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禹肯定是测不出天地距离的,我想又是神使给的测距,那绝不可能通过地面测量得出。那么神使的脑袋是如何得出匪夷所思的长测距的?得出长测距的队伍其神使通常都不是神人,而是拼凑而成的怪异生物,可不可以认为它们是具有活性电脑的……神人造智慧生命体?好比我们说的高级得不得了的……类机器人?光想着该怎么形容,我的头都大了。若是那样,则神奇生物之由来俱都可以解释,它们是试验品或是产品,一些成功了,一些则失败了。好吧,山经篇章到此结束。末尾没做的题留到海经篇章的开头做,作为引子。

我已经有预感,海经篇章将引入更加奇异而或为真实的世界,我思,故我在。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此为海经开篇,小伙伴们看着很激动吧,要能看懂海经,岂不是变圣人了?很遗憾啊,文中说的可不是那意思,想想我在山经篇篇末说过的话。你们思考吧,我先做山经篇没做完的作业。“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我给出了自己认为可能的天地范围,海经或将以此为考量。“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就应该是说天地范围内的山,超出了山经的范围,想来也是合理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出铜和出铁的山。出水之山和受水之山的强调似乎没有道理,细想则大有深意,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宝贵的淡水资源,所以说“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铜和铁到现在也是应用最多的金属,禹的时代已经有人在开采和冶炼了,他们的手段很高明,遍探矿藏,而似乎没有留下什么采矿遗迹,他们人口控制的很好,不用消耗过多的自然资源,几乎没给世界造成什么破坏。我说的是什么人小伙伴们应该清楚。禹虽然提到铜铁,他知道那是好东西,但其实他和他的子民是不大懂如何去冶炼的,更不会制造铜铁器,而只是捡点神人剩余不要的制成品,打磨成工具样子,可又不大会用,便主要用做武器,所以说“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禹最后说“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首先我认为“七十二家”乃后人讹改,原为“七十二冢”,此话才解释得通。《山海经》从头到尾都没个家字,我乍一看见就认为是冢,仔细看竟然是家,“七十二家”是个啥?疑惑之余,一查网上解释,简直狗屁不通。我也懒得辩驳了,只解释这句话。太山自然指的是今之泰山,禹不可能跑到东山经里的泰山或太山受封,是的,我说的是受封,受命于天。梁父是泰山对面的丘陵,今之映佛山,梁父之名由来已久,也该是出自《山海经》,禅于梁父,禅的本意是什么?“示”指“祖宗”;“单”意为“大力”。“示”与“单”联合起来表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我想是一种仪式,传袭王位的仪式,后世说封禅的封是祭天、禅是祭地,那都偏离了原意。禹在太山接受天帝的任命,成为辅佐天帝的人王,使得治下归属神民,而他在太山和梁父都履行了仪式,太山代表的是神——常居于高山的神人,梁父代表的是【鬼申】——常居于地下的神人。居于地下的神人先人通常看不到,但其在神国应该势力不小,且自成一体,天帝东皇太一是神国最高领导,但未必管得了地下。玉皇大帝就未必管得了阎王。地下的神人禹倒是不怎在意,跟先人打不上交道嘛!高山上的神人就得重视了,“七十二冢,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先人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都是由七十二冢的神人决定的,他们是国用,国用便是为国所用,先人要想摆脱蒙昧跨入文明,就得请教神人。七十二冢,有那么多吗?我想其是个虚数,大概七十二比较好听吧,孔子不也是七十二门徒吗?禹是在神界受过训的,自然晓得神人也是人,但他们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能学得些皮毛先人就受用不尽了!关键是神人肯不肯教。说明禹是很有眼界胸怀的,也很能忍,帝跟他可是有杀父之仇……也有再造之恩哪!但禹的想法虽好,治下的先民却未必感激他,他们更愿意过从前那种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简单日子,特别是禹引入了严格的社会分工来提高生产力,催生了阶级,产生了贫富分化,地位低和贫的人自然很不高兴……尤其不爽的是,先民感到自己被神人控制了,行动不自由了,因为神人倡导的是对自然有序而无害的利用和众生平等的思想,这样一来,变革产生的既得利益者也不高兴了……禹恐怕是急功近利了,在他之前的先人诸帝亦是打着尊天帝敬神的旗号,但都保持着先人独立性,不愿成为神人的附庸、听命于神人。然而到了禹的时代,大概也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须的吧……其实夏民习惯了之后还是生活得蛮好的,出问题的是夏民自身的统治阶级,神人办了几期培训班后就不再管夏民了,以后并没怎么干涉夏民,只是在有需要时现身一下。受苦受难的人民总是不满于现状而怀念过往的,禹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人们只想记得他的治水,有夏一代,人民也只称呼高居帝位的为王而不是帝,当然官方的除外。好了,作业做完了。你们想出来了吗?圣人乃是指神人。三皇五帝也没被称为圣人,唯一的圣人孔子还是在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封的,何以先秦典籍敢说出圣人二字?其必有实指。“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异形生物乃是神灵所造出来的,其活的时间是圣人决定的,神灵即是圣人,说的已经再明白不过了。长吐一口气……现在进入海经的世界。海经之地理只有方位而无里数,如何确定其山川方国在地图上的确切位置?诶,有小伙伴说了,山经不是都推解了吗!许多定位都有了嘛,比如昆仑之丘,有了参照物还不简单?还真不简单,天地范围这么大……还是要从整体入手,我说过要有大局观,不然容易走入死胡同。推解海经主要是说人文历史,但其之前先要定下山川方国的地理位置,不是还有一道大题没完成么,夏的疆域究竟为何?

看下海经目录。

海经

海外南经海外西经  海外北经  海外东经

海内南经海内西经  海内北经  海内东经

大荒东经大荒南经  大荒西经  大荒北经  海内经

大荒四经和海内经是再一次述图,又没有方位描述,先不去想它们,只关注海外四经和海内四经。我发现,先人的述图是很有逻辑的,如此述图才述得清楚,思维简单而实用,对此我也是服了。将天地以先人生活的核心地域为中心向外延伸划分为海内与海外,就像今天大城市区的环状划分,非常科学。哦,我便又可以绘绘不甚靠谱然还有点用的初象图了。其实呢,图是未解山经前绘的,也费了番辛苦,不放出就浪费了,以前没去想明白,觉得肯定错不了,现在回看,其显示的混乱矛盾使我陷入深深的迷惑。昆仑虚怎的会在南经?明明在西的怎的又跑去了东经?山经中有所对应的地望几乎都跑去了不该去的位置。我以为山经搞清楚了,海经便可唾手拿下,岂想大局都弄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小说在线阅读_第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琴心剑胆何足道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第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