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将李自成渑池突围后没有南下河南湖广,而是向西进入汉中,随后南向杀进四川,几个月后又折回陕西,一直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活动,八月初攻破了陇州(今陕西宝鸡陇县)。
明将贺人龙奉命援救陇州 ,他到来时李自成已经撤走,贺人龙不战而复就进城歇马。数日后,李自成大举又来攻城,把贺人龙困在陇州。
贺人龙也是米脂人,和李自成是同乡,生得人高马大,相貌粗豪,标准的武夫模样。他不是行伍出身而是一名秀才从军,如果按照北洋时吴佩孚的例子,倒是蛮有资格称作儒将。
贺人龙投笔从戎,从守备做起,虽是秀才却作战勇猛,杀气纵横,镇压农民军血债累累,深受上司赏识,从洪承畴到陈奇瑜都很器重,几年之后已升至参将。
贺人龙坚守陇州,李自成久攻不下,就想到了策反。命部下骁将翻山鹞高杰带劝降贺人龙。高杰也是米脂人,李自成想用乡党之情打动贺人龙。
高杰派人进了陇州城,游说贺人龙投降。贺人龙倒很客气,留使者住了几日,好酒好肉招待,但拒绝投降。
使者回到营中,出人意料的是并没有把贺人龙的情况向主帅李自成汇报,而是单独汇报了高杰,引起了李自成的怀疑,以为贺人龙和高杰有不可告人之语。几天后,听说明朝援军到来,李自成解围而去。
流贼抚而复叛,惊坏了五省总督陈奇瑜。闰八月十八,他急忙赶到宝鸡,一见遍地烽火,丢城失地,好不容易平静的陕西又如同鼎沸,抚胸长叹,懊悔不及。
大错已经铸成,后悔无用。陈奇瑜知道皇上马上就要追究责任,此刻也顾不得许多了,就把宝鸡知县李嘉应推了出去,说他不遵命令,擅自杀降激起叛变,下令将其逮捕。后来又怕分量不够,又把陕西巡抚练国事也参了一本,说他处置降人不当罪责难逃。
车厢峡受降是经崇祯同意的,现在一见抚局大坏,火冒三丈,不问青红皂白,把练国事革职拿问,提升陕西布政使李乔继任,并调集河南山西湖广四川各省兵马进陕围剿。
陈奇瑜移花接木,嫁祸于人,引起一片反对。亲历事件的陕西巡按傅永淳首先揭发陈奇瑜溺职、玩寇、失机、助盗等七条大罪并弹劾兵部尚书张凤翼与陈奇瑜沆瀣一气,欺君误国。
平白被革职逮问的练国事更是满腹委屈,一腔愤怒。他人虽然被拿问但还有向朝廷申诉的权利,满满写了几张奏疏申诉冤情,控诉陈奇瑜才是国家罪人。车厢峡受抚之时独断专行,并未和他商议。事后才向他通报,当时他仰天长叹“四万强寇尽从栈道进入陕西内地,饮食从何而出?岂能不剽掠?一大帅将三千人,而一贼魁拥万余众,如何能控制?朝廷征剿兵马不满二万,而降贼逾四万,内地兵力岂能压制?”
事到如今,真相大白,十一月二十九,崇祯下旨,陈奇瑜革职听勘,随即派锦衣卫往陕西锁拿,后发往边塞充军,命三边总督洪承畴兼任五省总督,全权主持剿寇事宜。
陈奇瑜的五省总督当了不到一年
风云一时的五省总督陈奇瑜从此销声匿迹,数年之后充军期满回到原籍山西保德。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山西,陈奇瑜被李军捉住,靠他昔日部将此时已经降闯的唐通的关系才被释放回家。
两年之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是为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在南阳藩府时,不为祖父老唐王所喜,险些被废掉,赖有时任南阳府参政的陈奇瑜一力呵护才保住王储之位,一直对陈奇瑜感恩戴德。如今做了皇帝,想起当日恩公,马上任命陈奇瑜为东阁大学士,称之为奉藩恩官、续命之人,并悬赏二千两银子派人到山西寻访。因道路远隔,兵荒马乱未能寻到,不久,隆武帝也被清军所灭。
清廷击败李自成占领山西后,陈奇瑜心怀故国,誓不剃发。天长日久,头发越来越长,盘也盘不住,只好任由披洒,如同山林野老。
永历元年(1646年),久已归隐山林的陈奇瑜忽然坐着轿子,穿着明朝的蟒袍玉带,头上戴着进贤冠,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保德州大街之上,径自来到知州衙门找知州贺飞熊。一见陈奇瑜如此打扮,把贺飞熊吓得魂不附体,这时北方已归清朝统治,陈奇瑜如此是不赦之罪。
贺飞熊是汉官,对前明内心还有些感情。没有马上拘捕陈奇瑜,劝他如今已是大清天下,万不可如此招摇,自取大祸,苦苦哀求其早早回家为妙。陈奇瑜执意不肯,贺飞熊怕受牵连,写奏本请示朝廷,清廷马上将陈奇瑜杀害,两名姬妾不愿独生,随同丧命。
陈奇瑜称得上是文武全才,在延绥巡抚任上一年之内将境内的农民军几乎全部剿灭,其赫赫威名不是凭空而至。出任总督之后,在河南、湖广屡战屡胜,郧阳山中山高林密、人迹罕至,陈奇瑜也能和卢象升一道不辞劳苦,身先士卒、深入荒山,可谓精诚劳苦。
在陈奇瑜的精心组织和亲自督战下,郧阳境内的农民军被迫向陕西汉南转移,汉南山中峡谷密布,岔路纵横,张献忠等地形不熟竟误入绝地车厢峡,加上两月大雨,农民军陷入绝境。
相比仰攻黄河岸边天险延水关上兵精粮足的飞天哨、开山斧,剿灭困处车厢峡中人困马乏的八大王、蝎子块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这一点只要身临其境之人都看的很清楚,陈奇瑜并非不知,以他的才略收拾此局面不在话下。但在到头一着,他的定力不够,犯下了难以置信的错误,错误级别之低与他的才略完全不匹配。
后人很难清楚当时陈奇瑜的心理活动,比较可能的解释是陈奇瑜类似重大对局中的棋手,在激烈的战斗中间突然发现对手自寻死路,把一块大棋走死,此时他不需要苦思冥想寻求妙手杀招,只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下本手,就可稳操胜券。但是也许是在如此大胜负中从天而降的胜机来得太容易了, 棋手反而失去平常心,只想一举将对手击溃,尽快拿到胜利,反而下出了遗恨千古的昏招,反而被对手翻盘。
陈奇瑜的车厢峡受降已经无法用当事人的才能、干略来解释,也许只能用上述不甚贴切的例子来推测一二。
至于陈奇瑜最后的结局,他本可以和很多人一样剃发归顺新朝。以他当年镇压农民军的威名,清廷必定会给他高官厚禄,拨给兵马让他去剿灭李闯,退而言之也可以像很多前明大臣一般隐居山林,保持名节。但他却采取了那么一种激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去九泉之下追寻他往日的回忆。在那些信奉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明朝降官看来就是不可理喻、自取灭亡,但陈奇瑜本人却是觉得求仁得仁,死而无憾,而他的两名姬妾在他死后也以身殉更是震撼人心。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五代、蜀.韦庄《咏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