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己巳之变,从崇祯二年十月底皇太极突入长城,至崇祯三年五月中阿敏败出冷口,前后近七个月。皇太极入犯,本是明知风险极大强行为之的无奈之举,没想到却履险如夷,大获全胜。
好比二人对弈,黑方形势不利,如果按部就班常规走下去,败局已定。黑方为了扭转局势,不得已走出过分之着,以求一逞。白方此刻要是应对正确,抓住对方过分之手,予以痛击,黑方定会溃不成军、大败亏输,棋局就可能提前结束。但是,白方如果应对失误,昏招连发,黑方过分之手,就会成为绝妙之着,起到本手数十倍的效果,从而一举逆转,反败为胜。因此,一方的过分之着,对另一方是机遇,更是考验。
己巳之变正是如此。皇太极鉴于辽东难破,如果维持现状,和明朝对峙,时间最越久对后金越是不利,所以不惜铤而走险,起倾国之兵,勾连蒙古,千里入犯。
一路之上,皇太极前思后想,实无把握,青城退兵之议,虽然靠岳托、济尔哈朗等少壮派的支持得以继续进兵,两尊佛的顾虑却并非全无道理,更令皇太极觉得前途叵测,惴惴不安。
破边之后,皇太极没有立即攻打遵化,而是仔细观察明朝的反应,以便随时脱身。待他看见明朝反击无力之时,才放胆攻打遵化、三屯营,而两城攻取之易,又出乎皇太极之预料。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敢立即深入内地,在遵化停留数日之久才向南进发,假如在攻破遵化之后立即疾行,将会在袁崇焕之前抵达蓟州。这一阶段,皇太极走一步,看一步,小心翼翼,处处提防。
潜越蓟州之后,皇太极速度加快,但一边前进,一边忙于劫掠,仍未使出全速。北京城下一战,虽大败满桂、侯世禄,但广渠门受挫于袁崇焕。皇太极又变得谨慎起来,没有立即集中全力攻击袁军,而是引兵后撤,继续观望。
袁崇焕下狱,继而满桂全军被歼,皇太极放心了,一反先前之小心谨慎,分兵四出,大肆攻略,随意践踏,明军连失数城,全无抵抗之力。
尽管五个月之后,明朝收复四城,后金退出内地,但两家得失胜负是显而易见的。
皇太极入犯半年,到处攻城略地,劫掠得大批金银粮秣、各种物资,马拉车运、满载而归解决了后金经济困难。兵逼北京城下,击杀明朝天下名将赵率教、满桂、孙祖寿,生俘黑云龙、麻登云,歼灭数万明军精锐,收降大批明朝文武将吏,极大地提高了后金威势,明朝文武军民对后金产生了切肤的恐惧感。己巳之役,其成果之丰硕、战绩之辉煌,令青城倡议退兵的两尊佛代善和莽古尔泰瞠目结舌,再不敢对皇太极的举措有所非议。皇太极在后金和蒙古的威望大大提高,地位完全巩固,由四佛并列演变为一佛独尊的局面。
己巳之变,意外的造成袁崇焕之死,又是皇太极等入犯之前想也不敢想的美梦。从此之后,皇太极自认为人莫予毒,天下无敌。
己巳之变,皇太极如同贵州深山内那只从没见过驴的老虎,几经贴身试探之后,从听见驴叫就吓得哆嗦,惧而不敢接近转而张牙舞爪把驴子一口咬死。后金窥视见了明朝庞大强盛的表面掩盖下的虚弱衰朽,更发现了明廷内部君臣之间、臣臣之间、官民之间激烈残酷的矛盾斗争,这种自相残杀、互相拆台刚好给了后金可乘之机,让他们觉得原先一致认为高高在上、强大无比的天朝不过尔尔,中原城池宫殿之富丽、金银财帛之丰盈,又极大的刺激了后金贵族的贪欲,此后每隔三五年就又入犯一次,大入大利、小入小利,从无不利。
再看明朝,损失惨重。己巳之变可以说是明朝开国以来北京城遭遇到的最严重的外敌入侵。土木堡之变后,也先入犯,只在北京逗留了五天;庚戌之变持续半月,俺达在北京城外也仅仅驻扎八日。己巳之变却前后近七个月,后金两次围攻北京,盘踞遵永四城近半年之久。
名将赵率教、满桂、孙祖寿三总兵战死,麻登云、黑云龙两总兵被擒,数万精锐一掷而空,明朝兵将或剃发投降,或战死疆场,化作原野之青磷,荒城之白骨,不知凡几,军费数百万银子尽付东流。
被后金杀掠伤损之人民、抢掠毁灭之财富更是不计其数。战火之地,无不残破,城池毁坏、人民逃散。崇祯三年二月,据顺天府尹刘宗周报称,顺天府治下二十七州县,自遵化以南、涿州以北,城池破坏、男妇屠戮、畜产财帛掳掠、庐舍焚夷、官吏逃散投降。
兵火之中,受难最深还是手无寸铁、任人宰割的老百姓。他们先是遭到后金军的杀掠,后又受到明朝溃散军队的洗劫,最后还喜迎山贼盗匪的光顾,一丝一粒都被搜掘殆尽,不少人家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些明朝军队遇见后金军一箭不发,遇见本国老百姓却大挥屠刀,借老百姓的人头冒充战功,领朝廷的赏金。
