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五十七章平江南】

军事上讨不到便宜的李煜,无奈之下,只得想办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金陵的困局。

李煜任命修文馆学士承旨徐弦出使开封,力争说服赵匡胤停战。

【越策越开心】

徐弦系南唐名臣,学识渊博且口才非常了得,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位徐学士属于“策神”级别的人物,极难对付。

因此,当宋朝官员得知徐弦入朝的消息时,便纷纷向赵匡胤进言,劝皇帝早点准备好演讲稿,做点应急预案,切莫上了这位徐“策神”的当。赵匡胤闻言,却是轻轻的一笑,貌似已经成竹在胸。

没多久,徐弦抵达开封,一场史上著名的辩论大赛正式开始。

徐弦见到赵匡胤之后,直接开门见山:“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摆出了一副随时准备喊冤的架势。

赵匡胤倒也大度,令徐弦畅所欲言。

徐弦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陛下为何还要攻伐江南?”

赵匡胤也不解释,只是弱弱地回了一句:“你既然说李煜事朕如子事父,那么父亲叫儿子来看看自己,儿子却不来,父子现在看上去像是两家人,你觉得合适吗?”(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

徐弦闻言,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只得悻悻而退。

第一回合,赵匡胤胜出!

一个月之后,鉴于金陵城的军事形势仍然未能缓解,李煜只得再次派徐弦出使开封,以求赵匡胤退兵。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之后,这次徐弦再也不提什么父子之事了,而是反复强调李煜未奉诏入朝,实在是病重的缘故,并非故意抗旨,同时从民生的角度入手,极力恳请赵匡胤停战以保全江南百姓(“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

双方你来我往,反复争辩,徐弦越争越激动,越策越开心,从和平的意义到战争的危害,从国际的形势到国内的局面,从基本的道德到君臣的情谊,这位仁兄充分展示了“策神”的功力,精神抖擞,侃侃而谈。

赵匡胤终于被这个喋喋不休的家伙惹怒了,大宋皇帝猛地起身,手按剑柄,怒目圆睁:“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一句名言就此出炉!

简直就是霸气侧漏啊,有木有!

赵匡胤的这句大实话显然把徐弦震住了,被吓得不轻的徐大使就此惶惶而退,逃也似的逃回了江南。

第二回合,赵匡胤胜出!

辩论赛结束,最终结果:赵匡胤完胜!

神马“策神”,在老赵面前,都是浮云!(此处应有掌声。)

【领导就是有水平】

徐弦在辩论赛的惨败,令李煜意在凭借外交努力挽救危局的企图彻底落空,此时,在李煜的面前只剩下两条路:要么死战,要么投降。

自从金陵被宋军合围之后,李煜就成了瓮中之鳖,插上翅膀也飞不出去了。

为了保证宋军的攻城力度,总指挥曹彬将部队编排成三部分,划分为三个大的营盘,潘美率一军居北,丁德裕居南,曹彬自率一军居中,三军成品字阵势在金陵城下摆开战场。

列阵之后,曹彬派使者骑快马驰奔开封将阵图呈赵匡胤御览。

赵匡胤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

阵图上显示,潘美所居的北寨,位置太靠前,过于突兀,很容易成为敌军偷袭的目标,而一旦遭袭,另外两寨因距离的原因,难以迅速施以援手。但是大战在即,既然已经安置好地点,仓促改变也不妥当,因此,当务之急,应当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加强北寨的防御强度,不给敌军偷袭的机会。

于是,赵匡胤指着北寨,焦急地对使者说:“此寨应当深沟壁垒,加强防御,江南人必定会趁夜来偷袭此寨,替朕速速传谕曹彬等,令其尽快做好防范工作,否则,会吃大亏。”

随后,赐使者酒食,并命令国防部长(枢密使)楚昭辅立刻准备战舰。

等到使者用餐完毕,战舰已经调派妥当,于是,使者立刻登船,扬帆起航,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金陵前线,将赵匡胤的指示迅速呈报给前线最高指挥官曹彬。

曹彬接到赵匡胤的最高指示,二话不说,立刻着手办理。

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曹总指挥甚至亲自当起了民工队长,召集民工连夜开工,坏绕北寨挖掘战壕,经过二十四小时轮班倒的努力,终于搞掂。

没多久,南唐果然趁夜出兵五千偷袭北寨,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曹彬,迅速扎好了口袋,等待南唐士兵乖乖的钻进来。

南唐军显然没有料到北寨外围有一条这么长的战壕,绕着北寨转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突破口,满以为可以出来捡便宜的南唐士兵顿时泄了气,曹彬趁着南唐军绕着北寨转圈的时机,悄悄安排宋军在外围一线对南唐军形成了反包围,随着曹彬一声令下,出城偷袭的南唐军成了被偷袭的对象,转瞬之间,陷入了宋军的重围之中,五千南唐军被全歼,十余名南唐将校级军官成了俘虏,南唐大败。

赵匡胤上演了一场传说中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艺术。

领导就是有水平啊!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小说在线阅读_第1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润江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第1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