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蒋允仪,卢象升到郧阳上任。由襄阳往西一路行来,不觉触目惊心。他自幼生长在地势平旷、河湖密布的江南水乡,偶有几处山峰也是风姿绰约、景色旖旎, 出门所见尽是钓叟莲娃,书生仕女,足以赏心悦目。
为官之后,身在河北三府,虽然没了江南的妩媚但也是一马平川、人烟稠密的富庶之地。此行赴任,出了襄阳就进入万山之中,一山连着一山,一山高过一山,连绵不断、直戳云端。行在山谷之中,只见得苍山乱流、悬崖峭壁,举头而望,天愈发的高远,人宛在井底,好比沧海一粟。山中崖上,虎啸猿啼不绝于耳,令人心惊胆战,百里之内不见人烟。饶是卢象升心豪胆大,也不禁暗自心惊,心道“郧阳古称天狱,今日一见却是这般险恶”
四月末旬,卢象升终于到了郧阳抚治衙门所在地郧县,但见城池依山而筑,不是砖砌,亦非土夯,只是依托山势用山石垒砌而成,高不满丈,长不过里许,极为简陋。城内外百姓不过千家,放在别处,也就是一座小县城而已。卢象升暗自叹息“此地不如大名府一县,却是堂堂抚治”
进了府衙,有道臣等官上来汇报郧阳兵马钱粮、刑名吏治、风土民情等事,并将案 卷文书等呈给卢象升过目。
看罢之后,卢象升又是一阵摇头,原来他直属标兵只有区区五百名,一年的军饷合计六千两,每兵每月饷银多的七八钱,少的只有五六钱。而他在大名府之时部下还有马步兵一千二百,如此单弱之兵如何剿得数省披猖之寇?
数日之后,卢象升带了数名亲随,巡视属下六县。每到一处,就多一分忧虑,但见郧阳山是荒山、土是瘠土,民是流民,仿佛就是给流贼天造地设。所辖六县都是弹丸山城,散布在崇山峻岭之中,每县相隔二三百里,俨然是穷边绝塞。县城城池均是用石垒成,土冒寒酸,城中百姓不过两三百家,还不如他处一座村庄。
郧阳百姓本来就少,自从农民军进入之后与官军不断战斗,很多百姓又纷纷逃难而去,六处知县不是被杀就是被革职处分,官不见官,民不见民,人气散尽,满目萧索,整个一无政府状态。
出了县城,卢象升纵马而驰,沿路尽是穷岩绝谷,百里不见炊烟,不逢人迹。偶尔在半空中的山岩石洞之上,出现一两个衣衫褴褛、鹄面鸠形之人,在搜寻草根树皮而食,远远望见官兵,马上吓得四处藏躲起来。
卢象升在马上看得真切,不禁流下泪来,他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悲凉之境界也。
残疆千里不毛,附郭居民数百,土著逃亡殆尽,额粮颗粒无征,手下残兵五百,日食饷银二分,这就是堂堂郧阳抚治右佥都御史卢象升的全部家当。
卢象升茶饭懒思,寝不安席,他本来就瘦,这下更是瘦得瘆人,揽镜自照,仅存枯骨。
到任两月,卢象升每日都在深山绝谷之中,千里无人之地,与士卒仆夫同吃同住。抚治衙门空空荡荡,它的主人常年不归。
更心酸的是,由于所属州县收不上赋税,卢象升的薪俸也无从所得,而必要的开支却难以削减,到任两月,就向当地商贾借了两千两银子,抚治大人穷成了叫花子!
