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经过数年磨炼,宁远一战,天下知名,天启七年五月,袁崇焕已经统揽关内关外大权,形成了成熟的战守方略,他在奏疏中放言只要实行他且耕且筑且前,以守为攻、步步为营、节节推进的战略,前后四年,就可以致胜。

平台奏对,袁崇焕发出了五年复辽的最强音,震撼朝野,大明国中妇孺皆知,是袁崇焕平生自负的集中体现,他的声望在那一刻达到了顶峰,也铸成了他最后的悲剧。五年复辽是袁崇焕与后金相持六年,充分吸取前人经验教训,深思熟虑之后的豪言壮语,但此言一出,他便没了退路。换了大多数人,即使胸有成算,在如此重大的场合,也绝不会率然放言,把自身置于万丈悬崖之上。

出关之后,袁崇焕整顿辽东军务,奏请关内外各设一名总兵,分别由赵率教和祖大寿出任,何可纲任中军副将和袁本人驻扎宁远。声称非他不能用此三人,非此三人不足为他用。五年平辽,仗此三人。如果倒是不能实现,他将手刃三将,然后向朝廷请死。

斩了毛文龙,袁崇焕又当众宣布他要是五年不能平奴,请求皇帝用杀毛文龙的这把尚方剑杀了他。

入关勤王,兵扎蓟州,袁崇焕向皇帝表示,有他在蓟州,绝不使后金军西越蓟州一步。

这些豪言壮语,掷地有声,振奋人心。正如袁崇焕出关之前,那位辽军小官吴先所言“自非精忠纯赤者,必难出此忠愤之言”。但是,这些话说的过满,,丝毫不留余地,话一出口,天下哄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给袁崇焕本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风险。平台的五年复辽和蓟州的不使贼西越一步,最后都成为袁崇焕被杀的主线之一。

这也成为时人评价袁崇焕性轻锐的根据。轻锐就是轻率随意,凡事不够慎重。胆大泼辣之人,往往处事轻锐。在明末险恶的官场之中,轻锐可不是明哲保身之道。

袁崇焕缺乏政治城府、就重大事项轻率表态,作茧自缚,这是他悲剧命运的一大根源。

五年复辽尽管在他来讲不算是漫无成算,但是他只考虑了他所掌控的辽东方面因素,对超出他掌控之外的明朝中枢复杂尖锐的矛盾考虑不足,而离开明朝中枢尤其是崇祯对他的绝对信任和鼎力支持,五年复辽就由可能实现的豪言壮语变成欺君邀宠的妄语空谈,他也就由平辽功臣变成了王化贞一类的妄人罪人。

同样,己巳入援的不使后金越过蓟州一步的话也是如此,固然忠勇可嘉,听来振奋人心,但也不给自身留半分余地,成为被攻击的口实。

孙承宗老于世故,很早就发现袁崇焕处事不够沉稳冷静(起码是按照他的标准来看),告诫他要“练气”,袁也按孙的建议去修正,但成效不大。要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性格毕竟很难。

袁崇焕行事勇猛精进,可是用兵上却惊人的冷静,两者形成极大的反差,又是一个有趣的事。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三位辽东统帅的复辽战略实质上大同小异。熊廷弼是三方布置,当时广宁还在明朝控制,他主张由广宁向东、天津、登莱跨海向北,三方两路进攻后金。孙承宗强调东西合进,西路由宁远、锦州、右屯一线,东路由辽南四卫的盖州,两路进兵,会攻辽沈。袁崇焕则是关宁、东江两路进兵,也是东西合击。孙、袁接手时的辽东,明朝仅保有狭长的辽西走廊,因此二人的策略都以明朝开国时马云、叶旺从山东登莱起手,步步为营渡海攻取辽东的战例为借鉴。

熊、孙、袁战略另外一个共同点是均主张以守为战,逐步恢复、积蓄、壮大明军实力,不能操之过急。

袁崇焕用兵,绝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广渠门之战是迫于无奈)。

天启六年四月,宁远兵败的努尔哈赤攻击蒙古炒花部,炒花不敌逃过潢河躲避。六月,林丹汗亲率所部会同炒花进至三座庙,约袁崇焕合兵攻打后金,按说林丹汗主动要求合兵进攻后金,对于明朝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袁崇焕应该欣然应允,合力出击。但是,袁崇焕并没有如此行动,他亲自出宁远面见林丹汗,反而叮嘱林丹汗不要和后金野战,假如受到逼迫,就和明边靠拢,彼此相应。

天启七年正月,后金进攻朝鲜,熹宗命其出兵捣巢(当时的常用语),以支援朝鲜。袁崇焕并未遵照执行,仅仅是派出张斌良水师五百人支援毛文龙,派赵率教等九名将领领兵九千进逼辽东辽西的分界三岔河以为牵制。他不认为后金此刻后方空虚,认为捣巢是轻率之举,一旦出兵,可能遭到后金偷袭关宁。面对朝廷舆论,袁崇焕坚持己见,说他的能力仅仅能守住关宁,由此步步向前,如果再要逼他进兵,他宁愿辞官不干。最后,熹宗同意袁的意见,无奈的夸奖他深虑持重、以求完全。

同年五月,皇太极围攻锦州,朝廷又严令袁崇焕率大军解锦州之围,袁崇焕依然不干。他认为宁远大军不可轻动,仅派尤世禄、祖大寿率精骑四千支援锦州。朝廷不同意,认为锦州危急,解围刻不容缓,再三严令袁崇焕出援锦州,袁被逼无奈,提出统率总兵孙祖寿、满桂、尤世禄等三万五千人马步并进、决一死战,做好了全军殉敌的准备。

蓟辽总督阎鸣泰认为天下以榆关为安危、榆关以宁远为安危、宁远又以抚臣(袁崇焕)为安危,坚决不同意袁崇焕离开宁远。兵部经覆议后,同意袁崇焕坐镇宁远,只派满桂等出援锦州。

这就是后来袁崇焕不救锦州暮气沉沉的由来。

上面三例,都出于一般人意表之外,反映了袁崇焕对辽东战局、明金实力独特的认识。由此,就不难解释己巳之变中,袁在入京途中不与后金野战、广渠门战后坚请入城歇息士马、面对崇祯令他刻日出击的严旨拒不执行的原因所在了。

风云恨——明清纪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龙池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恨——明清纪事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