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德清之战】

被孙全照吓跑之后,辽军集中兵力围攻东门,可惜,宋军东门的防守也做得是滴水不漏,辽军在此也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只好再次撤退,星夜兼程,绕过天雄军南下。

随后,辽军主力秘密聚集于天雄军以南区域,重新集结力量。

此时,宋军的另一个军镇—德清军,进入了辽军的视野。

德清军,正好位于天雄军与澶州之间,南距天雄军一百里,北距澶州五十里,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可以说,德清军是宋军重镇澶州的最后一道屏障,而澶州,又是首都开封的最后一道屏障。

对于宋辽双方来说,德清军都是必争之地。

此时,宋军的主力主要集结在定州大阵、天雄军、澶州三地,德清军的驻军较少。

这对于以机动灵活见长的契丹人来说,是一个围而歼之的机会。

萧太后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她命令先锋大将萧挞凛率军出击。

萧挞凛也是一员猛将,但是之前,其锋芒不太显眼。

原因就在于,当时契丹有两位战神级人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光芒实在太盛,萧挞凛也就发不出什么光。

如今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相继去世,老一辈契丹战神陨落。

萧挞凛矮子里面拔高个,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成为了新一代的契丹战神,号称“军中之胆”。

夜幕下,数万契丹铁骑,正在萧挞凛的率领下,悄悄向德清军方向进军。

此时,宋军的注意力依然集中在天雄军,德清军的守军对即将到来的危险茫然不知。

萧挞凛趁机率军,对德清军发动了突袭,势单力薄的守军难以力敌,一番恶战之后,德清军终于沦陷,守将张旦等十余名将官战死沙场。

此时,宋真宗的车驾已经抵达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此地距离澶州已经不足百里,德清军陷落的消息突然传来,举座皆惊。

契丹的兵锋已经自北而来,几乎可以感觉到草原马刀上,那一丝刺骨的寒气,跟随皇帝亲征的随驾人员,此刻,不免有些心慌。

实际上,按照当初宋真宗与北方前线主帅王超拟定的作战计划,当契丹人南下攻击天雄军、澶州一带时,定州大阵的宋军主力,应该立刻南移至澶州一带重新布阵设防,以便为天子御驾亲征提供必要的保护。

如今,宋辽交战已经一月有余,王超所率领的北方前线宋军主力却连个鬼影子都没有看见,更谈不上在澶州布防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契丹铁骑一路南下,采取“蛙跳”的战术,绕开一个个宋军重兵把守的军镇,直奔澶州而来,已经轻易拿下澶州的屏障—清远军,兵锋直逼澶州,整个北方已经被契丹人折腾得狼烟四起,鸡犬不宁。

现在,距离御驾不足二百里,就是契丹人的铁骑、马刀、弓矢。

他们已经近在咫尺,危险似乎触手可及!

这就是当时,宋真宗和随驾的家眷、大臣、军士们所面临的形势。

虽然,事实上,一路不管不顾、绕道南下的辽军,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只是在搏命式地完成萧太后的“战争冒险”策略,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

但是,很可惜,当时大部分的宋朝臣子并没有看得这么透,对于他们来说,现实的危险,才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

于是,很多人开始动摇了,包括宋真宗。

【寇老西的临门一脚】

赵恒立刻召寇准觐见,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寇准已经听到了风声,得到皇帝召见的消息,便立刻前往真宗行宫。

刚走到门外,寇准就听到了门内传来宫中女人的声音:“群臣欲将官家带往何处去?何不速回京师?”

枕边风,威力大啊。

女人干政,可不是什么好事。

寇准闻言眉头紧锁,立刻大步迈入。

宋真宗一见寇准来了,马上张口就问:“南巡金陵,如何?”

寇准面色凝重,慨然说道:“群臣怯弱无知,与乡老、妇人之言无异。如今,契丹敌寇迫近,四方百姓皆怀危惧之心。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诸军,日夜盼望陛下,圣驾一到,必定士气百倍,足堪御敌。如果此时回撤,只需数步,则万众瓦解。敌军再乘势追击,不要说金陵到不了,就算是京师,恐怕都回不去了!”

