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正如杨鹤所料,神一魁受抚在起义军中震动极大,此时,吴甡又奉旨在延安开赈,吸引了很多饥民回乡领赈。双重效应下,陕西境内的农民军出现了第一次受抚高丨潮丨。著名首领点灯子、满天星、上天龙、独行狼、郝临庵等纷纷受抚。

很快,杨鹤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直接导致了他抚局的失败。

看到到处张贴的朝廷招抚榜文,饥民们纷纷放下刀枪来到官府规定的地点受抚,招抚官逐一登记之后,发给他们免死票,凭票回原籍,但却没有钱粮可发。

受抚后的流贼捧着免死印票回到原籍,家徒四壁,空空如也,无粮度日,无银买粮,又陷入了往日的窘境。生存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苦捱数日后,又成群结伙,啸聚山林。

有的饥民回到原籍,因其曾经为贼,打家劫舍,被本乡之人歧视,很难融入正常生活,原先和睦的同乡关系不复存在。这些人被边缘化,得不到同情和尊重,被人戳戳点点称之为贼,人前背后抬不起头来。一段时间之后也重操旧业,再次投入农民军。

五月十五,杨鹤移镇耀州(今陕西耀县)。六月,王嘉胤在山西阳城山中被临洮总兵曹文诏用计斩杀。声势最大的两大巨头一死一抚,杨鹤深受鼓舞,向朝廷恭报剿贼情形。

“神一魁受抚,王嘉胤被斩,榆林久旱得雨,山西方面也放开关卡,运粮过黄河接济陕北,韩城宜君洛川等处流贼纷纷求抚,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他始终不敢盲目客观,妄称一举荡平。

杨鹤宣称流贼穷饿之极,无处生活,兵至则稽首归降,兵去则抢掠如故,因此他坚持剿抚并用,以剿行抚的原则, “剿一处就抚一处、安插一处、善后一处,善后之后仍高度戒备,保持剿灭的态势,这才是真正的荡平”

关于善后,杨鹤提出

一是禁暴止乱不可一日无兵,申请增兵加饷

二是真心招抚解散,申请把吴牲赈济结余的一万八千两银子用于安抚之用,不足部分再加增补。解散安插之后,由州县官加意抚摩,开垦荒田,恢复生产。

杨鹤以无比沉痛的心情指出:流贼之乱,首尾四年,祸延秦晋两省,杀将攻城,覆尸流血,乃秦中一大劫数。今日之事,如果扫荡不清、善后无法,将一局不完,前功尽弃。目前看似增了不少兵,耗费钱粮,后来将恨今日增的少,这不需要多大的智慧都会看得出来。

杨鹤还敏锐的指出:三秦治乱关系海内安危,更甚于辽东。对此朝廷必须要高度重视,不可吝啬兵饷,遗恨千古。

历史证明,杨鹤的预测无比正确!

最后,杨鹤深情的怀念起已故十几年的神宗皇帝,慨叹神宗皇帝真是圣人,出兵朝鲜平日本的丰臣秀吉,宁夏平啺荨⒉ブ萜酵了狙钣α魑鞣ィ蚩私荨6笔蔽煜滤覆〉恼魇湛笏埃袢湛蠢词呛纹涞挠⒚鳎媸鞘ヂ窃ㄎⅰ�

至此,陕西的民变已持续四年,依旧难以平灭,核心问题不在于农民军不愿意受抚,而在于受抚之后,数十万变军和饥民如何安插善后。

变军回到部队,要发饷;饥民回到农村,生存要吃饭,生产要物资,这一切都需要巨量的银子、粮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而不是动听的言语。

而当时的明朝政府,举步维艰,财政犹成问题。后金兴起后,取代蒙古成为明朝的头号外敌,明廷为了应付辽东战事,投入了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没有大规模战事,仅关宁军费每年就要四百万两。战事激烈的天启二年辽东军饷开支达一千万两,已经是户部太仓库收入的两倍多,财政濒临破产。

无奈之下,明廷开征了辽饷,到崇祯三年,先后加征三次达到每亩九厘银,仍然入不敷出。

要稳妥地解决陕西民变的解散安插善后事宜,需要百万以上的银两。明朝国库空虚,户部根本拿不出来,崇祯也不愿意忍痛从内帑支付,解散安插成了口惠而实不至的空头支票,也就做不到杨鹤所说的真解散、真安插,民变的根源没有解决。因此,大面积出现了刚刚招抚解散了大批农民军,不久又揭竿再起的旋抚旋叛现象。

对于陕西民变,崇祯一开始的态度基本和杨鹤一致,他也清楚民变的根源。但一当各级官员请求蠲免、截留陕西赋税用于招抚流民,崇祯就很不情愿,如遇到请发内帑,崇祯更是不肯甚至恼怒。

一直拖到崇祯四年,才给了吴甡十万银子去赈灾,他以为已经是大开隆恩。后来有大臣认为远远不够,请求再发,崇祯根本不再理会。

崇祯的态度在崇祯四年五六月间发生突变。四月,民军首领王左挂在受抚后又欲复起,被陕西巡按李应期和延绥巡抚洪承畴所杀。崇祯得知后责问李应期“王左挂既降,何又杀之?”,一个月后,针对同一事件,崇祯话锋一转,又说“贼势猖獗,招抚非是,杀之良是”

此刻的崇祯已感觉到陕西民变不是靠十余万两赈银就可以解决,索性不如大开杀戒,强力剿灭,放弃了他先前的流寇亦我赤子的初衷

对于崇祯态度的变化,杨鹤没有及时察觉,更谈不上立即跟上。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