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 风不止 十四
2020-077
原来,在李存勖末年的天下大乱中,平卢将领王公俨杀了监军宦官杨希望,又拒绝原节度使符习回来,发动部下上书拥护自己当节度使,一心想割据平卢。李嗣源认为王公俨根基尚浅,不想让他开个坏疛,便不同意。在正常的人事调动无果后,李嗣源任命霍彦威为平卢节度使,准备出兵讨伐王公俨。要撞上南墙了,王公俨害怕了,这才弃职逃走。但霍彦威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挤出中央心情不好,要找人出气,派人追斩王公俨不说,入青州后还对王公俨的同党进行大清洗,杀了不少人。
一些仇恨的种子就此被种下。当时王公俨被株连的手下中有个文职官员韩叔嗣,他的儿子叫韩熙载,同光四年进士,是位颇有志向的年轻才俊。为躲避这次大难,韩熙载在好友李谷的帮助下逃离后唐,奔往吴国。走到两国交界的正阳关,两位好友痛饮一番,准备分手道别。
借着几分醉意,韩熙载对李谷说:“将来吴国如果任命我当宰相,当统率大军,长驱北上,以定中原!”李谷也不示弱,笑道:“如果中原任命我当宰相,那平定吴国,易如探囊取物!”自此两个年轻人一南一北,开始各自的人生历程,关于他们未来的故事,要很久后才会提到。
回到正题,霍彦威对安重诲有没有恨意不好说,但认为霍彦威会为此加入自己的阵营,去造李嗣源的反,那王都显然是想多了。除了赵德钧、王建立、霍彦威,王都拉赞助的目标还有忠武节度使房知温、安义节度使毛璋、西川节度使孟知详、东川节度使董璋等,其中孟知祥和董璋到是有心割据之人,但他们远在蜀地,很难给王都实质性帮助(话说回来了,大概正因为在蜀地,天高皇帝远,才是他们有心也有能力割据的根本原因)。
王都最后一个企图拉拢的目标,是归德节度使王晏球(即恢复祖姓的原后梁降将杜晏球)。虽然都姓了王,但王晏球非常不给王都面子,直接把定州来的密使给喷回去。王都恼了,又派人贿赂王晏球的手下,企图让他的手下兵变干掉王晏球,不过也没有成功,反而触碰到了王晏球的底线。
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四月,王晏球正式将王都谋反之事奏报中央,请求出兵讨伐。虽然后唐对高季兴的战争还没有正式结束,但李嗣源还是决定动手,下诏罢去王都的一切官职,任命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抽调河北、河南各藩镇军队讨伐王都。四月底,讨伐军包围定州。
等战事真的打起来,王都之前拉的赞助,包括遥远的孟知祥在内,没有一个出兵响应王都。王都发现大事不好,只得心一横,派人潜出边界,紧急向契丹求救。当年王都之所以能够兵变上位,就是借口义父王处直勾结契丹,没想到仅仅过去七年,他也走上同样的路了。
刚登上大位不久的耶律德光接到王都求救,这位同父亲一样有入主中原野心的契丹皇帝,觉得这是在中原陪养第五纵队的好机会,马上命驻地距中原最近的奚王秃馁(《辽史》称其为“秃里铁剌”,曾追随阿保机在定州与李存勖交过手,是契丹的老将。阿保机征服奚人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设奚王统辖奚人六部。奚王府与南院大王府、北院大王府、乙室王府并称契丹四大王府,东丹王不在其内,因为它理论上只是契丹的藩属国,不是直接领土)统领骑兵一万,驰援定州。
五月初,秃馁的骑兵穿越边境,突进到定州城下。王晏球没想到契丹军队来得这么快,为避免受到腹背夹击,就主动解除对定州的包围,暂退城西六十里的曲阳。
树欲静 风不止 十五
2020-078
见唐军不战而退,秃馁以为是王晏球害怕契丹铁骑,看来李存勖死掉之后,中原人已不足为惧了!兴奋之下,秃馁向耶律德光上报定州大捷,随后与城中王都的军队会合,要乘“胜”追击。
秃馁没想到,王晏球已经集结军队,在曲阳西面的嘉山严阵以待,他和王都一追击,就撞在了铁板之上。王晏球摆了一个鹤翼阵,为诱使契丹骑兵冲击唐军的中央,王晏球不用弓弩,自率步军只用短兵器列阵中军,精锐的龙武军骑兵则列阵两翼,待中军顶住契丹铁骑冲锋的时候,再出击包抄。
为防止有士卒临阵脱逃,王晏球下了死令:“敢回头者立斩不饶!”片刻,契丹与义武联军杀至,看到唐军中军只有短兵器,果然认为这是软柿子,立即开始冲锋。王晏球身先士卒,亲身在第一线搏斗,将士人人奋死,使秃馁、王都无法突破。乘着秃馁、王都将精锐都集中到中央,唐军两大勇将,符彦卿率左翼骑兵,高行周率右翼骑兵同时出击,摧枯拉朽般很快击败当面的破契丹、义武联军两翼,鹤翼张开,对联军成三面夹击之势!
片刻间,秃馁、王都大败,只带着两千骑兵杀开条血路,逃回定州。王晏球乘胜追击,再次将定州团团围住。秃馁、王都见势不妙,一面闭城固守,一面再派勇士乘包围还不严密,潜出向契丹皇帝耶德德光求援。
求援信上,秃馁不肯说,或者是不敢说自己打了败仗,只称是由于唐军大集,自己寡不敌众,需要援军。可能是因为求援信表现得情况不够紧急,再加上强悍的老妈述律平对中原不太感兴趣,耶律德光虽然再次派来了援军,但只是由惕隐(契丹官名,掌管皇族事务,类似于中原的宗正)涅里衮、都统查剌所率的骑兵七千人,既无名将,数量还不及上一次。
涅里衮等越过边界,避开沿路城池,直向定州而来。王晏球闻讯,一面命部份军队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北上,在唐河以北迎击第二拨契丹援军。一交战,本来就不够强的第二拨契丹援军输得更加干脆,王晏球乘胜追击,直至易州。时值大雨,河北各河流猛涨,溃逃的契丹败兵大量在渡易水时被淹死,未能渡河的两千多骑兵被俘。
好容易逃过易水的契丹败兵,又遭到卢龙节度使赵德钧的迎头拦截,再次战败,涅里衮、查剌都被唐军俘虏,余众溃散,不复成军。河北一带的乡间百姓,见到败逃落单的契丹败兵,也毫不客气,往往聚集人手,拿起锄头、木棒就痛打落水狗。最后,契丹的第二拨七千骑兵,只有几十人得以逃回契丹,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
耶律德光登基以来,对中原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就这样以全败收场。接到残兵逃回来的报告,耶律德光深感后悔,看来姜还老妈的辣,没有十足的准备,中原的确是不能轻易去碰的。耶律德光放弃了在短期内再次对后唐用兵的念头,至于还被围在定州城里的秃馁和王都,那就只好交给长生天去保佑了。