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明朝帝系表(1368-1644)定都:北京

1洪武朱元璋

1368.1-1398.6

41-71

皇太极朱标

1355-1392

3永乐朱棣(四子)

1402.7-1424.9

43-65

成祖长陵

2建文朱允文(长子)

1398.6-1402.6

22-

4洪熙朱高炽(长子)

1424.9-1425.6

47-48

仁宗献陵

5宣德朱瞻基(长子)

1425.6-1435.2

28-38

宣宗景陵

6正统、天顺

朱祁镇(长子)

1435.2-1450.9

1457.2-1464.2

9-23、31-38

7景泰朱祁钰(次子)

1450.9-1457.2

22-30

英宗

裕陵

8成化朱见深(长子)

1464.2-1487.2

18-41

宪宗

茂陵

兴王朱右杬

1476-1519

9弘治朱右樘(三子)

1487.2-1505.6

18-36

孝宗泰陵

世宗

永陵

11嘉靖朱厚囱

1521.5-1567.2

15-60

10正德朱厚照(长子)

1505.6-1521.5

15-31

武宗康陵

12隆庆朱载后(三子)

1567.2-1572.7

30-36

穆宗

昭陵

13万历朱翊钧(三子)

1572.7-1620.8

10-58

神宗定陵

14泰昌朱常洛(长子)

1620.8-1620.10

39-39

光宗庆陵

熹宗

德陵

15天启朱由校(长子)

1620.10-1627.10

16-23

16崇祯朱由检(五子)

1627.10-1644.4

18-35

第三节 陷登州

吴桥反了孔有德!屠了王家大院之后,叛军闯入县城,洗劫一空,抢得数百匹头骡马,呼啸而南。数日之内,攻陷陵县,临邑、商河,远近大震。

明朝在山东的最高的军政长官原是山东巡抚。自有辽事之后,因熊廷弼倡导三方布置之说,天启元年,从山东巡抚职权中分出登州、莱州,新设登莱巡抚,首任登莱巡抚为陶朗先。崇祯元年九月,时任登莱巡抚孙国祯被免,蓟辽督师袁崇焕为统一事权,奏请朝廷裁去登莱巡抚。袁崇焕被拿后,明廷复设登莱巡抚,孙元化算是第六任。

登莱巡抚只下辖山东半岛北部沿海的登莱二州,地盘不算大,但在行政级别上和统辖整个山东的山东巡抚平级,都是手握军民财政大权的军门。

此时的山东巡抚是余大成。余大成原本是正五品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己巳之变中,因成功劝说袁崇焕修书祖大寿有功,崇祯外放他为山东巡抚,成了一方诸侯。

余大成为官清廉,操守不错,如果在太平年月,会是一名德政爱民的好官。山东地处中原腹地,元末之时,元朝大将察罕帖木儿与红巾军田丰曾在山东鏖战多年。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又在山东东昌运河一带和建文朝廷盛庸等人激烈战斗。此后两百年间,山东境内基本太平,百姓安乐,不闻兵戈。

到了启祯年间,明朝走向衰亡,山东也开始不太平了。

余大成上任不久,山东境内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老百姓纷传大劫将至,弥勒降生,纷纷起来反抗官府。州县各官向巡抚衙门告急,请求速派大兵弹压。余大成不从,说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百姓无知误受奸人迷惑抗拒朝廷,待本院念他几卷经文即可平乱。

说干就干,余大成每日焚香沐浴,在巡抚衙门诵经祷告。所幸本次起义规模不大,在州县官吏的疯狂镇压下最终平息下去。余大成由此声名大噪,得了一个“白莲督院”的美称。

道臣谢琏拿住白莲教徒,送呈余大成发落,余大成说人性皆善,杀之无益,命把囚徒当堂释放。民间流传,既然逆贼也是良善,那么狗儿也有佛性,一时传为笑谈。

孔军作乱的消息很快报到济南,余大成开始不信。后来各个方面的信息都指向孔有德确实反了,沿途破城杀将,正向登州方向杀来。

山东巡按王道纯在平原县,得知贼势猖獗,十分着急,写信给余大成,请他火速派兵剿灭。余大成看了书信,不以为然,说“孔有德是孙抚台的爱将,山东、登莱本是一家,乃一块土之兵,岂能做邹鲁之晎相比?”

到了十二月初六,叛军的声势越来越大,各地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余大成无奈,派中军沈廷谕率巡抚标兵,参将陶廷鑨率德州地方部队去剿灭孔有德。

山东两百年没有战争,地方部队平日鲜有操练,只是上级领导检阅时,手执刀枪排练一下,完全是表演性质。突然让他们去和东江的亡命之徒去拼命,结果可想而知。

沈廷谕是巡抚中军,平日里只管传令,山东州县官员拜见巡抚先要过他这一关,神气的不得了,此次出征,依旧是平日里视察地方的排场,坐着八抬大轿,前呼后拥。

正行进间,与孔军相遇,官军齐声呐喊,冲了上去。巡抚标兵在前,一交手就被叛军杀得血肉横飞,犹如砍瓜切菜,吓得掉头就逃。叛军紧追不舍,德州兵也抵挡不住,被杀得大败。沈廷谕见势不妙,也不得排场了,逃命要紧,急忙从轿子里钻出来,抓了一匹快马,落荒而逃,回到济南报与余大成。

