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解围
几天后,神一魁派手下头目刘金、刘鸿儒和杨鹤的使者刘可观一同来见杨鹤求抚,杨鹤见神一魁没有伤害刘可观,认为神一魁确实有心受抚。于是大开府门,亲自接见了刘金、刘鸿儒,让他们回去转告神一魁,只要他诚心受抚,杨军门保他不死,还授以官职。
三月初九,神一魁部六十余名大小头目来见杨鹤,为首的是孙继业和茹成名,一齐叩头请罪,送回了被俘的合水知县蒋应昌和早先攻破保安抢去的知县印信,并说数日内将全军来降。
杨鹤喜出望外,没想到如此顺利的就招抚了第一巨寇神一魁。
他和周日强一致认为:这是一件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说明抚局深入人心,一定要隆重其事。这些亡命之徒前来归顺,必须示之以礼,以德服人,必须让其深深感受到皇上和杨军门不念旧恶,治病救人的诚意。
周日强马上前去安排。在宁州城楼上,摆放一座龙亭,让这些降人跪在城墙下向龙亭叩头行礼,三呼万岁。城墙三丈多高,降人们跪在下面,显得那么的渺小,抬头望着城头的龙亭,又感觉非常的威严,自然心生对皇帝和朝廷的敬畏。然后,打开城门,由专人引导其进城登上城楼。
上城之后,由茹成名等四人抬起龙亭下城头,前面由官府二人打着两面杏黄大旗开路,一面写“圣寿无疆”,一面写“太平有象,”余人排列整齐跟随而行。
仪仗队伍抬着龙亭,一路进了知州衙门。杨鹤命把龙亭摆至大堂正中安设,然后率周日强等文武官吏、军民父老二三百人行五拜三叩大礼,州学的秀才宣读圣旨,降人们跪下只顾磕头,嘣嘣作响。
礼成之后,杨鹤下令手下材官将这六十余名降人一齐押至关帝庙,准备焚香发誓。杨鹤坐着八抬大轿走在前面,这些降人也不只是受了感动还是故意起哄,一拥而上,把杨鹤的轿夫推开就要给杨鹤抬轿,警卫亲兵拔刀就要砍,杨鹤厉声将其喝住。
就这样,巨匪们抬着轿子,如同新娘子出嫁颠花轿般使劲的颠, 卖力的抬着总督浩浩荡荡、招摇过市,到了关帝庙。
杨鹤下了轿子,郑重其事的和降人一齐跪在关帝像前发誓:降人诚心受抚后,官家保证今后绝不加害;降人绝不再叛,情愿解散为农,不再劫掠。
关帝庙中观者如堵,州民蜂拥,欢声雷动,都说从此天下太平,各安其业。杨军门真是活佛下凡,一片慈心感动天地,为三秦百姓消去刀兵之灾。
杨鹤听在耳里,说不出的高兴。
几天后,神一魁的女婿又来求见,杨鹤知道神一魁还不放心,派女婿来侦查,于是厚加款待,温言安抚,晚上又同其同卧一室,以收其心。
果然,神女婿回去不久,神一魁亲自来降。
杨鹤见神一魁身高七尺,膀阔腰圆,面黑似铁,满脸虬髯,心下暗叹“如此一条好汉,本该为国出力,却沦为大盗,岂不可惜?”
当下,杨鹤板起面孔,厉声斥责神一魁起兵作乱,罪不容诛,神一魁跪在地上,唯唯认罪。
随后,杨鹤又好言安抚,让他洗心革面,效忠朝廷。神一魁满口应承。杨鹤当场授神一魁守备官衔,大致相当于今日之营长,是在都司之下的低级武官。杨鹤随即派人去合水点验神一魁所部,将其中骁勇之人收为官军,其他发给饥民印票遣散回原籍。
三月二十九,神一元宁州所部全部遣散,合计遣散饥民六千九百九十七人,边丁三千余人,另有愿意回官军效力的边丁四千三百余名,马骡三千二百余匹,铳炮、盔甲甚多。杨鹤亲自到合水踏勘城池,赈济难民。随后又去了庆阳待了几天后,回到宁州。
宁州受抚,周日强对杨鹤的帮助很大,杨鹤非常满意,他向朝廷推荐说周日强之才真可大用,他本人自愧不如,是日后秉持节钺、做巡抚总督的人选。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神一魁受抚。
宁州受抚后,杨鹤立即向崇祯汇报了前后原委,并提出了用抚局解决流贼的四点根据。
一是边军作乱源于欠饷四年,饥民作乱源于大旱四年,粟贵如珠,除了做贼抢掠别无生路,其情宜抚。
二是神一魁等锋不可当,攻城屠邑,势如拉朽,官军望风奔溃,其势不容不抚。
三是三年以来,前后斩杀流贼已有数万,贼党却越剿越多,杀不胜杀,不知有多少无辜百姓死于刀枪之下,而流贼精锐却不见少。剿者自剿,乱者自乱,剿法穷矣。其局不容不抚。
四是皇上派吴甡来陕放赈,灾民附者如潮。近日天又降雨,大旱缓解,麦垄青青,已有丰年之象。现在把群盗解散归农,各归乡里,化剑为犁,天下犹有太平之望,不然大乱终不可平。其时不容不抚。
崇祯很快作了批复,肯定了杨鹤的做法,“杨鹤相机招抚,允协朕意”
杨鹤主抚,但不是完全用抚。作为朝廷大官,他自然懂得剿抚并用的道理。对于一面受抚,一面武装对抗官军的农民军,杨鹤杀起来一点不手软。
得到了皇帝的肯定,杨鹤有了底气,加大力度,声势浩大的开展招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