寇准把眼前的形势,分析得已经很透彻了,话也说得很重了,可惜的是,宋真宗仍然犹疑不定。

寇准眼见皇帝不表态,心下非常着急,一瞥眼,正好看到了守卫在门口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

于是,寇准立刻步出宫门,拉着高琼的手说道:“太尉受国厚恩,今天能不能报效国家啊?”

高琼虎目圆睁,朗声说道:“我高琼乃一介武夫,国家有难,诚愿效死!”

寇准听了,非常激动,立刻拉着高琼,在其耳畔如此这般,说了一番。

高琼会意地点了点头,寇准便即刻拉着高琼入宫面圣。

高琼昂首挺胸,以一个军人的标准军姿站立在御阶之下。

寇准走上前,对宋真宗说道:“陛下如果不相信臣刚才说的话,那么,何不问问高琼呢?”

言毕,寇准又把刚才的意思再次当面复述了一遍,词气慷慨。

高琼站在下面,面向真宗高声奏道:“陛下,寇准所言极是!随驾军士的父母妻儿均在京师,必定不肯抛弃家室而南行。陛下如果执意南巡,这些军士们也一定会中途逃散。愿陛下尽快前往澶州,臣等愿效死护卫,奋勇杀贼,破敌不难!”

寇准瞅准时机,立刻补了一句:“机不可失,御驾应尽快出发!”

此时,皇宫后勤主管王应昌正好侍立一旁,宋真宗又回头看了看他,仍然有点犹豫。

王应昌见状,立刻建议道:“陛下奉天命征讨契丹,所向必克。如果在此逗留不进,恐怕敌势会更加嚣张。微臣认为,御驾可以暂且驻跸澶州南岸,然后诏令王超率定州大军尽快前来会合,如此,则敌寇当会自行退走。”

在寇准、高琼、王应昌的轮番劝说下,宋真宗终于下定决心:前往澶州!

【六郎很恼火】

此时,深入宋境的辽军已经远离大后方,加之宋朝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粮食、草料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就掩埋、隐藏甚至烧掉,一粒籽儿也不留给契丹人,于是,辽军二十余万兵马的后勤保障已经开始出现问题。

大宋河北诸州的军民也伺机而动,以游击战术频繁骚扰落单的契丹士兵,宋辽边境诸州的地方部队也开始主动出击,积极配合主战场。

大宋河东岢岚军守将贾宗率军在草城川(今山西省岢岚县北)一带设伏,成功击败辽军数万,并一路乘胜追击至辽国境内。

宋辽边境豪门—折家军的大将折惟昌,趁辽军倾巢而出,境内守备虚弱的机会,亲率本部兵马从火山军(今山西省河曲县南)直插辽国境内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大破辽军,生擒400余人,缴获牛马羊、铠甲、兵器等物资数以万计,并迫使进攻岢岚军的辽军闻风而撤。

杨家将的代表人物—六郎杨延朗,看到了辽军深入宋境所留下的巨大战略破绽,向宋真宗密奏,建议宋军派出数路兵马,切断辽军后路,断其粮道,伺机合围,全歼辽军,则幽州、易州等燕云之地可一举收复。

事实上,杨六郎的这个策略,极富有战略意义,在当时是可以考虑施行的,如果北方宋军断了辽军后路,则前有重兵固守的澶州,后有十余万宋军主力的定州大阵,再加上杨延朗、折惟昌、贾宗等数支劲旅,辽军即使不被围歼,也只怕是凶多吉少。

然而,懦弱的赵恒同学再次拒绝了杨六郎天才般的建议,此时的他,考虑的仅仅只是,如何守住澶州,守住黄河,阻止辽军过河威胁京城,完全没有考虑主动进攻,主动出击,断敌后路,寻机歼灭。

至于收复幽州、易州的事儿,他更是想都不敢想。

很遗憾,杨六郎的建议被束之高阁。

郁闷的杨延朗,憋了一肚子火。

于是,六郎率领麾下兵马,趁虚而入,进入辽国境内,找契丹人打架泄火去了。

杨延朗一战而下辽国的古城,斩俘甚众,稍稍出了口恶气。

哎,身处真宗的时代,名将亦难得施展,实在是心疼六郎啊!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小说在线阅读_第2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润江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第2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