朝廷得知叛军作乱后,崇祯下旨,责成余大成、孙元化二人戴罪协谋,激励将士,亟图自赎。

两位巡抚见皇帝语气严厉,不敢怠慢,相约在登州以西的黄山馆(今属山东龙口)相会,面商大计。

孙、余二人会面后,观点出奇的一致。都认为孔有德造反是事出有因,被逼无奈,只要朝廷大开生路,精诚所至顽石点头,孔有德定当迷途知返,报效国家。

孙元化对余大成说“孔有德走投无路之时,我将其收留并拔为将官,自问待他不薄,其所部皆是辽军精锐,与国家大有裨益。我此次必当以诚感之,对其晓谕皇上威德,令其全军来归,戴罪立功”余大成连连称是。

二人计议一番,余大成派与孔有德旧时相识的差官乙邦才,去叛军营中招安,承诺只要孔有德解甲而降,两位抚台决然不计前嫌。没想到乙邦才被孔有德打了四十军棍,撵了回来。

孔有德没给堂堂的山东巡抚面子,余大成脸上有点挂不住。孙元化倒不怎么意外,他觉得孔有德和余大成素无往来,此举不过是武夫骄悍本色,不足为奇。他孙抚台则不同,对孔有德有知遇之恩,前去招抚,他定然不敢无礼。

孙元化所料不差,他派去的差人孔有德待若上宾,让代禀恩抚,他为乱兵所逼,不得已才铤而走险,如今懊悔不及,只要恩抚不加怪罪,他愿率全军反正。

差人回禀后,孙元化很高兴,越发觉得自己有识人之明,孔有德果然忠勇双全。此时不宜进兵,以免孔有德疑惧,功败垂成。于是,和余大成就此别过,各回各家。临行之际,二人再次商定,为避免地方糜烂、生灵涂炭,对孔军作乱,决用“抚局”。

如此一来,在孔有德作乱初期,叛军力量最薄弱的时期,由于山东、登莱当局决意用抚,叛军未遭一刀一箭相加。孔有德并未停止脚步,就地投诚,而是长驱东指,直奔登州,一路之上,招降纳叛,队伍迅速壮大,已近万人之众。

叛军一路东行,如同狼群,不一日来到新城县,正是吴桥因吃鸡折辱军士的王象春的老家。王象乾已在两年前死去,享年八十五岁,可谓富贵寿考。他家兄弟七人都在朝为官,是当地第一豪门,高墙大院,牌坊高耸,目标相当明显。叛军毫不费力找到王府,齐声呐喊,杀将进去,王家三十余口被杀,只有数人逃脱。

十三日,孙元化行至掖县的朱桥驿,和登莱总兵张可大相遇。

本年十月,张可大本来已经奉调南京,登州老百姓闻讯流着眼泪苦苦挽留,张可大只得暂留几日。紧接着就发生了孔有德叛乱,张可大闻之大怒。他马上想起崇祯二年春,毛文龙诈称遇风,带兵船数十艘从登州海面登陆上岸索饷之事。

当时张可大刚到登莱出任总兵不久,闻讯急忙去见毛文龙。毛文龙架子之大、意态之骄、言语之妄,令张可大气炸肝胆,可是又不敢发作还得强陪笑脸,苦苦劝了半日方才送走那尊瘟神。回来之后,张可大惭愤难当,足有一个多月郁郁寡欢。

袁崇焕斩了毛文龙,张可大拍手称快,庆幸天下除了一害,连喝了一个月酒。不久,孙元化巡抚登莱,带来八千辽兵,其中一半是毛文龙旧部。张可大向孙元化进言,说毛兵野性难驯,终必为变,还是遣散为妙。孙元化不听,反而劝张可大莫要鼠肚鸡肠,他在辽东多年,深知辽人可用。

朱桥驿抚镇相逢,孙元化想起张可大当初之言,略有尴尬。张可大照顾抚台的面子,没有旧事重提,只是请令要去剿杀叛贼。孙元化道“我与余抚台已经商定,此事不可用剿,当用抚局,将军莫要进兵,随我回登州便了”

张可大听罢,道“孔有德狼子野心,仁慈难化,此时如不痛剿,恐必遭反噬,悔之晚矣”

孙元化摇了摇头,“将军差矣,其已有书信来,只要朝廷不去剿他,必来降顺。本抚出来多日,公务积压,先回抚衙料理,将军可随后回登受降”,说罢打马回了登州。

张可大见孙元化已走,思来想去,觉得抚台之言实在天真。点起本部人马,仍往叛军方向行去。

孙元化听得张可大不遵将令,仍旧追剿孔有德,不由得恼怒起来。即刻派亲军骑快马捧着他的令箭去追张可大。张可大见了巡抚令箭,不敢不遵,长叹一声,率军掉头东返回到登州。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