崇祯三年三月,顺天府丞魏光绪受命出京抚恤人民,路经香河、漷县(今属通州)、通州一带。所过之处行李萧条,人烟稀少,房屋焚毁,田野荒芜。当地秀才生员来见魏光绪,连平日读书人穿的衣冠正装都没有,全部是破破烂烂的青衣小帽打扮。老百姓夫哭其妻、父哭其子,惨不忍睹。
收复四城之后,六月,顺天巡抚许如兰奏报永平、卢龙、迁安、滦州等地户绝田荒,颗粒难收,嗷嗷之状,所在堪怜,请朝廷免去全部田粮,等二三年后,元气稍复再行征纳。崇祯命户部酌情处理。
己巳之变中,除了平民百姓遭殃外,明朝文武重臣也躬逢其盛,着实被他们的主子—崇祯皇帝狠狠惩治了一番,手段之辣,直追其老祖朱元璋。
崇祯磔死了兵部尚书辽东督师袁崇焕;关死了兵部尚书王洽,免了兵部尚书申用懋。工部尚书张凤翔被撤职,三位郎中被乱棍打死;刑部尚书乔允升下狱论绞后减刑充军、继任韩继思削籍。
蓟辽总督刘策、总兵张显世问斩;山西巡抚耿如杞、总兵张鸿功问斩。
比较幸运的是宣府总兵侯世禄,他的部队先溃于顺义,后溃于德胜门,不单战斗力不堪一击,而且军纪极坏,公然抢掠,杀害百姓,民愤极大。崇祯开始也打算对其严惩,后来又说念在侯世禄第一个到京勤王,忠心可嘉,从轻发落,只将其免职了事。侯世禄无勇无谋,碌碌无为,连吃败仗,一糊未开,却保得性命。
除了自尽的、被后金杀害的、被崇祯处死的,还有一位自己气死的,就是延绥巡抚张梦鲸。他是和延绥总兵吴自勉一道从榆林府起身赴京勤王,张梦鲸听说北京被围,皇上有难,忧心如焚,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北京,可是吴自勉却慢慢腾腾,优哉游哉,行军速度很慢,张梦鲸催了几次毫无效果。沿路之上,延绥军队到处骚扰地方,每到一处都要无偿征用当地官府和百姓财物、骡马,一不满足就刀剑相向。张梦鲸又急又气,竟一命呜呼。
袁崇焕的惨死,震惊朝野,给当时入援京师的年轻的大名知府卢象升以深深的刺激,在他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不会想到,八年之后,他也像袁崇焕一样被皇帝委任,总督各路援军抗击女真兵(当时后金已改国号为大清),一样会遭遇袁崇焕当年的困境。
后金入犯,使得明朝内部的各种矛盾一起涌现,在有形损失之外,更为可怕的是无形损害,己巳之变的巨大冲击,促使明朝的寿命提前结束。
袁崇焕的冤杀,直接导致明朝复辽大业成为泡影。袁死后,辽军失去威望素著的统帅,将士寒心,军心解体,群龙无首、日趋衰落。皇太极没了平生劲敌,更加肆无忌惮,对辽军开始了铁腕遏制,日益压缩明军在辽东的活动空间,十二年后鲸吞松锦。
明朝在辽东的衰败,又导致后金腾出手来不断入犯内地,使得崇祯不得不两次在镇压农民军的紧要关节,调精锐部队进京勤王,农民军在危急之际得以喘息,继而发展壮大,最后颠覆明朝。
己巳之变中,一些明朝大臣的懦弱无为让崇祯感到失望和愤怒,他转而重用宦官,不再信任外臣。暂时得到压制的宦官势力死灰复燃,而且更胜于前,明朝朝政更加混乱。
己巳之变的另一个结果是,崇祯初年的东林内阁的倒台。钱龙锡被逮,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辞官、三月李标辞职。年过古稀的成基命顺位成为首辅,但圣眷已移。在内阁不断受到新入阁的周延儒、温体仁的挤兑欺侮,不安于位,不得不在崇祯三年九月辞官。
崇祯八年,成基命在老家大名默默去世,终年七十七岁。成基命去世后,崇祯赠官少保,谥号“文穆”,此时的大明朝内外交困,形势风雨飘摇。他的两位河北老乡,前大学士李标和孙承宗给成基命撰写了生平行状和墓志铭,并由在任大学士著名书法家文震孟书丹,算是给这位宽厚持重,顾全大局,鼎力辅助崇祯度过己巳之变危局的内阁首辅一个抚慰。
此后,周延儒、温体仁相继为首辅,日以揣摩逢迎崇祯为能事,对于军国大事,事关明朝存亡的重大问题一无建言献策,崇祯面临危局,却无人辅佐,导致时局日坏,不治而亡。
己巳之变,崇祯以御军不严的罪名处死了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张鸿功,五千精锐一哄而散,很多回到山陕交界落草为寇,这些经过专业军事训练的职业军人加入民变大军之后,大大增加了民军的战斗力,增加了明政府镇压的难度。
己巳之变如平地惊雷,又似晴空霹雳,在无情地破灭了袁崇焕五年复辽之梦的同时也击碎了年轻崇祯皇帝的中兴大明之梦,刚刚因除掉阉党势力而稍现清明的大明国转瞬又陷入沉沉黑暗之中,真正的噩梦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