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四,艾万年等进至宁州,被农民军优势兵力包围数重。艾万年、柳国镇战死,刘成功重伤突围,士卒死者千余人。
六月十四,艾万年等进至宁州,被农民军优势兵力包围数重。艾万年、柳国镇战死,刘成功重伤突围,士卒死者千余人。
听说曾经的兄弟艾万年被流贼所杀,曹文诏怒发冲冠、拔刀砍地,瞋目大骂“鼠子敢尔!”。在他眼中,农民军不过是一群饥鼠,亲自找到洪承畴要求带兵给艾万年报仇。
洪承畴大喜“非将军不能灭此贼”,并表示亲自带兵由泾阳出淳化为曹文诏后援
六月二十八,曹军行至真宁县湫头镇(今甘肃正宁县东南),与农民军发生接触战。此种场面,曹文诏已经经历过数百次,丝毫不以为意。他哥哥的儿子参将曹变蛟一马当先率先锋杀入阵中,农民军抵挡不住败退而走。曹变蛟斩首五百多级,血淋淋的人头推在一起好不恐怖,曹军乘胜追出三十余里。
突然,呜呜的号角声响起,四面八方杀出无数农民军。个个都是骑兵,有的头裹黄布,有的头裹红布,足有数万之众,马蹄过处腾起一片黄云,将曹军围在垓心。齐声呐喊,惊天动地,箭如飞蝗般射来,曹军纷纷中箭倒地,无不变色。不过多时,曹军阵营被农民军冲的七零八落,分割成数处各自为战。
曹文诏意识到今天将是他从军以来最险恶的一天,登时想到一句老话“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头亡,难道今日就是他曹文诏的毕命之期么?”牙关一咬,跃马横矛,往外冲杀,部下亲丁紧随其后拼命保着总兵突围。
曹文诏本来就勇力绝伦,生死关头更是勇不可当,包围圈被层层突破眼看就要破围而出。
一名被农民军捆绑起来的小卒看见曹文诏在他身边博战,如遇救星,高声大叫“将军救我”,就这一嗓子把曹文诏硬生生拉回鬼门关。
农民军中有从官军投降过来的,认得曹文诏,马上向头领报告“此将就是曹总兵。”死于曹文诏手下的农民军何止千万,恨不得将其食肉寝皮,此刻一听发现曹文诏,分外眼红,登时舍了别的官军从四面八方潮水般一齐涌了过来,如同铜墙铁壁把曹文诏围在当中。
如此一来,曹文诏纵有霸王、冉闵之勇也难以突围。
深陷重围之中,曹文诏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又如落入狼群中的一只困虎,左右跳荡、死命冲杀,击杀农民军百数十人,浑身是血。烟尘滚滚当中直杀出数里之远,最后精力耗尽,自知不能幸免,横刀自刎而亡。
真宁之战曹军三千人,阵亡一千余人,曹文诏以下,游击平安等二十余名军官全部阵亡。只跑出一个曹变蛟,他杀出重围后,收拢残军去见洪承畴。
洪承畴得知曹文诏阵亡,顿足捶胸,仰天大哭,这对于心机深沉、喜怒不形于色的洪承畴平生罕有,他是在哭曹文诏,也是在哭他自己,更是在哭大明江山。
曹文诏死后,明廷取消了原先对他的处分,恢复原有官爵,赠太子少保,把他的一个儿子任命为外卫指挥佥事,并立专祠纪念,祭八坛,造坟安葬,原部队交由其侄儿曹变蛟带领。
抛开曹文诏疯狂镇压农民军的反动本质不说,其可谓当时良将。
曹文诏作战骁勇,部队精锐彪悍,本人善抚士卒,军事过硬,在对后金和对农民军的战斗中均堪称劲旅。无论是在辽东军中,还是崇祯三年关内和后金作战,还是在陕西、山西剿灭农民军,曹军突出的战斗力都得到了时人的赞许,曹文诏本人也为满桂、袁崇焕、吴阿衡、洪承畴、吴甡几任上司所激赏。
更为难得的是曹文诏任劳任怨,不讲条件的政治品质。
曹文诏和左良玉是辽东同袍,曹的军阶还在左之上。崇祯三年京畿和后金作战之时,左良玉在曹文诏的直接指挥下并肩作战,二人相处甚得,并称良将。他的战功比左良玉的大的多,但丝毫没有的左的骄横跋扈、抗命不遵,更没有左的临战观望,养寇自重。左良玉可以把督师辅臣杨嗣昌的十二道金牌嗤之以鼻而安然无恙,而区区一名御史刘令誉就可以把曹文诏参倒。
来到剿寇战场,曹文诏几乎是人不离鞍、马不停蹄、刀不入鞘,几名著名的“巨贼”如王嘉胤、点灯子等都死于他手。洪承畴的赫赫战功一半得力于曹文诏,以至于洪承畴对曹文诏有功高震主之感,有意压制曹的战功不向朝廷请赏。曹文诏嘴上不说,依旧对洪死力报效,但心中自不免郁郁。
山西巡抚吴甡为此曹文诏抱不平,曹在吴甡面前也发泄了一通对洪承畴气量狭窄的牢骚,但并没有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依然尽心竭力为洪效力,这也许是洪承畴闻知曹战死嚎啕大哭的原因之一吧。
曹文诏丧命,缘于骄傲轻敌。他自从军以来,南征北战,所向无敌,罕有败绩。崇祯二年冬,袁崇焕入关勤王,派出的先头部队就是曹文诏,可见对其之赏识。崇祯三年,在京郊与后金作战,战绩骄人为诸军之冠,监军御史吴阿衡一再保举。崇祯四年从辽东转入陕西,在洪承畴麾下成了镇压农民军的急先锋,所到之处,无不摧破,死在其手的大小头领不计其数。
如此百战百胜,曹文诏自然滋生了骄气,把农民军视为乌合之众,不堪一击,骄兵必败,这正是最可怕的。
崇祯八年春,在时隔一年之后,曹文诏重新回到洪承畴麾下。一年多的时间并不长,但曹文诏所面对的流贼已经脱胎换骨。
首先是农民军数量急剧扩张,崇祯八年初,陕西湖广河南各处的农民军大小数十股,人数超过六十万,而围剿它的官军不过区区数万。几乎在每一个战场上,官军都是以寡敌众。
二是农民军战斗力显著增强。经过数年与官军的激烈厮杀,农民军的军事技能在战斗中培养出来。不再像初起之时,与官军交战或一触即溃或望风而逃,而是敢于正面交锋,勇不可当。并且计谋百出,已经学会了用小股部队引诱,暗地设下重兵埋伏,等官军深入包围圈后,予以围歼的高级战术。
三是农民军机动灵活,而官军笨重迟缓。农民军都是骑兵,一人跨双马或是三马,疾如风雨,昼夜可行二三百里,而官军多是马三步七,往往望尘莫及。
曹文诏不知流贼依然今非昔比,悍然兴师,既是骄兵又是忿兵,其败也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