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在长山之战中唯一的收获是两年前被皇太极生俘的总兵黑云龙乘乱逃回了明朝。
黑云龙和麻登云被俘后,降顺了皇太极。皇太极对二人很是优厚,常带在左右。麻登云死心塌地改换了门庭,黑云龙却暗地里和明朝方面互通消息。他的家属也在北京活动,疏通关系,希望朝廷赦免黑云龙的罪责。黑云龙叛国后,明廷逮捕了他的四个儿子,并把这个消息传递给黑云龙,要他伺机反正,不然将严治其家属。黑云龙向明廷表示,他虽被迫降敌,但一寸丹心,不忘故国,一有机会定当反正。
经过崇祯的默许,明朝同意黑云龙反正归来。
长山之战,黑云龙跟随皇太极出征,两军酣战,没人顾得上他这位明朝降将。刚好天降大雨,黑云龙乘雨逃入明阵,策马狂奔,逃入明地。
明朝经过严密审讯之后,赦免了黑云龙,并封他为副总兵。从此黑云龙又成了大明之臣,直到李自成进北京,尚在人世。
后金大获全胜,押着一众俘虏收兵回营。皇太极坐在虎皮交椅上,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张春、张弘谟等被带到皇太极面前,张弘谟等纷纷下跪,以无声的语言向皇太极传递了背叛故主,降顺新朝的信息。皇太极微微颔首,表示接受。用一双眼睛紧盯着披头散发的张春,等待他的行动。
张春昂首挺胸,两眼看天,并不看皇太极一眼。皇太极见张春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蔑视他这位胜利者大金皇帝,怒往上冲,劈手从身边侍卫手中夺过一张弓,搭箭就要射死张春。代善在皇太极身旁就座,急忙上前拦住,劝道“我军此前阵上擒获之人无不收养,此人狂妄,想一死成其美名,皇上岂可杀之一遂其意”皇太极气哼哼的把弓往地上一扔,说“先押了下去”
护军把张春关押在一座军营,张春不出一言,水米不进,开始绝食。皇太极听说之后,派巴克什库尔缠和达海把他吃的御膳送给张春吃。
达海给张春施了一礼“皇上盛德宽洪,遣我等以御膳赐老爷”
张春终于开口说话“我死志已决,蒙皇上厚意欲生我,我亦知之,但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此语非我所创,乃古之定理。崇祯皇帝聪明,只是执政大臣奸恶,视我如犬马,我奉命而来,未能战胜,岂有全军覆没独自求生之理,若我死,我五子三孙可得生。”
库尔缠、达海见张春语气松动,道“我皇上非好杀掠而兴兵也,皇上欲议和,孙阁老、丘巡抚现在边镇,公又在此,你三人俱是崇祯皇帝身边亲近大臣,不妨向朝廷进言两国和好,各罢刀兵,共享太平,岂不为美?”
张春默不作声,良久道“此事他二人也不便明言”依旧不食。
皇太极不依不饶,一日三餐,顿顿派人送饭,他吃什么,就给张春送什么,一样不缺。三天下来,送来的各式酒肉果品堆了一地。
到了第四天,饿的奄奄一息的张春长叹一声,开始进食。
罗雀掘鼠
长山大败后,十月十二,有三名长山之战被俘的锦州军士高应元、陈二、韩五从后金军中逃回锦州。陈二自告奋勇,愿意给明军带路偷袭后金。高应元也颇有胆气,说擒贼擒王,拼得一死,也要砍死四酋(皇太极)。
于是,祖大寿的弟弟祖大弼带领敢死士一百二十人,以陈二等三人为向导,夜晚三更时分,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携带鸟铳弓箭长刀,夜袭皇太极御营,鸟铳齐发,烟焰腾空。皇太极猝不及防,在梦中惊醒,惊慌失措,在侍卫拼死护卫下,来不及穿好衣服,逃出营帐。祖大弼等如砍瓜切菜,杀死数百后金兵,撤回锦州。
祖二疯子(祖大弼骁勇彪悍,战不畏死,人称祖二疯子)半夜劫营,把皇太极吓得不轻,但还是救不出城中的祖大寿。之后,明军再也组织不起像样的援军,彻底放弃了解围的行动,在锦州闭门自守,任由四十里外的祖大寿自生自灭。
张弘谟等投降后,皇太极命他们每人写一封长信给祖大寿,以长山之战的亲身经历烘托后金武力之强大,并用关宁袍泽之情打动祖大寿认清形势,献城投降。
皇太极也不甘落后,亲自修书一封给祖大寿,语气出奇的诚恳以至于谦卑。说他素来爱好和平,多次讲和,只是明帝自大,自视在九天之上,视己为天上人,视我如鸟兽,如在九地之下,竟无一言相报,是以忿而征伐。似乎早有宿约,与将军相遇与大凌河,深惬我仰慕将军之素志,此乃上天安排使我二人相见,共成大事。
我起自东陲,但知军旅之事,而不知养兵爱民之道,山川形势之险夷,亦多未谙。战争之事,我自承当,运筹之事,惟将军指示。休戚与共,富贵同享,此我之愿也,望老兄思之。今凌城内外援绝,士马亡毙殆尽。望将军熟思独断,勿被众人所误,遗恨千古。
世上有一种人,能软能硬,时而凶神恶煞,时而慈眉善目,既能高高在上,又能贴地而行,往往能吃得开,皇太极就是此中佼佼。
初十,汉人王世龙逃出城来,被后金军捉住,供称:城中粮绝,工役、商民饿死无数,马匹倒毙殆尽,只剩下三十匹,供副将以上军官乘骑。
同日,后金军携带大炮围攻于子章台,于子章台在大凌河北二十里,是大凌河城外明军最大的堡垒。连攻三日,发大炮轰击,声闻数里,台上砖石尽碎,守台明军抵抗不住,缩进台内,第三天,台上城垛被后金火炮击坏,击死明军五十七人。
最后,守台参将王景朝出降,求见皇太极,皇太极赐其貂皮帽子,貂皮外套。台内男子239名,妇女儿童339口,全部投降。
于子章台是大凌河城外明军最大、最坚固的台城,它一投降,其他各台守军一半投降,一半逃散。大凌河城外明军据点全部被清除,大凌河城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彻底成为一座孤岛。
城中陆续有汉人三五成群逃出城外,祖大寿也不禁止,放弃自谋生路。出城后,都被后金军俘获,一番审讯后,拨给八旗作为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