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事情并没完,相柳还有个遗愿,想知道共工国的后人到了哪里生存,其灵魂还想守护他们,感谢他们曾经的奉养。禹便携其灵魂前往北地,别问我灵魂怎么携。禹找到了共工国人,并在共工国修习水利工程,接受高等教育,那是受益匪浅。帝不能容忍禹向着共工国人,他让周边是颛顼后代的邦国进犯共工国,禹也是颛顼后代,他的处境就很尴尬,无奈之下回到中原辅佐帝舜去了。到了姬满时代,共工国已不存在了,被“颛顼之子”的淑士国取代,但其西有个轩辕之国,其国人人首蛇身,其南“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我想诸君已经明白了,那是女娲一族守卫边界的架势。书记官不说神的样子,但我们能想到模样。

另外要说的是,颛顼死后,又出来个共工,与高辛氏争帝,争帝不成,“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此共工乃是神农一族的共工,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竹书纪年》“术器作乱,辛侯灭之。”灭了术器后,高辛登帝,是为帝喾。即是书记官大吹法螺的帝俊。帝喾后到了帝尧(中间还有个帝挚但史书几乎绝口不提),帝尧后期舜摄政,大禹方始出场。《淮南子 原道训》原文是这样说的“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也。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 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现在我们看懂了,其是对比两个共工,“好事者未尝不中”是赞赏康回的神勇而能开创局面,“争利者未尝不穷”是嘲笑术器的争名夺利自取灭亡。我们今天对历史的很多误解是由于现代以后推广白话文,搞得人人都不爱看古文,亦看不懂古文了。古文其实很耐看,很精彩,很有韵味,亦很有智慧。我爱古文。

说禹跑去北地有何依据?有的,同样出在《列子 汤问》“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途,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陟。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詹瓦>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氵粪,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者。饥惓则饮神氵粪,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氵粪,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忄敞然自失。不进酒肉,不召嫔御者,数月乃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我们注意到,在述共工怒触不周山一事和女娲补天一事上,《淮南子》和《列子》的用语几乎一致,若不是《淮南子》抄了《列子》,那就是两者都抄了别个。别个会是哪个呢?若不是高人,则有可能是《山海经》失传的篇。也许其中所记太…神人不允许其留传,想来是我错怪了西汉的儒生,其心胸还不至于那么狭隘,但神人心胸更不至于狭隘…虽然《山海经》有多篇没能留传(说原共22篇不知根据何来,我查是32篇,刘歆《上山海经表》说“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今定为一十八篇,已定。”),但不等于没人知道一些其中的内容,口口相传也是传,若要记在书里就得考虑影响了,惹恼神人是小,世人惶恐,引起社会动荡是大,因此其事物描述多流于夸张,尤其是涉及真凭实据的数字上,大概是怕泄露天机,又要故弄玄虚,让人半信半疑,疑的成分还居多,但其内核却是想要述真,即如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后世多认为是伪托而作的志怪小说,我看未必,山海篇中我亦要说一下。

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小说在线阅读_第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琴心剑胆何足道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第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