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杀了刘兴祚,心中大畅,但还有刘兴治等啸聚东江,让他放心不下。崇祯三年三月回到沈阳后,马上展开对刘氏兄弟的诱降工作,让被擒的刘家老六兴贤写信给刘兴治等,解释刘兴祚之死出于误杀,并说妻儿老小在沈阳都平安无事,受到皇太极的优待,八十老母思子心切,盼望他们早日归顺后金,一家团圆。
得知刘兴治占据皮岛后,皇太极派人传话,慷慨许诺,只要他们归顺,刘氏兄弟可以在境外作为后金属国,裂土而王,一切事务均可自主,皇太极概不干涉,并要求刘兴治派人到沈阳当面盟誓。之后,双方信使往来不断。
刘兴治作乱,正值明金围绕关内四城展开争夺之际。明方得到情报之后,大受震动,唯恐刘兴治率部降金,或渡海入关和后金合兵一处,明朝又增一大敌。赶紧命令原本增援永平的登莱总兵张可大部调头往南,回师登州,抵御刘兴治。
此时刘兴治率师出海,也正往登莱移动。他抱着观望取巧的态度,如果后金击败明军或明朝登莱空虚,他就乘火打劫,杀入内地,大捞一把。
一路之上,刘兴治散发揭帖告示,大写着“为天朝讨贼,为家兄复仇”的字样,表示他效忠明朝,抗击后金的政治立场。五月十三,刘兴治、刘兴基率兵船数十只,乘风向西往登莱进发,沿途招降东江各岛。
从去年十一月后金入犯以来,明朝对各边军饷发放几乎停止,东江近一年无饷,又无粮又无钱。刘兴治现为一镇之主,也得想办法过日子。于是,他师毛文龙索饷登州之故智,放船向西,行至旅顺一带,又引得隔海相望的登莱民众人心惶惶。
明朝因尚未完全肃清关内后金势力,不敢两面受敌,对刘兴治之变决定采取安抚政策。孙承宗此时受命统领辽东,他闻变后命副将周文郁出海至旅顺海中的小平岛与刘兴治相会,相机安抚。
周文郁去年在袁崇焕被逮之后,即护送督师印剑回到山海关。他原官是游击,孙承宗见他颇有智略,保举他为加衔副将。
六月初一,周文郁轻装简从,仅带几名随从,驾一叶扁舟,上了小平岛。岛上夷汉兵丁连营结寨,兵船战舰环列海口,他泊船靠岸之后,上了刘兴治的坐船。刘兴治全身披挂,甚是威武。周文郁上来先跟刘兴治套近乎,说他与兴治之前未曾谋面,但与兴治死去的二哥兴祚最是交好。兴祚为国死忠,朝野敬佩,孙阁老已经向朝廷请求封恤,皇上已经准备加恩封赠。将军如何如此鲁莽行事,我深感痛惜。朝廷法令森严,你杀了如许多将官,罪无所逃。不过有令兄太平寨杀敌之功,朝廷想必有所宽贷。为你身家所虑,只有束身归命,向朝廷请罪或登岸杀贼自赎,才可自全。若念头一错,天理国法定不相饶,大祸难逃。
刘兴治本来就心存观望,犹豫不定,见朝廷有安抚之意,也就就坡下驴,说他杀陈继盛一来是迫于无奈,二来也是为国除奸,既然朝廷如此体谅,他愿意效忠朝廷。
谈判顺利,刘兴治邀请周文郁上岛进他的大帐之中,设酒款待。刘兴治周围夷汉亲丁,各执刀斧,寒光耀眼,环列两旁。周文郁为了进一步取得刘兴治的信任,效仿唐太宗李世民收服大将尉迟恭的手法,与刘兴治同卧账中,以示不疑。
五月十四,明军收复四城,后金全军退出关外,刘兴治见大势已定,扬帆北返,回到皮岛。
六月十三,登州解到饷银五万两,周文郁按照户部新定的东江军饷标准每人七钱,散发各兵。袁崇焕斩了毛文龙之后,重新核定东江军制,定为兵马二万八千,提高了东江军饷水平,按照关宁标准每兵每月一两四钱,东江关宁一视同仁。袁被逮后,户部以财政吃紧为由,又把东江军饷降为每兵每月七钱。
很快,明廷正式任命刘兴治为副将,暂时代理东江军务。刘兴治志得意满,专门制作了一面红旗,上绣“奇功大捷”四个金字,接受岛中众将祝贺。因得知朝鲜曾打算讨伐他,放纵兵士登岸进入朝鲜境内大肆劫掠,并向朝鲜索要粮米,完全继承了毛文龙的衣钵。仁祖李倧又是敢怒不敢言。
明朝的官职到手,刘兴治也没有断绝和皇太极的关系。七月初五,他派大哥兴沛赴沈阳与后金盟誓,皇太极亲率众贝勒焚香拜天盟誓。誓词中将刘氏兄弟控制的东江和后金并列,对刘兴沛热情款待,赠送大批礼物。刘兴治在皮岛也照样起誓,并将誓文送给皇太极,撺掇皇太极起兵灭明,同时试探着提出,在皇太极灭明之后,他两家分治天下,可又担心皇太极言而无信对他下手而惴惴不安。
皇太极察觉到了刘兴治的心理,激励安抚他不必担心天无二日,只需和他一心勉力大干,必有厚报。
为了稳住刘兴治,崇祯三年九月,皇太极派人把他的妻子送回东江,刘兴治得知大喜,亲自出海把妻子接回。并写信致谢,称颂皇太极恩深情切,刘皇关系进入蜜月期。
蜜月归蜜月,刘兴治却始终保持独立性,没有归顺皇太极。
首先是明朝的安抚政策取得了成功,对于他的犯上作乱,不但不予追究,而且加官进爵,委任他为合法的东江副将,代理军务,每月还有源源不断的银米接济,让刘兴治喜出望外。投降后金无非也是封一大将,怎比得在皮岛海外称王?
再者他对皇太极始终存有戒心,一想起二哥兴祚死后还被碎尸,刘兴治就对皇太极充满憎恨。
东江大部分将士与后金仇恨难解,不愿投降,也是刘兴治的顾虑之一。
最终,刘兴治决定利用明金之间的矛盾,在夹缝中生存,不偏不倚,成为第三股势力,让双方都对自己有所依赖又顾忌,居中得利,妙不可言。
皇太极开始来信不断责问他为何不归降,而与南朝来往。刘兴治解释说是为了得到南朝粮米以养活东江军民,实属无奈之举。又说他的命苦,东也疑他、西也疑他,此心只有天知,敢对谁说?眼下虽不能为皇太极出力,断不肯背盟叛汗也。
正当刘兴治在明金之间左右逢源、到处得利、志得意满之时,已经有一张大网悄悄向他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