同样是艰难局面,英雄选择的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懦夫则是退避三舍,绕路而行。卢象升选择的是前者。
郧阳的千难万难,激起了卢象升的英雄之气。他在抚治大堂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写“封疆事重,当万难措手之时,顶踵发肤,惟期尽瘁”,下联是“君父恩深,念能致其身之语,成败利钝,何敢撄心?”命人照原样刻成雕板悬挂起来,时时以自勉。
对联不长,但一股鞠躬尽瘁、忠君报国的忠愤之气扑面而来。
巡视完各县,卢象升回到抚治衙门,起草奏疏,要求朝廷增兵增饷,把他的直辖兵力增加到五千至少也要三千,兵饷则按照各省巡抚标兵的水平每月一两二钱左右给饷。并给朝廷算了一笔账:目前汇集在郧阳剿寇的邓杞、曹变蛟、贺人龙等部客兵,每名士兵一月既要领固定的坐饷,又要领出境作战的行粮,二者合计要三两六钱,而一名主兵只要一两二钱,朝廷养一名客兵就可以养三名主兵,何乐而不为?
奏疏上去,经户兵二部研究,一致认为兵马钱粮难以筹措,只批了卢象升他新招募的当地土著毛兵六百和新兵五百,合计一千一百。而军饷只给发五百新兵,那六百毛兵则说另议设处,轻轻推了过去。
更气人的是,这五百新兵的军饷,户部不准在新饷内开支,而是责成由湖广地方设处。当时新饷是明朝全部赋税中最有保障的税种,各地都优先保证新饷的征收,不准用新饷,等于是给卢象升开了空头支票。
农民军进入郧阳,原在晋南豫北的明军曹变蛟、张应昌、邓杞、李卑等部纷纷尾随而至,来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问郧阳抚治卢象升要军饷。而卢象升手上无兵无饷,全靠湖广巡抚唐晖接济。
唐晖从武昌、承天、汉阳等处解来两万六千八百两银子,又收到荆州襄阳府县一万八百九十九两,湖广巡按宋贤捐银二千两,藩臣陈睿谟捐银三百两(这两位大人相当慷慨),共计三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两。
这笔银子在蒋允仪手上用过近三万两,到卢象升手上仅余一万五百零五两,而光邓杞所部川兵一个月就要一万八千两。
卢象升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只能紧急向朝廷呼吁,请户部速发军饷。
陈奇瑜升任五省总督之后,深感责任重大,马上做了军事部署“陕西巡抚练国事驻商南,遏流贼西北;郧阳巡抚卢象升驻房、竹,遏其西;河南巡抚玄默驻卢氏,遏其东北;湖广巡抚唐晖驻南漳,遏其东南”,部署完毕即亲自提兵从陕西出发,指挥各路兵马剿杀农民军。
五月,陈奇瑜从东面的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入山进入郧阳,召集卢象升和襄阳道臣苗胙土,进行剿杀部署。
卢象升向陈奇瑜建议单纯驱逐流贼,不是扫荡良图,务必要合力歼剿,消灭流贼有生力量才是上策,陈奇瑜深表赞同。
这时,郧襄境内的官军包括陈奇瑜的标兵、川兵、湖广镇筸兵、晋军、石砫兵等共两万人,其中援剿总兵邓杞和湖广总兵老将许成名两部为主力合计一万余人,从竹山兵分两路进山搜剿。
郧阳山中都是激流险滩、怪石悬崖,无路可行,战马火器皆无用处,士兵们只能小心翼翼爬岩石、攀树木一步一步前进。最艰难的是粮食无法用骡马拉运,只能通过山间小河用船逆流而上搬运。由于水流湍急,河中又多乱石嶙峋,运粮船每每撞了上去,船身损坏,粮草沉入河中。
卢象升得知后,与苗胙土赶到郧县,搜罗了数十只小船,每只可以载粮二三十石,再命数十人做纤夫,一齐用力拉着船随军前进,十余天陆续发运了四千石军粮,才解决了运粮问题。
五省总督陈奇瑜也不辞劳苦,亲自入山,督率将士搜剿农民军。从六月十二开始,半月之内,明军在平利乌林关、石泉坝、洵阳狮子山等处斩杀农民军五千余人,一路追杀,战场已经从湖广郧阳进入陕西汉南境内。农民军抵挡不过,向西边的汉中方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