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喝多了,也许真的是酒后吐真言,我一直想知道,真的喜欢我的作品的,有多少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真的愿意静下心来品读我的心血之作的有多少人,我的付出真的值得吗?我真的想知道答案,也许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是我还是会坚持下去,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出版,只是为了中华文明不再间断!也许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历史,不会忘记自己为什么来!为什么出发!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无力,没有人理解我,甚至觉得我蠢!觉得我不值得!为什么为了继承中华文明这么一个目标,去玩了命地写作,去玩了命地付出,然而又有几个人懂你?!可是,我不去想那些!我只知道,我是一个萤火虫,为了中华的文明,为了民族的传承,我愿意化作一道萤火,在无边的黑夜中,照亮那一抹的亮色,因为,我知道,一定有后来者!他们,不会放弃!他们,为我而歌!为中华而歌!
—
【天降大礼包】
有一天晚上,宋真宗闲来无事,信步走到了秘阁,这个国家珍藏珍贵图书的地方,想翻翻书找找资料,解答心中的疑惑。
刚巧,当晚在秘阁值班的是当朝大儒,公认的大学者杜鎬。
宋真宗蓦的看到这位饱学之士,顿时灵机一动。
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杜鎬拉起了家常,聊着聊着,宋真宗突然话锋一转,问道:“爱卿博学多才,通晓经典,所谓的‘河出图,洛出书’,是真事吗?”
杜鎬搞不清皇帝突然问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于是便随口说道:“这只不过是圣人以神道教化百姓而已啊。”
乖乖,居然和王钦若说的一模一样!
一个是自己的心腹宠臣,一个是公认的本朝大儒,两个人都是这么说,宋真宗终于不再怀疑。
他就此认定,所谓的天降祥瑞,不过是人为制造的而已,前人可以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做?
至此,宋真宗终于下定了决心。
天的事总算是解决了,但是人的事还有点麻烦,因为宰相大人王旦好像对此不是太支持。
王钦若专门找了王旦,宰相大人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也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态度似乎还是有点犹疑不定。
封禅这样的大事,没有宰相的支持,是不行的。
宋真宗决定亲自出马,劝说王旦。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宋真宗专门在宫内设宴,邀请王旦参加。
席间,君臣二人谈笑风生,喝得很是尽兴。
临别时,宋真宗命人拿来一坛封好的美酒,对王旦说道:“这酒特别好喝,朕将这坛酒赐给爱卿,你拿回去和家人一起享用吧!”
皇恩浩荡啊!王旦立刻倒头便拜,感谢皇帝的恩赐。
回家之后,王旦兴冲冲地启封,打开酒坛的那一刻,没有酒香扑鼻,只有光芒耀眼:
原来,这坛子里根本就没有酒,而是满满一坛子颗粒饱满的大珍珠!
王旦立刻就明白了:这是皇帝在贿赂自己,堵自己的嘴啊!
宋真宗的意思很明显:封禅之事,只能同意,不能反对。
君王赐,不敢辞。
王旦无可奈何,只好喝下了这坛皇帝赐的“美酒”。
其实,王旦并不寂寞,不久之后,朝中其他几位重臣也收到了同样贵重的礼物。
据北宋著名文人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记载,时任枢密院要职的陈尧叟,在一天傍晚,突然接到宋真宗的邀请,参加宫廷的晚宴。
陈尧叟跟随黄门小太监,在宫中曲里拐弯走了好长一段路,来到了一处小宫殿。
进入殿内一看,朝中几位大臣丁谓、杜鎬都在。
不一会儿,宋真宗驾临,众人就座,开怀畅饮。
就在大家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宋真宗命侍从给在场的大臣每人发了一个红色小袋,大家打开一看,嚯…直晃眼!
原来,袋中装的全是大颗的珍珠。
陈尧叟等人立刻起身致谢,宋真宗摆摆手,笑道:“大家继续喝酒,等会儿还有呢。”
果然,不一会儿,宋真宗又开始大肆发红帝一出手,必定大手笔,在场众臣又被打赏了诸多黄金珠宝,赚了个盆满钵满。
皇帝亲自上阵发红包打赏,陈尧叟等人的面子实在够大。
从王旦到陈尧叟,宋真宗之所以不遗余力地送珠宝送黄金,目的当然不仅仅只是闲的蛋疼发红包而已,最终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拉拢朝中重臣,支持自己的封禅大事。
为了组建封禅剧组,制片人宋真宗实在是没少花心思,最后,居然搞出了皇帝贿赂大臣的千古奇闻,也真是够可以的。
至此,在王钦若的忽悠下,在宋真宗的亲手推动下,在朝中各位重臣的怂恿、支持、默许之下,轰轰烈烈的封禅大片即将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