日荡平?

辽军自袁崇焕死后,军纪大不如前。自恃独挡后金,朝廷倚赖,颇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派头。辽东汉人本就强悍,再掺杂上蒙古、朝鲜和降顺的女真人,更是凶暴狠戾,难以驾驭。打战时骁腾悍勇不惜性命,主将要靠他们杀敌立功受赏,平时也就一意纵容,不愿也不敢用严厉军法约束,如此一来更是无法无天。

秦军和农民军言语相通,不少人还是同乡故交,临阵对敌之际往往就认了出来。危险之际,农民军再把骡马辎重扔给官军,大家乡里乡亲不能不放一马,往往闪出一条生路,放了过去,称之为打活仗。而辽军和农民军言语不通,素不相识,遇上就是拼命狠杀,没有情面可讲,因此战功累累。但所过之处烧杀淫掠,甚于流贼,百姓苦不堪言。

打了几个胜仗后,辽军就想回辽东,没想到朝廷又让他们进深山老林搜剿流贼,离家日久,这些骄兵悍将很不乐意,不少人破口大骂朝廷无情。

四月初,辽军王进忠部在襄阳三峡口哗变,罗岱和刘肇基部大量逃亡,卢象升派人去追,这些叛军怒目相视,张弓就射,吓得追兵掉头就跑。

将领之中,祖大乐还算恭谨有礼,而祖宽傲慢不逊,卢象升也得让他三分。

权衡再三,卢象升最后同意把祖宽、李重镇两军调往陕西由洪承畴指挥,祖大乐部留驻河南,归他节制。

从崇祯七年郧阳赴任到崇祯九年任五省总理的两年之中,卢象升换了三个职务,一个比一个大,几乎是马不离鞍,人不卸甲,接任湖广巡抚后五个多月中,只有五天在巡抚衙门办公,其他时间都在冷雨凄风、炎炎烈日中介马疾驰于楚豫数千里之平原旷野、高山深谷之中。

由于昼夜奔驰,连续作战,连日不得歇息,卢象升双目通红,肿胀不堪,瘦的形销骨立,但不敢休息片刻。每次大战之前,都要亲自作动员,以忠君报国、平寇安民激励部队,慷慨激越,悲歌洒泣,全军将士无不动容。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