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吴甡,扬州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甡(shen)算一个生僻字,本义指草木长在一起,引申为众多之貌。《诗大雅桑柔》有“甡甡其鹿”的句子,因此吴甡的字叫鹿友。

吴甡先后在福建邵武、晋江和山东潍县任过知县。天启二年,升为御史,后被魏忠贤削籍,崇祯继位又起用为山东道御史,在当时有精明能干的声誉。

在明末的官场中,吴甡算是一个典型。出身科举正途,担任过三任知县,具备丰富的基层行政经验。办事认真,小心谨慎而又机敏干练,有一定的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和办法,同时又善于窥测风向,精于趋利避害,老练深沉。

陕西赈灾,要和愤怒的饥民和凶恶的盗贼打交道,可以想到不是一项美差,需要一个遇事有办法的官员,吴甡是比较合适的人选,确实也圆满完成了任务。

吴甡领旨之后,先落实十万赈银,这是救灾的关键,比他这位御史要紧,要求户兵二部派得力差官即刻押运,务于三月初运至陕西。落实好之后,他本人于二月初九出京赴陕。

北京距离西安两千余里,三月初二日,吴甡到了西安,平均日行百里,赶上了急行军的速度,吴御史可谓风驰电掣。两天后,三月初四日,十万赈银也安全运至西安,吴甡马上着手开展赈济工作。

以当日之灾情,十万两赈银,远远不足。吴甡出京后,兵部职方司郎中李继贞给崇祯算了一笔账,十万两赈银,一个灾民发一两,只能发给十万人,而需要救济的灾民何止十万人?市场粮价暴涨,斗米七钱,按照人均每日六两口粮计算,只能维持五十天,五十天之后又要挨饿。

究竟需要多少银子才能较为满足地赈济陕西灾民?历史没有给出答案。万历年间,陕西全省人口官方数据约有四百万,八府之中,西安府人口最多,超过百万,延庆地区可能有五六十万。如果以五十万匡算,按照李继贞提出的粮价和供应水平,要维持一百五十天的口粮,大约需要一百五十万两。

一百五十万两,无疑是一笔巨款,大约够关宁半年军费,在民穷财尽的崇祯时期,朝廷要拿出这么一笔款项救灾,困难很大,但也不是完全拿不出来。

明末的内帑是个历史之谜。经过张居正的苦心经营,万历中期,明朝的国力达到永宣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国库充盈,武功鼎盛。万历三大征耗银一千多万两,之后九边年例银每年要三百余万两,而太仓库收入一年不过四百万两,神宗修建宫殿,封子嫁女又时不时向国库伸手要大笔银子,明朝财政开始吃紧,赤字高企,国库空虚。

外库空虚,内库却饱满。神宗向以嗜财好货著称,中年之后尤甚,想方设法搜刮宝货入宫,不惜被天下人抱怨唾骂。四处派出太监到各处充作税监矿监,掘地三尺,搞得天下鸡飞狗跳,怨声载道,十余年间搜刮了五六百万两银子充入内库,而因此被迫害至家破人亡之家何止千万。

神宗搜刮了一辈子,驾崩之日,除了定陵之内陪伴他于地下的珍宝之外,带不走一文钱,两腿一蹬上了西天,和乞儿穷汉无甚分别,倒是将金山银山留给了他的儿孙。

泰昌,天启两朝大规模的用内帑充作军费,超过一千万两,把神宗留下的家产也折腾的所剩无几了。崇祯扳倒魏忠贤及其党羽,这些人的家产全部没官。魏忠贤的家产有多少,史无明文,但可以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崔呈秀、田尔耕等比不了九千岁,但也是顶级富豪,皇帝的内库又满满当当。所以,崇祯并不缺钱。

此时如果崇祯咬牙从内帑中拿出五六十万两银子,再强力从勋臣外戚身上弄五六十万两,户部等衙门再凑三五十万两,是可以凑到一二百万两的,再拿到陕西赈灾,其力度和效果大不相同,必然是一加一大于二。

遗憾的是,崇祯没如此眼光及魄力,他宁愿之后一次又一次的不情愿的拿出几万两、十几万两内帑零碎使用,用于剿寇和赈灾,却不会在大患初起之时一次性拿出重金集中使用平息祸变。

吴甡经过初步了解灾情后,马上感到十万两赈银远远不够用。可是皇上临行之际,可就给了这十万两银子,而且再三叮嘱,要好生使用,“必须躬亲料理,实惠及民。不许委官吏胥从中侵没。仍责成府州县有司多方措处设法凑齐,以赡穷黎。”皇帝还是把希望寄托在陕西地方政府身上,要他们想办法拿出钱来赈济饥民,谁的孩子谁抱!

面对困难,吴甡开动了他灵活的大脑,计上心来。他把皇上的指示和他的来意写了一道榜文,印了数百张,盖上通红的大印,命人四处张贴,榜文中除了宣示皇上德意之外,还号召陕西各位藩王、官绅积极捐款捐粮,积德救民,必有福报。

第二天一早,吴甡穿戴好官服,揣着名帖,坐着轿子,带着随从来到秦王府。

明朝首任秦王是朱元璋的第二子朱樉,马皇后所生。洪武三年(1370年)封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西安,还当过宗人令,相当于族长。现任秦王朱谊漶是十世孙,万历十五年(1587年)继位,至今已四十五年,是第十任秦王,论辈分是当今崇祯皇帝的伯父。

秦王是崇祯四年陕西境内五位藩王之首,而且是天下首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府中金堆玉砌,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吴甡兴冲冲的来到秦府,只见好大一座府邸,墙高三丈,四门皆有城楼,就是一座城池。

递上名帖,通禀之后,有一位太监带吴甡进了府门。一路走了好久,进了一座门又一座门,亭台楼阁,湖面假山,珍禽异兽、四时花木,把吴甡瞧得眼花缭乱。饶是他为官多年,平日出入尽是豪门巨宅,也不禁暗自赞叹,心道“”人言秦府甲于天下,果不虚言”。

待到进了正殿,听得后庭传来丝竹歌舞之声,太监让吴甡稍候,他进去禀报。片刻之后,一声咳嗽,吴甡以为是秦王驾到,忙整衣冠准备行李,一看却不是秦王,是秦王府长史。

长史走近前来,低声和吴甡讲“大王正观赏歌舞,请大人稍候”。吴甡忙说“无妨无妨,下官恭候就是”。说着有侍女献茶,吴甡坐下喝茶,面上若无事,心头却浮上一句唐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约莫有半个时辰,后庭脚步声嘈杂,一群太监、宫女打着金瓜斧钺,簇拥着一位头戴金冠,身穿蟒袍,富丽堂皇的老年王爷走了进来,正是秦王朱谊漶。

吴甡赶忙跪下叩头,问候秦王金安。秦王左手微微一抬,示意吴甡免礼,宾主落座。

吴甡以谦恭的语气向秦王汇报了他奉旨来秦赈灾,接着恭维了朱谊漶德高望重,聪明仁惠,实乃秦人之福。老秦王呵呵笑了两声。

吴甡道“此番秦地三载奇荒,古之未有,臣奉旨救赈,只是灾民甚多,赈银不足。今日拜见大王,一为请安,二为借银,大王为秦地诸王之首,定当率先垂范,以救秦民,功德无量”

秦王听了,一脸迷茫,问“西安府有遭大灾么?孤怎不知?”

长史一旁答道“吴大人说的是延安、庆阳,咱西安府风调雨顺的很咧”

秦王哦了一声“孤在西安,千里之外岂能管得?”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1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